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严复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全面系统地把西方资产阶级学说介绍到中国来的思想家。在同代人中,他的伟大之处是:超越了洋务派的“中体西用”和改良派的“托古改制”,大胆地引进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成果,从哲学认识论、方法论高度阐述了只有建立近代科学、理性的认识方法,才是国家富强、学术昌盛的根本出路。所以,严复站在近代科学方法论的  相似文献   

2.
浅析严复对近代中国社会问题之论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复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同时也是将西方社会学传入中国的先驱者,他在介绍西方社会学的同时,能够针对近代中国社会面临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及种种弊端,试图用社会学的原理及方法去解决这些问题,严复对中国社会学的研究从一开始便树立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典范,这对于中国近代社会学理论的研究与发展,对于后来中国社会学学者研究并寻找解决中国社会问题的途径,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3.
严复是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继孔子、朱子之后又一座里程碑.中国思想文化发展过程中经历两种截然不同的路径:一是在中国思想文化传统基础上的创新、发展,如汉儒学和宋理学.尤其是朱熹理学创建了中国封建社会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二是外来文化的中国化,如严复是促使西方现代思想中国化,是用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思想文化传统中合理内核来诠释西方现代思想的.严复是与真正意义上的近代思想家,包括地主阶级思想家(如张之洞)和资产阶级思想家(如康有为)们的思想,有本质上不同.后者均为近代社会的文化表现,即"中体西用"观论者,而严复是批判"中体西用"论.严复是中国第一位现代思想家.  相似文献   

4.
19世纪下半叶中国社会与文化的深刻变化,西方进化论、经济学、社会学以及法学的兴起以及辛亥革命的失败分别构成了严复社会主义民主观形成的社会条件、理论基础和现实契机。所谓严复的思想悖论只不过是现代政治文明演进与中国现实国情之间的历史张力的体现,严复社会主义民主观就是在严复的思想转变过程中形成的;社会主义民主渊源论、社会主义民主本质论、社会主义民主步骤论以及社会主义民主途径论构成了严复社会主义民主观的丰富内涵;严复的社会主义民主观无论是对后来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爆发、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选择以及改革开放战略的实施等,都有着积极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近代文化上 ,严复是一个影响深远的思想家。他的贡献在于介绍了西方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 ,传播了西方资产阶级的学术思想和政治观点 ,在中华民族“危机存亡”之秋提醒人们要奋发图强 ,抵御外侮 ,并提出了具体的维新变法的理论和具体主张。尽管严复并未积极参与后来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维新变法 ,但是在维新派早期的宣传和舆论准备工作中 ,严复的作用确是不可替代也不容抹杀的。严复不仅撰写了大量的政治论文 ,如在天津《直报》发表的《原强》、《辟韩》、《救亡决论》、《论世变之亟》等文章 ,以批判封建的政治制度及其文化意识 ,…  相似文献   

6.
西方逻辑自明末李之藻翻译《名理探》到清末经严复传入中国历经300年的历史空间,以清末严复的译介传入对中国近代社会的思想知识界的影响为巨大。严复对西方逻辑在近代中国的传播有突出的贡献,而李之藻的历史作用也应作客观分析。  相似文献   

7.
维新运动兴起之际,中国思想界洋务派的“中体西用论”仍占主导地位,即使是康有为的维新变法理论也未真正突破这一框架的束缚。严复则在对中西方文化比较的基础上.深刻地指出了中国传统君主专制制度和思想文化的弊端,强调自由与民主对社会发展、国家富强的重要作用,从而真正在理论上给“中体西用论”以致命一击。然而,严复在变革的实践上又未能突破“中体西用论”的框架。他思想中激进与保守、现实与空想的双重因素,矛盾地交织在一起,这实际上是由清末社会的复杂性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8.
严复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翻译家,翻译过一些重要的西方学术著作。他的第一部译作《天演论》反映了他对社会变革的认识。其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思想更是人人皆知。在之后的翻译中,又集中反映了他在哲学、法律、经济、伦理、社会学、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变革思想。所以严复所译之书,都是为了推动社会及人们思想观念的变革。  相似文献   

9.
严复是近代中国最早系统译介西方自由观念的启蒙思想家。严复在译述自由观念过程中除比较忠实地遵循穆勒关于自由的原义外,还有一些自己的创造,诸如以“自繇”取代自由,并以“群己权界说”界定自由;借用“特操”这一传统术语以强调“个性”和“个体自由”的价值;提出并运用“国群自由”这一概念,重视其现实功能等。这些诸多创造,虽留有对传统儒学依傍的痕迹,但主要却反映出严复对西方近代功利主义自由学说的融会贯通。严复对西方自由理念的把握不是局部和细枝末节的,而是整体和系统的。因而那种认为严复在译介自由观念时割裂了穆勒《论自由》的本义,并进而认为,正是这种对穆勒原义的背离才导致了自由主义的观念在近代中国失败的说法,是牵强的。  相似文献   

