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校贫困生“心理贫困”成因及解决对策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瑞学 《教育探索》2005,(11):90-92
贫困大学生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热点问题,我们在关注他们经济困难的同时,也应关注他们的“心理贫困”问题。导致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问题的成因,有家庭因素、社会因素、教育因素和个体因素。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在完善助学制度、进行经济帮助的同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  相似文献   

2.
贫困问题作为伴随着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社会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英国、美国虽为世界上经济发达国家,同样存在着严重的儿童贫困问题。本文对英美两国儿童贫困现状、贫困成因、相关政策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回顾并探讨了其对我国儿童贫困问题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贫困问题是发展经济学家们关注的主要问题,也是当今尚未解决的一道世界性难题。随着经济的发展,贫困现象还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特点。反贫困的任务也变得更加复杂化。为了对贫困问题有更加直观和全面的认识,最终解决贫困问题,理论界对贫困问题的研究视角及重点经历了一个逐渐转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贫困历来是各国政府关注的问题之一,包括发达国家。当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之际。贫困的人数也在大幅度减少。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贫困的概念也必须重新定义,以达到为了社会公正的目的来解决这一社会问题。本文试图用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的概念来阐释这一现象,并通过中英两国社会的历史比较来澄清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5.
《柳州师专学报》2016,(2):48-51
贫困是社会发展长久面对的问题,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国家实力不断增强的今天,中国的贫困问题仍然十分严峻。当前的反贫困政策更多针对绝对贫困,而对相对贫困的关注较少。贫困的代际传递和贫困再生产,以及脱贫脆弱性和返贫现象显示,当前的反贫困政策存在贫困线标准过低、重绝对贫困轻相对贫困、政策执行不力、扶贫模式单一、重救济轻发展等问题,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收费政策的实施和高等教育规模的快速发展,高校中贫困大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加,贫困大学生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引起国家高层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由于经济困难,贫困大学生面临着很大的心理压力,容易产生自卑、逆反、忧郁、自我封闭、过分敏感和依赖等许多方面的消极思想行为。试对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教育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问题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贫困大学生承受着比一般大学生更大的压力。一部分贫困生由此产生的种种不良心理,已严重影响到他们的学习、生活以及人格的健全发展,甚至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不仅要关注贫困生的经济贫困问题,更要关注其“心理贫困”问题。要在认真分析贫困生“心理贫困”的主要表现、形成的原因的基础上,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马旭 《绥化学院学报》2005,25(4):105-107
长期以来,贫困大学生的经济求助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经济上的重负,往往导致心理上也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所以贫困大学生的“精神求助”更加不容忽视。较大的经济压力、学业压力和人际交往困难导致贫困大学生产生诸多心理问题,我们应该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和行为指导等一系列的心理救助工作,帮助贫困大学生摆脱经济贫困与心理贫困的双重压力,为贫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开辟一奈绿色通道。  相似文献   

9.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和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各高校教育收费也水涨船高,高校贫困生的比例也逐年攀升。如何正确引导贫困大学生摆脱经济贫困的苦恼,使他们能顺利完成学业,一直是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比较关注的热门话题。笔者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是在自助与他助相结合的前提下,培养贫困大学生自尊自强意识,鼓励他们勤工俭学、建立贫困自助组,完善助学贷款机制。  相似文献   

10.
透析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城市贫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 ,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成为全社会发展的主流。然而 ,随着经济的发展 ,改革的深入 ,城市居民中贫困人口与日俱增 ,贫富差距日益扩大 ,因此 ,城市贫困问题引起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从城市贫民的生活现状和特点着手 ,分析其致贫原因 ,得出我国的城市贫困问题是转型时期出现的暂时现象 ,随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绝对的城市贫困最终将消失  相似文献   

11.
国外的贫困问题主要表现在城镇贫困方面。中国城镇中“新”贫困人口在数量上远比“老”贫困人口要多,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有工作能力、愿意工作而没有工作机会。下岗失业造成绝对贫困,收入差距拉大等原因造成的相对贫困问题非常突出,对社会稳定威胁更大。贫困成因主要为转型期的经济转型和制度变迁。政府扶贫政策不仅要关注绝对贫困群体,还要关注城镇相对贫困和居民的收入不平等。  相似文献   

12.
范翠莲 《天中学刊》2001,16(3):26-27
贫困并非老,少,边,穷地区的代名词,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步步推进,在城市居民中出现了高达3000多成人的贫困层,正国为城市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由贫困引发的社会磨擦,震动,其危害性要远远大于农村,所以,城市人口的贫困被称为“活火山”,越来越成为人们和政府广为关注的焦点,消除贫困,即要借鉴外国经难,更要从中国实际出发,既要靠政府制订优惠政策,又要靠贫困者本人转变观念,只有这样才能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13.
高校贫困生:从物质贫困到精神贫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贫困生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由物质贫困而导致的高校贫困生的精神贫困主要有自卑型、怨恨型、消极依赖型等多样性的表现形式,其成因则主要来自于经济上、学习上、世俗观念和就业等多方面的压力。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长期的共同努力,在根本上有赖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共同富裕的全面实现。目前,需要建立健全严谨完整的帮困机制,包括在经济上建立和完善各项扶助制度;在思想上坚持“扶贫先扶志”;在心理上加强引导激励。  相似文献   

14.
解析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城市贫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成为全社会发展的主流。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改革的深入,城市居民中贫困人口与日俱增,贫富差距日益扩大。因此,城市贫困问题引起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城市贫困问题已成为中国改革和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从城市贫民的生活现状和特点着手,分析城市贫民致贫的原因,提出了操作性较强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5.
城市贫困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继中国农村贫困问题之后,城市居民的贫困问题已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从思想政治工作的角度着手,分析了城市贫困群体致贫的个人因素,指出了该群体对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子女教育等方面的负面影响,并以此提出了加强城市贫困群体思想政治工作问题的几点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16.
十九世纪英国贫困问题与宪政调适谫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英国现代化的深入,贫富分化加剧,贫困问题及其所导致的秩序和法治等社会问题日益严重。英国政府在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中叶期间,十分关注并尝试于对这些社会问题的宪政调适。宪政调适实际上是政治体制现代化对工业革命以来经济和社会变革的适应能力。英国在现代化过程中议会和选举权的变革,工业阶级地位的提升,以及对贫困等问题的宪政调适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英国社会的矛盾。  相似文献   

17.
贫困问题是普遍存在的重大社会经济问题。甘肃城市居民的贫困,从整体上看,除极少数绝对贫困外,大多数则处于相对贫困状态。城市贫困群体的产生,既受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也受微观个人因素的制约。因此,现阶段应采取有效措施,搞好城市扶贫工作,帮助贫困居民脱贫解困。  相似文献   

18.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转轨,我国城市人口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发生了较大的分化,出现了明显的城市贫困现象。文章分析了当前我国城市贫困的现状、特征及其成因,提出了解决当前我国城市贫困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西部农村贫困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农村是我国贫困问题最严重的地区。贫困问题的存在,成为影响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促进自然、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对于解决西部农村地区的贫困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许多贫困大学生在经济压力、学习压力等因素的影响下,出现了自卑心理、闭锁心理和悲观情绪.高校资助工作在教育过程中却未能很好地关注到贫困大学生内心的感情体验,也没有将发展他们的能力素质与拓宽人际交往圈统筹起来.高校可以借鉴历奇教育的理念与活动形式,在心理资助的过程中更加关注贫困大学生的心理体验,建立能力素质提升与人际关系拓展有机统一的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