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王功龙  尹研 《寻根》2002,(6):46-48
服饰的产生与人类的产生几乎是同步的。从其产生来看,首先是为了实用,即所谓生存的需要。当远古人类在与大自然作斗争时,为了应付恶劣的自然环境,必须利用各种物质条件来保护自己,由此就产生了最早的服饰。如在冬天时,用兽皮遮蔽身体,以求保暖;在夏天,用树叶来遮掩阳光的直接照射,以躲避炎热的气候。其次,人类作为一种社会动物,还具有社会性。懂得用饰物来点缀自己的服装。  相似文献   

2.
正英语与毛利语并行是新西兰的地域特色,而后者在20世纪之前一直作为主要通用语言存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当地人民坚持民族独立与自由的去殖民化的革命精神。当地艺术家们用自己的语言讲述他们的故事、经历与感受。Ruth Buchanan的展览"我的身体属于哪里"通过强有力的作品揭示了正典化背后的权力机制。她从新普利茅斯市有50年历史的戈维特—布鲁斯特美术馆藏品中选取了大约300幅作品,以每10年为分期在五个展馆中展出。这些作品的总体分类从侧面反映了当权者更加  相似文献   

3.
应桃  张越 《中华文化论坛》2023,(6):160-173+190
身体是儒家哲学中的一个重要命题。就礼而言,需要身体的外在展现,才能通达仁道、即身显仁,最后才能即身显礼;就身心而言,身体是筑基之本,没有无心性的身体,也没有无身体的心性。同时儒家又将身体视为罪恶的渊薮,常怀惕惕之心:一方面身体是精神需要克服的障碍;另一方面,当个人的人格提升至某一层次以后,身体反而成了精神的具体化,身与心泯然不分。相较而言,朱子对身体引发的欲念虽然心怀警惕,但不至于将“身心”二元对立,总是心怀乐观,认为在经过一番激烈的争斗后,个体可以发明道心,达明理之境。静坐就是一种通过控制身体从而达到内心转变的心理技巧。朱子大力提倡静坐,认为静坐可以制却欲念、收敛身心、思绎道理。在此,通过“敬”的工夫,在“身—心—理”的同构中,级级演进,层层发明,身心之间的藩篱似乎可以轻易打破。  相似文献   

4.
3000年前,巴拉加人用最精美的织物包裹故去亲人的身体。如今,在秘鲁的山里,人们还偶尔发现这些深藏的木乃伊。“经久岁月,先民都已复归尘土,而这些织物,还光彩依旧”。佩德罗·卡巴耶罗如是说。4月初,《前哥伦布时期一瞥》——秘鲁艺术家佩德罗·卡巴耶罗作品展在北京中华世纪坛艺术馆展出。佩德罗·卡巴耶罗生于秘鲁安第斯山北部的卡哈马哈市,毕业于利马国立艺术学院。学业结束后,他受前哥伦布时期文化的启发,开始了反映那个时代的艺术创作。此次展览共展出佩德罗·卡巴耶罗的油画精品20幅。来自秘鲁北部的佩德罗·卡巴耶罗与20世纪许多拉…  相似文献   

5.
颜坤琰 《世界文化》2007,(10):44-45
据传说,古埃及艳后克娄巴特拉曾用畜奶洗澡;19世纪,法国巴黎的贵妇人喜欢用香槟酒沐浴;20世纪80年代,日本人发明了清酒浴。日本医学专家认为,酒浴能加速机体的血液循环,进而可有效地调节和改善人体的新陈代谢及神经传导,并对一些皮肤病,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王晓丹 《世界文化》2014,(12):27-30
<正>写在前面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Marina Abramovic),现代行为艺术家(performance)。她戏称自己是"行为艺术的老奶奶",而大家尊称她"行为艺术之母"。这个用生命诠释着艺术的女人生于1946年的南斯拉夫。她四海为家,先后旅居于德国、荷兰、巴西、美国等地,是一位标准的"国际公民"。她从20世纪70年代起就活跃在行为艺术的舞台上,被公认为20世纪最伟大的行为艺术家之一。在40年的职业生涯中,她以自己的身体作为材料,做出了很多令人难忘的和超越常规的  相似文献   