10.
清朝末年中国社会发生巨变,大批先进的知识分子探求救亡图存之法,恰逢西方社会学传入中国,中西社会思想杂糅而产生一门新的学说——群学。这是中国传统社会思想与西方社会学原理的一次融合。通过对"群学"产生的背景,康有为等人提出"群学"之说,严复等学者翻译、介绍西方社会学原理的阐述,论析"群学"最终退出学术舞台的原因,借以理清"群学"发展之脉络,还原"群学"流变之面目。  相似文献   

11.
林纾和严复是中国著名的翻译家。他们的影响非常深远。直到现在,他们的声望也是享誉世界的。因为有着相似的社会背景,所以他们的翻译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每个人也都有着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文章主要介绍了泰特勒的翻译三原则,并且把翻译家严复著名的翻译标准"信、达、雅"与泰特勒的翻译三原则进行比较分析,论述为什么泰特勒的翻译理论比较适合对英汉小说的译本进行比较研究。并且得出结论,在评价文学著作译本的过程中,泰特勒的翻译三原则比严复的"信、达、雅"更容易,更适合,也更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3.
关于严复任安徽高等学堂监督的时间,史学界众说纷纭。综考有关史料,其任职时间应为1906年4月8日,农历三月十五日。  相似文献   

14.
论及先秦赋,有的将《楚辞》中包括《天问》《九歌》在内的全部作品皆划入其中。论及赋的源头,有的认为来自行人辞令,而大部分是据“赋者,古诗之流也”及“赋者,铺采摘文,体物写志”的概念空泛加以推论。本文认为应根据已定型的汉赋的几种体式,分别探讨其源头。实际上骚赋、文赋、诗体赋和俗赋在战国之末都已形成。屈原在西周末年以来诵诗的基础上,吸收楚民歌的特征创造了骚赋和诗体赋。作为赋的主体的文赋,过去学者们或以为出于诸子,或以为出于行人之官,实际上其文本来自议对和行人辞令,但由应用文字而转变为文学的一种形式,同瞍朦的赋诵活动有关。是瞍朦选择有意义的议对和辞令,整齐其语言,使之更便于赋诵,从而促成了赋这种文学体裁的产生。除文献记载之外,先秦时较早的赋体作品中常以师旷为主要人物,也说明这一点。俗赋的题材则取自寓言和传说故事,它的形成同以表演、说笑愉悦人主和贵族的俳优有关。战国时淳于髡所编《晏子春秋》中有不少近于俗赋的作品,有的甚至传至汉代以后,在唐代俗赋作品中也得到反映,便是证明。瞍曚和俳优是先秦时代的专业文艺工作者,他们对赋的形成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5.
严复是近代对国民素质及其教育始终予以最深切关注的启蒙思想家。严复首次提出了国民“劣根性”问题。文章从表现形式、改造方法等方面对严复关于国民“劣根性”的批判与改造思想进行了初步探讨。文章认为,严复站在中西对比的高度对国民“劣根性”表现进行分析。主张通过发展教育改造整个国民性.塑造优秀的种族来挽救中国,对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贾谊《吊屈原赋》是汉赋名篇,历代注释甚多。早在汉魏六朝时期,就有胡广、服虔、应劭、郑氏、李奇、邓展、苏林、张晏、如淳、孟康、韦昭、晋灼、臣瓒、徐广等14名注释家为其作注,这些注释文字主要保存在《史记》三家注、《汉书》颜师古注和《文选》李善注的征引中。早期注释或注音。或释词,或解旬。或校勘,促进了《吊屈原赋》的解读和传播。  相似文献   

17.
作为闽都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严复,在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在传播西方的进化论、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等方面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严复的经济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翻译的《原富》一书中,经济自由主义是严复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他的这一主张有着更为深层的思想内涵,就是他所信奉的达尔文的进化论和斯宾塞的社会有机体学说。通过对中西文化在行为、思想、价值观的差异对比,严复认为,个体"活力"的释放与禁抑,是中西方富强与贫弱的根源。而自由是个体"活力"得以无约束发挥的环境与条件,这才是严复自由经济的深刻内核。此外,严复自由贸易的思想,对于当前开放型经济建设富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严可均《全汉文》《全后汉文》辑录汉赋作品多达75家,258篇,远远超过此前李鸿的《赋苑》和陈元龙的《历代赋汇》,并且所辑各赋内容完备,考校精详,备载出处,编排有序,还提供了作家小传等方面的资料。这是我国古代汉赋编录史上的集大成之作,至今仍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语言的使用离不开语境,以语言为对象的翻译工作自然也离不开语境.作为不同语言间信息交流的手段,翻译与语境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系统地分析基本的翻译标准,包括严复的“信、达、雅”和普遍公认的“忠实与通顺”,并且以翻译标准和翻译策略为例,探讨语境与翻译研究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严复“三民”思想是中国近代以来改造“国民性”思潮的理论源头。严复框定了改造“国民性”的整体性理论架构,之后的梁启超以“新民”为己任进行“三界革命”,胡适立足于“个人主义”发展“平民文学”,周作人强调人间本位的人道主义的文学,鲁迅立足于“立人”思想重塑民族魂的新文学创作,都是这一思潮在文学领域里的延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