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常见的脑卒中并发症,其发生率多在40%?0%,以轻、中度抑郁为主,重度抑郁大约10%.以往应用三环类抗抑郁剂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但由于副作用较大,尤其是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极大的制约了在脑卒中病人中的应用.为了探讨西酞普兰对PSD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我们对60例PSD病人进行双盲式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后抑郁症(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情绪情感、行为障碍及躯体不适等心理疾病。卒中后引起的神经损害和认知、功能障碍,一定程度会影响脑卒中后肢体、语言功能的恢复,治疗脑卒中后抑郁也成为促进患者康复的关键环节。随着中医药的迅速发展,中西医结合治疗PSD近年来发展较快,临床证明中医药结合西药治疗PSD更能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更能促进患者肢体、语言功能的恢复,更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脑卒中是危害人们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它的发生时常伴随情感障碍,其中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最常见。随着卒中后抑郁发病率的逐年攀升,中医在PSD的治疗方面的独特优势也逐渐凸显,现将近年来疏肝解郁法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进展进行综述,便于临床工作者运用。  相似文献   

4.
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脑卒中后患者除有偏瘫、失语等躯干功能障碍外,还常伴有情感障碍、认知障碍、行为人格障碍,尤其是脑卒中后抑郁较常见。据国内资料,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率为20%。79%,一般在40%-50%,其中10%为重度抑郁。因此,近十年来,已成为许多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处于抑郁状态的患者,对治疗和康复缺乏信心,丧失积极性和主动性,将直接影响预后及生活质量,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在积极治疗和康复的同时,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对于防止和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科技风》2015,(19)
本文主要研究目的在于缺血性脑卒中早期应用氟西汀对卒中后抑郁的预防情况及对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促进作用。卒中后抑郁和脑卒中事件紧密相关,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抑郁心境的情感障碍性疾病。卒中后抑郁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加重患者精神痛苦,同时增加了家庭和社会负担。氟西汀对减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和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康复具有明显的作用,将使患者受益,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  相似文献   

6.
《科技风》2019,(14)
目的:分析脑卒中出院病人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为降低该病种费用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对2005-2017年脑卒中出院病人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脑卒中病人西药费高大49.4%,比例过高。9个因素进入回归方程(P0.001),解释65.1%的住院费用。住院天数是重要影响因素。结论:降低药费比例,缩短平均住院日,减少并发症和医院感染,加强对不同费别病人的住院费用监控,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7.
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后常见的一种情感障碍症状。卒中后抑郁的发病率高,对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生活质量等产生消极影响。目前西药治疗卒中后抑郁仍占主要作用,但存在副作用多、依从性差等问题,单用西药治疗总体效果不理想。近年来采用中西医治疗卒中后抑郁取得显著疗效,且不良反应少,并得到临床广泛应用。文章从卒中后抑郁的病因病机出发,综述了近几年运用中西医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研究进展,为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治疗及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了分析针对脑卒中抑郁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干预对其产生的影响,在临床上随机抽取92例脑卒中抑郁患者,并分为两组(每组各46例)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针对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针对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施以中医护理干预,在此基础上,观察、分析、评价患者呈现出的心理状态、所显示出的活动和运动功能。进而利用HAMD和SDS量表评分的减分率对病情的改善效果进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对脑卒中抑郁患者进行中医护理干预,能够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的改善,其生活质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因此在临床上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9.
《科技风》2016,(16)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8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38例)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经临床护理,两组的SAS/SDS评分都有了明显的下降,病情观察组下降程度要远远超过对照组,此外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也远远超过了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卒中抑郁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同时,患者对临床护理满意度也会有明显提高,所以,有必要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0.
脑卒中后失眠是脑卒中患者常见并发症,该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神经康复进程,甚至还可导致脑卒中的再次复发。脑卒中后失眠患者多存在肠道菌群中益生菌的减少、多样性的降低等肠道菌群紊乱现象,文章通过论述肠道菌群与脑卒中的联系,以及与脑卒中后失眠的发生发展关系,探讨腹针治疗脑卒中后失眠的理论依据与应用,以期为临床治疗和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1.
对70例肺结核患者进行全程管理化疗,在管理中以乡医生,病人家属为主体,均按照我科制定的治疗管理合同协议,为病人进行宣传,监督。病人能坚持定期规则服药,完成全疗程的治疗与检查。随该和记录,化疗结果为痰菌阴转率为92.66%,空洞闭合率为80.56%,治疗有效率为97.56%,在9种方案中疗效最显著的是:初治涂阳方案Ⅱ,2E3H3R3Z3/4H3R3;初治涂阳方案甲,4H3I3L1/2;复治涂最方案B  相似文献   

