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封面,是图书的"脸",这张"脸"的美丑,反映了图书的内在与格调,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图书的命运.除美丑的判定标准之外,对这张"脸"的评价,还有其特定的行业标准.也就是说,图书的封面,不但要设计得美观,还要符合图书的产品特性,遵从图书行业的规范,才算是"能出来见人的脸". 对于封面设计者来说,往往更多关注的是封面的美丑,或者说封面是否吸引读者,而对封面是否合乎标准,处理是否妥当并不在意,有的封面设计者将行业规范视为束缚封面设计的枷锁,为了眼前的小利而置之不顾,更有甚者,为了使封面抓人眼球,施展各种手段,不惜将良知也抛在一边.这是对读者极大的不尊重,也是对图书的不敬.  相似文献   

2.
日本出版新闻社出版了《如何制作封面?——书店店主制作的图书封面集》。这本书浓缩了属于图书封面收藏爱好者团体"图书封面友好协会"的许多故  相似文献   

3.
现代图书装帧设计是一个整体设计的概念,是决定图书结构和形态的手段.它包含了图书的开本大小、纸张材料、印刷方法、装订形式以及封面、环衬、扉页和正文版式等设计.图书装帧中具有决定影响和最重要作用的还是图书的封面设计.一方面,图书封面给予读者的是最初、也是最直观的印象,除了图书内容之外,封面是引起读者购买图书欲望的最重要的因素,也是能够给读者留下长久印象的因素;另一方面,封面也是设计者最能充分发挥艺术想象力、施展艺术才能的园地.  相似文献   

4.
日本出版新闻社出版了《如何制作封面?——书店店主制作的图书封面集》。这本书浓缩了属于图书封面收藏爱好者团体“图书封面友好协会”的许多故事。  相似文献   

5.
2007年8月3日,由新闻出版总署与深圳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国际封面文化博览会在深圳举行。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封面艺术业首次以独立的行业、以产业的面貌出现在大众面前。一册册装帧精美的图书,一张张美不胜收的封面,首届"封博会"成为一个展示中外书籍封面之美的文化  相似文献   

6.
书业内外     
《出版参考》2012,(22):7
图书封面"撞脸"谁之耻?《中国新闻出版报》报道:近日,出版界再次因图书"撞脸"而互相指责。一家图书制作单位刚刚发表完公开信强烈谴责古吴轩出版社抄袭年度畅销书《世界如此险恶,你要内心强大》的封面设计,其后,读客图书董事长华楠在微博上怒指磨铁图书涉嫌抄袭读客制作的图书《卑鄙的圣人:曹操》"脸谱"形式的封面设计。一时间,互相指责图书封面设计抄袭之风猛烈刮起,专家纷纷呼吁理性面对封面设计相似的问题,不要把图书出版做成了"卖封面"  相似文献   

7.
荣西 《出版广角》2021,(10):56-58
现代社会,读者的阅读水准不断提高,这就要求图书封面设计和图书内容必须达到"内容与形式相统一",以适应纸媒和互联网的双重要求.封面设计者在展现医学类图书严谨和特殊性创意时,既要深化医学图书的意境美感,也要拓展意象空间.封面设计者应主动赋予封面主题现代化表达,达到瞬间抓住读者视线,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促使读者切实感受到知识获得感.  相似文献   

8.
图书封面体现了设计者对图书内容精神的深度把握,也是设计者自身思想世界的自然呈现.在数字化技术主导的“读图时代”,图书封面审美迫切需要一场范式变革,图像学为这种变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范式.图像学视域下的图书封面审美,通过“历史的重构”和“方案的重建”两条路径,重新构建起图书封面设计的图式网络,力图回到作品本身而实现对图书封面的整体解读.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图书封面存在一些质量问题,有的是整体性的问题,更多的是内容、技术上的局部问题。文章分门别类作了例示、说明与分析,兼而论及封面部分要素配置或安排的统一性与灵活性,进而提出了图书封面质量问题的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0.
从编目人员工作中接触到的台湾图书封面、书衣、版权页及"书载广告"等信息,分析台湾图书出版的几个明显特色.  相似文献   