7.
正近些年来融入女性身体部位元素的家居装饰品似乎非常受人们青睐,在手工艺品商店及网上商城里会经常发现以抽象人体为设计理念的家居用品,如女性胸部外形的花瓶、水罐等。为什么年轻的消费者特别是女性对这类设计情有独钟呢?也许是一种希望重获自己被男性觊觎身体的掌控权的心理。而法籍摩洛哥裔艺术家Nicola L.(1937—)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就开始将女性的身体元素置入她所设计  相似文献   

8.
正如果用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的理论来看,苏珊·桑塔格(1933—2004,美国著名女作家、文艺评论家)大概就是那种"力比多"(指本能欲望。精神分析学家荣格则定义为心灵能量)泛滥的人。读她的东西,脑子里最强烈的信号是,这个女人思考力极强,身体里万马奔腾,元气淋漓。作为20世纪绕不过去的风云人物、西方当代最引人注目的女知识分子之一,不用说她在越战期间的"河  相似文献   

9.
为了对异性有更多在身体上的吸引力,你可能需要把个性美容一下。一项新的研究显示,个性能长期决定你的吸引力,它甚至可以改变人们认为你多美丽的印象。 这项研究是针对78位美国东北部一所大学的大学生所进行的研究。首先,这些大学生要看电脑屏幕所显示的36张异性脸部照片;他们用1分(非常不吸引人)到10分(非常吸引人)来评断照片中人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0.
为纪念中国和韩国建交15周年,由文化部主办、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与韩国美术协会共同承办的《东方视觉~中韩现代艺术展》日前在中华世纪坛艺术馆展出。该展系2007年中韩交流年系列活动的组成部分,是20位中国艺术家与20位韩国艺术家的直接对话与交流。中国艺术家有贾浩义、卢禹舜等的国画;冷军、王沂东的油画;吕品昌、田世信的雕塑。韩国艺术家有卢载淳、文仁焕的油画;闵庚甲、柳逸善的韩国画;林玉相、金运成的雕塑;安光俊、李主炯的影像。韩国艺术家派出以韩国美术协会理事长卢载淳所率的12人艺术家代表团参展,期间有一系列艺术交流活动。  相似文献   

11.
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全人类做出的卓越贡献,其中的造纸术与印刷术都是纸质书籍构成的先决条件。书籍与文字密切相关,水乳交融,书籍是文字的载体,而书籍的变迁则又通过某些字词、成语得以体现。我国最早的正规书籍是写在竹简或木版上的,用竹做的书,称做简策;用木做...  相似文献   

12.
对于出生的关注在美国已有悠久历史。美国国内关于堕胎权利的纷争始于20世纪60年代,在此之前,法律明令禁止堕胎,宗教教义也严厉反对,堕胎只能私下非法进行。恶劣的条件与野蛮的方式常常造成致残致死的严重后果。伴随着20世纪60年代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人们开始思考女性应该对自己的身体有自主权的问题。女权主义者提出废除禁止堕胎的法律,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口化源远流长,内容极为丰富。举其重要的有:①重视现实人生;②重视保养身体;③重视人口增多;④重视人际关系;⑤重视子孙延续,同时也有关于计划生育的主张。中华人口化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是引导中华民族健康向上的精神力量;同时,也应看到,中华人口化所包含的负面因素,进而批判、摒弃这些负面因素。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笔者从玉溪市境内城乡农民业余文艺队,了解到许多演出活动的见闻。通过反复调研和分析。笔者认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新农村或和谐家庭,不只是需要经济发展,其实,广大公众更需要文化生活的异彩纷呈和繁荣。在笔者调研的过程中。很多中、老年人都谈到:花灯、歌舞演唱形式.对广大人民群众是最好的一种生活娱乐方式和身体锻炼方式;它有益于净化民风、村风和提升精神文明的品质:有益于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有益于利用个私或集体富裕经济,繁荣城乡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身体是体育的载体和基础,老子虽然没有直接论述过体育,但他对身体的独特理解蕴含着别具一格的体育观。在老子那里,身体具有同自然一样的本体论特征,它内在包含着身心天然合一的身体结构观、贵柔守气的身体功能观、顺应自然的身体安置观。老子的自然主义身体观决定了他必然把保全身体作为人生的根本目的,由之形成关于体育活动的"摄生视界":拒绝有意识身体开发的活动,允许身体活动形式多样化,对开展体育活动的条件不刻意强求。在老子这种具有超越性的摄生视界之下,现代体育的片面性是显而易见的,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身心二分传统根本无法消解体育中的异化问题,偏执于以身为主体的西方体育观无法平等对待其他体育形式与传统,对竞技体育中的一系列具体问题缺乏辩证理解。  相似文献   