12.
透穴治疗中风后的抑郁疗效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观察透穴治疗中风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透穴疗法,对照组口服百忧解,观察两组疗效及HAMD评分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透穴治疗中风后抑郁疗效显著,安全可靠,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13.
蔡畔 《中国科技纵横》2013,(24):302-302
脑卒中病是目前威胁人类生命的重大疾病之一,对脑卒中的发病环境因素进行分析是一个迫切而又严峻的问题。根据病人的性别、职业、年龄等基本信息,通过建立logistic曲线模型,并检验。对脑卒中预防工作的开展提出建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4.
要根据抑郁状态的临床特点选药;病人对药物的耐受性选药;病人的经济能力选择抗抑郁药物。抗抑郁分三个阶段:以控制症状为目标的急性治疗期;以巩固疗效、避免病情反复为目标的继续治疗期;防止复发为目标的预防性治疗期。本文对抗抑郁药的合理使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728名老年大学学员抑郁情绪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葛炜 《科技通报》1998,14(1):59-63
应用CES-D对杭州市老年大学的728名学员进行了调查,发现老年大学学员中可能有抑郁症状者为10.0%,肯定有抑郁症状者为5.0%,有严重抑郁症状者为2.5%,非常显著地低于国内其他学者对居民老年群体的调查结果.将CES-D中四个反向计分的问题除外,本组中主要的抑郁症状为烦恼、乏力和睡眠障碍,其次为言语减少、注意障碍、食欲减退和情绪低沉.老年大学学员的性别和婚姻状况与抑郁症状程度或抑郁检出率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80%以上是由慢性支气管反复发作引起肺气肿病理性改变后逐渐发展形成的,多见于(有较长吸烟史的)中老年人。在北方寒冷和南方潮湿地方是该病的高友地区,多数地区占住院心脏病人第三、四位。该病反复发作和病程,使病人日常生活严重受影响,生命质量明显下降,心理影响亦十分明显,同时病死率在15%左右。所以防治慢性支气管炎、控制感染、积极纠正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是治疗肺源性心脏病的重要环节,并对肺源性心脏病急性期的转归占有重要地位。抗生素和静脉给药时溶媒的合理选择,纠正电解质及酸碱紊乱,合理使用呼吸兴奋剂时疗效影响明显。另外,血气分析在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癌症疼痛一直是世界卫生组织的重点科研课题。据统计全球每年癌发病率达700万,其中30%-50%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晚期病人中有疼痛者在2/3以上。由于社会、甚至医务人员对癌症疼痛这一问题认识不足,往往只重视肿瘤本身的治疗,而使大多数病人的疼痛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疼痛给患者带来精神上的痛苦,降低饮食,影响睡眠,导致病人逐渐衰弱,甚至病情恶化、近几年来,我国医务界已经认识到控制癌痛的重要性、病人只要有疼痛存在,都应积极地治疗。因此,癌症的止痛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癌性疼痛产生的原因是癌肿侵犯神经,或者肿…  相似文献   

18.
康宁 《今日科苑》2006,(5):46-46
高血压病人药物降压治疗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和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已经有了心、脑、肾并发症的高血压病人,在降压的同时,还必须考虑到组织的血液供应能否满足靶器官的需要,如血压过低,使脑、心、肾等重要脏器灌注不足,反而会引起更多、更大的麻烦。因此,老年高血压病人血压不要降得太低,尤其是肾功能受损、脑卒中、冠心病等患者更应注意。  相似文献   

19.
人是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的整体 ,因此除了生物因素外 ,还要重视心理、社会因素对机体的影响 ,我们对 1 35例女性恶性肿瘤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心理进行了问卷调查 ,对造成病人心理改变的因素及其影响程度进行了初步探讨 ,以期在临床工作中对病情的转归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0.
Nature Medicine近期发表了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朱东亚教授等题为阻断缺血诱导的nNOS与PSD95相互作用治疗脑缺血损伤(Treatment of cerebral ischemia by disrupting ischemia-induced interaction of nNOS with PSD-95)的论文。该研究发现了一个治疗脑卒中的新药物作用靶点,研究了一种有效且能避免副作用的小分子药物。该杂志社特邀该领域的科学家为此发表评论,称小分子药物ZL-006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脑卒中等神经系统疾病治疗的新曙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