11.
封面是图书的外在形式。优秀的封面,是图书内容形象化的传神表达,是沟通作者与读者之间具象化的桥梁和窗口,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这种形式在某种程度上又具备一定的独立性,诚如鲁迅先生在《南腔北调集》中所说的:"书籍的插画,原意是在装帧书籍,增加读者的兴趣,但那力量,能补文字之所不及……"  相似文献   

12.
《青年记者》2012,(6):38
春节刚过,当当网就正式宣布在手机端推出"图书封面扫描"的功能。一片争议声中,有人断言,此举无疑使传统实体书店彻底难逃"样品店"厄运,使本已举步维艰的实体书店雪上加霜。利用当当网此次推出的"图书封面扫描"功能,读者用手机照相功能扫描  相似文献   

13.
冯雁 《现代出版》2003,(3):14-16
常逛书店的人或许已渐渐感觉到书正在"变形":开本已不再是千篇一律的32开,封面色彩越来越缤纷多样,护封、腰封乃至书签成为越来越多的图书的"附件",原先满是文字的正文现如今呈现出图文并举的趋向,整个页面的空间布局不断地给人以"别出心裁"的感觉.图书已悄悄地开始了形式上的革命,装帧设计不再是单纯的封面制作,它已融入图书的整个策划、编辑程序中.于是,近年在新闻界或出版界有人提出了一个新概念:"读图时代".在信息媒体激烈竞争的今天,视觉信息风头正健,西方期刊业称现在是"浏览的时代",报纸图书杂志等传统传播媒介纷纷举起"读图"大旗,呈现出视觉化倾向.著名学者丹尼尔·贝尔曾说:"当代文化正在变成一种视觉文化".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校对实践,详细总结了图书封面校对的工作重点;强调校对时应着意封面内容与扉页、版权页内容的一致性,以及对封面设计规范化的校对要点;提出出版流程中应对付型校样和封面同时进行终校的建议,以确保图书封面零差错.  相似文献   

15.
ISBN,你陌生、不陌生的伴侣 身份证及其编号对今天的中国公民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它不仅使用在外出住宿、乘坐航空客机等场合以及办理房产、储蓄、邮政等业务,而且延展到商业抽奖活动等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图书出版行业,假如把图书在版编目(CIP)、书号和条码的组成称为图书的"身份证",那么书号就是这张特别"身份证"的号码.一个人只有一个合法的身份证号码,同样,一本书也只有一个有效合法的书号.  相似文献   

16.
影印版外文图书因封面、题名页、版权页的出版格式不规范容易被人当成中文图书,这直接影响到其外文属性的揭示、读者的检索利用和图书馆后续的加工管理,所以为规范影印版外文图书出版格式,为其制定标准是必要的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一、封面:显性书写的隐形意义每一个爱书的人都会看重书的封面,有时甚至仅仅因为封面感觉好而买书。然而,在书籍的历史上,最初的印刷图书是没有封面的。直至1475年到1478年间,图书封面才真正开始出现。图书封面的出现最初是为了保护书心。在大规模复制生产之前,数量有限的图书十分珍贵。15世纪中后期,随着谷登堡印刷术的发明及推广,  相似文献   

18.
清华大学图书馆OPAC书封服务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华大学图书馆应用Mashup模式,基于现有的OPAC设计并开发图书封面服务,使用户查询OPAC时在检索结果中能无缝集成显示书封,为读者提供更为直观的应用体验。主要介绍该图书封面数据源服务器的设计和实施方案,重点描述外部图书封面数据源的设计思路,如何利用Servlet技术建立该数据源的方法以及该服务器与图书馆管理系统的连接方式等内容。  相似文献   

19.
汪洋大海般的美女封面中,我忽然发现一个傻蛋——《中国记者》,她怎么把一张皱皱巴巴的老太婆面孔,一丝不遮地搬上了自己的封面(第3期)?!她……不怕从此无人订阅无人买吗!? 何况,这是一张是非之脸。在960万平方公里国土的某一个小块上,围绕这张脸巳闹得纷纷扬扬,是祸  相似文献   

20.
新闻人物肖像的魅力─—《克林.伊斯伍德》漫笔张敬云一个人就是一部小说,那么他或她的脸则是这部小说的“封面”。人们可以通过文字来熟悉这部小说、认识这页“封面”,但只有摄影是了解这负“封面”最直接的形式。自从1826年尼普斯拍摄的世界上第一张照片起,摄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