16.
<正>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向来推崇狂欢纵饮、自由享乐的酒神精神,而美国精神的本质其实就是酒神精神。如果非要选择一种酒来代表美国精神的话,没有比威士忌更合适的了。早在美国建立之前,威士忌就已经像血液一样,在北美殖民地居民身体里流淌。它是酒杯中的天使,能让人忘却痛苦和忧伤;它也是酒瓶中的恶魔,会戕害人的身心健康;它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催化力量,也是斗争胜利后的玉液琼浆。尽管美国政府曾与威士忌进行过多次较量,  相似文献   

17.
几个天真烂漫的少女,相约来到生机盎然、充满灵性的森林,她们祈愿跳舞,尽情嬉戏……,甚至赤身裸体,用最本质的方式宣泄情感,赞美勃发的生命。少女的放浪形骸被居心叵测的人看见,说他们中了妖魔邪祟。一时间,谣言四起,人心惶惶。压抑人性的清规戒律和来自人心深处的恐惧,使得人们为求自保,相互诬陷;新隙旧怨,使得人们彼此仇视;借机报复,真伪难辨,最后竟导致400人被抓、20多人被绞的惨剧。这就是发生在200多年前美国马萨诸塞州一个叫萨勒姆的小镇上的真实故事。美国著名剧作家阿瑟·米勒据此创作了《萨勒姆女巫》。剧作家通过…  相似文献   

18.
《三国演义》与史志杂记的渊源关系是本事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五个世纪来,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20世纪20年代以前、20世纪20年代到80年代以前、20世纪80年代以后。研究者在相关史事的钩稽方面取得了比较大的进展;在范围上也延伸到了陈志裴注之外的《资治通鉴》、《通鉴纲目》、《后汉书》、《十七史详节》、《史记》、《左传》等史著;突破了对“渊源”内涵的狭义理解,除了故事情节层面的考索外,还注意到了史志杂记对小说修辞、形象塑造、叙事艺术、创作心理、思想意蕴等方面的影响,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同时,在研究目的、对象,依据版本,范围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也值得研究者深思和鉴戒。  相似文献   

19.
《上海文化年鉴》2005,(1):262-264
第2届上海行业收藏博物馆研讨会;中英科技馆论坛在上海科技馆举行;上海博物馆藏明清山水画展;鲁迅展在日本展出;上博藏明清水墨画精品展在巴黎展出;中国历代服饰展在马赛展览;20世纪初叶上海服饰的演变展览在巴黎展出;上海摩登展在慕尼黑展出;中国古代青铜器展在阿根廷展出;法国吉美博物馆藏商代青铜象尊特别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歧舌探微     
汤威 《寻根》2011,(1):97-102
《蛇舌》是日本2003年第27届昴文学奖和2004年第130届芥川文学奖的获奖作品,作者金原瞳在小说中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光怪陆离的神秘世界。小说女主人公——年仅19岁的路易,迷恋上身体改造,通过心灵和身体的极端痛楚来获得生存的真实感,并最终把舌头一分为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