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笔者一直在审思高考语文试题的参考答案.不是有意审思,而是无奈审思.审思中终于大开眼界,别见洞天--2009年北京高考语文试题的一则参考答案令我眼前一亮.这是12题的第③题.答案很简洁,也很精彩,一个字--略.  相似文献   

2.
中学教师普遍认为2008年全国理综卷Ⅰ第24题是一道推陈创新、构思巧妙的好题,这无疑是确切的,但是笔者发现有不少中学教师对该题的命题意图和题型定位却与命题专家相左.此外有一个值得研究的现象:该题参考答案与考生答案有突出的差异.联想同一省份(浙江省)2002的理综卷第26题、2003年的理综卷第25题也出现了类似的现象.本文拟针对这三道高考题参考答案与考生答案的突出差异,解读命题专家和中学教师在把握考纲、知识点理解上的差距,解读命题专家的命题意图和题型定位,在此基础上浅谈对新课程高考命题和复习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题目原题及参考答案见2000年全国高考物理第21题及答案。  相似文献   

4.
参考答案对我们来说非常熟悉,比如:每一套试卷都附有参考答案;各式各样的参考资料书都附带了参考答案;检测完后老师会公布参考答案等等.在过去使用参考答案的过程中,我们感受了参考答案给我们带来的便利:格式规范,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便于学生及时自我反馈检测情况,第一时间纠正错误;给教师备课带来了方便等等.[1]但是,参考答案存在的问题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惑.2018年全国Ⅲ卷理科21题(下文简称“21题”)参考答案本身存在问题,让一线教师使用起来很困难.本文对21题参考答案进行完善,供同仁们参考.  相似文献   

5.
中学教师普遍认为2008年全国理综卷Ⅰ第24题是一道推陈创新、构思巧妙的好题,这无疑是确切的,但是笔者发现有不少中学教师对该题的命题意图和题型定位却与命题专家相左.此外有一个值得研究的现象:该题参考答案与考生答案有突出的差异.联想同一省份(浙江省)2002的理综卷第26题、2003年的理综卷第25题也出现了类似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的提出供山西省课程改革试验同步试用的《教学目标与检测》一书中 ,有如下一道习题 .如图 1图 1所示 ,有一恒定电流 I流过长方体金属块 ,金属块置于与其垂直的匀强磁场 B中 ,则金属块的上、下表面哪个表面电势高 ?这道习题与 2 0 0 0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江、浙、吉 )卷中第 2 9题的物理情景及第 ( 1 )问的设问方式完全相同 ,但该题给出的参考答案与高考试题的答案迥异 ,该题的参考答案是金属块上表面电势高 ,而高考题的答案是金属块下表面电势高 ,值得深思的是 ,学生做这道题时 ,有半数所得结论与《教学目标与检测》给出的参…  相似文献   

7.
黄冈特高级教师联合编写的数学九年级(上)《课程过关一课一练》(与北师大版教材配套),第一章证明(二)有这样一道题: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均满足方程x~2-6x+8=0,则此三角形的周长为__.该题所给出的参考答案是10.笔者认为该答案不够全面,应该还有两个正确答案,现与广大师生商榷.一、题解题目要求推断三角形的周长,而三角形的三边长却没有直接给出,而是间接  相似文献   

8.
<正>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本文就从一道中考题的答案说起.一、问题提出(2018年安徽中考题)矩形ABCD中,AB=6,BC=8.点P在矩形ABCD的内部,点E在边BC上,满足△PBE∽△DBC.若△APD是等腰三角形,则PE的长为____.1.参考答案参考答案由2018年安徽省考试院提供.答案为:3或6/5.2.与生交流考后,笔者与考生们交流.在没有看到"参考答案"时,优秀的考生都这样坚信:这题一定不止两个答案.他们回忆在考场上的情  相似文献   

9.
今年高考第19题是考查考生理解能力、发散思维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能力的一道好题.该试题难度适中,然而考生失分情况较多.现根据笔者阅卷掌握的情况作一简单分析(原题及参考答案见2000年全国高考物理第19题及答案).  相似文献   

10.
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是综合考查能力的两个题型。相对于选择题来说,有较大的主观性。这就给评分带来一定困难。过去的评分不合理因素较多,既不利于发挥高考的选拔功能,也不利于指导中学教学。今年给出的答案是参考答案,附有评分标准。在此基础上,又给了评分说明。这样可以有依据地、灵活地评判考生的能力。如材料解析题总的提法是“考生答案,不必拘泥参考答案的文字表述,只要含意确切、表达清楚,即可给分。”  相似文献   

11.
2011年高考语文福建卷的诗歌阅读第一题是"这首诗情感丰富,请作分析",文本是《晓至湖上》(清代厉鹗),参考答案:①喜爱幽静;②亲近自然;③向往自由;④自由暂不可得的惆怅。前三个答案是对这首诗的多元解读吗?不是,是为考试而设题的权宜之计,答案④才是核心,其他答案都是围绕这一核心的。如果  相似文献   

12.
同学们在学习初中物理的过程中,常会碰到一些疑难问题,其参考答案也难以令人信服,因此很是困惑,笔者最近收集了一些问题并给出不同以往的解释,供参考。 1.对“下雪不冷化雪寒”问题答案的反思。  相似文献   

13.
笔者在中考数学复习辅导时,引用了"浙江省2006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金华卷)"的最后一道压轴题.多数学生采取常用手段求解该题的第(3)小题,但不能全部求出正确答案.参考答案的分  相似文献   

14.
<正>某教辅资料中有一题:用函数的单调性定义证明:a>1时,y=a~x是增函数.在使用该资料的过程中,恰好碰到两位年轻教师正在讨论该题的参考答案.A教师认为参考答案没有问题,B教师认为参考答案有问题,问题出在参考答案使用了循环论证.并由此认为此题  相似文献   

15.
2019年全国卷Ⅲ第40题设问(2)——"简析汉朝的国家治理对中国历史的意义"——中的第一条参考答案是"确立了中国的基本疆域"。笔者有幸参与了高考阅卷,阅卷组在分析参考答案时,几乎所有的老师都对这个答案的知识准确性提出了质疑。其质疑的理由是:课程教材的说法是"清朝确立了中国的基本疆域"。在阅卷过程中,全省也几乎没有学生能够写出这一参考答案,以至于最后不得不弃用此答案。  相似文献   

16.
<正>评析类试题无外乎是对所提出的问题做出评价与分析,它从较早的辨析题发展而来,隶属于主观试题范畴。主观题的回答并不"主观",也有"客观"的评价标准。一份优秀的主观题答卷至少在答题语言上应呈现考生的学科素养水平与能力。现结合2016年高考江苏政治卷第34题第(2)问的答案组织构成及答题语言特点,谈一谈怎样提升语言表述的魅力。原题及参考答案:(略)该题属于观点评析类,设问角度、知识点考查粗看起来平淡无奇;但其所给出的参考答案用语精练、句式简洁、以短句为主,采用并列式分析+整  相似文献   

17.
读者信箱     
《物理教学探讨》2009,(9):79-79
你们好!我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一道题,参考答案给的是C。我不知道答案是怎么得出来的,便去问同学,结果两个同学给了我两种不同解法,但答案却不同。我越听越糊涂,你们能给我一种正确的解法吗?试题及同学解法如下:  相似文献   

18.
倪受兰 《数学教学》2012,(8):21-23,34
人民教育出版社《数学》(九年级)教科书习题24.2第17题:"如图1,已知⊙O1、⊙O2,作一个圆,使它与这两个圆都相切.你能作出多少个这样的圆?"教师用书(人教版2009年3月第2版)给出的参考答案是:"这样的圆可以作无数个".第175页对于此题的答案作了注释,给出了更为具体的答案:"这样的圆能作无数个,其圆心实际上在一条双曲线上."对于这个答案,我认为不够全面.就本题条件而言,与两圆都相切的圆的圆心轨迹会因  相似文献   

19.
参加了2008年浙江语文高考第四大题和作文题的阅卷,我对语文阅卷评分参考中的“酌情给分”有了一点比较具体的认识。由于汉语语义的模糊性,表达的多样性,导致了答案的表达的不唯一性,因此我们不可能要求学生的答案跟高考参考答案一模一样,所以给阅卷教师一个“酌情”的空间是很自然的事情。那么阅卷教师一般会在何处“酌”情呢?  相似文献   

20.
笔者认为,37题第(1)问有“答案就在材料中”之嫌,这是命题之大忌。37题作为材料型历史试题,按命题要求,命题者给考生选定材料、设计问题、标明分值并设计“参考答案”。对于考生而言,要根据答题要求,通过对材料的认真解析,才能得出相应的答案。可是考生解答37题第(1)问时,却可以就地取材。文综考完后,我问考生试题难易时,考生认为历史题不难,答案就在材料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