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就业问题足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大关键问题,大学生就业工作是现代大学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已经成为衡量一所大学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是一所大学知名度和社会认可度的象征.因此,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是高校的一个重人课题.国际金融危机过后,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就业竞争更加激烈,这对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为找工作而犯愁,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毕业就等于失业,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普遍意义上的社会问题.为了确保大学生就业,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来鼓励大学生就业,为了保障大学毕业但没有找到工作的大学生,国家甚至实施了大学生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解其燃眉之急.  相似文献   

3.
大学毕业生合理就业期望值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就业期望值的合理定位,对毕业生顺利就业有着重要的作用。而毕业生就业前对实际就业薪酬值无法亲身感受,只能从不完整的信息中得到模糊的概念。如何减小就业期望值与实际就业值的差距.如何对实际就业薪酬值进行合理的定位,为大学生在实际就业前提供一个合理的薪酬参考值,成为我们要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教育与职业》2008,(13):97-98
眼下正值春季校园招聘高峰期,尤其在近几年大学生就业形势不乐观的大环境下,很多毕业生在思考:十几载的寒窗苦读,到底价值几何?为了给广大即将踏入职场的学子提供一份详实客观的参考,使其在求职就业时目标更明确,中华英才网结合2007年下半年调查得来的322000多条数据和2006年下半年的220000多条数据,广泛采样调研对比后发布了"毕业生薪酬报告",并对毕业生的初次就业提出了宝贵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职生"高就业率"背后的隐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社会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求职陷入困境的背景下,中职生就业却逆市上扬.但中职学校也是有喜有忧.喜的是"出口畅",就业有路.全国中职毕业生连续5年就业率达95%(含对口升学比例)以上,很多地区的学校甚至达到"百分百就业",这表明社会需要大量中等学历层次、掌握一技之长的职业教育学生,预示着中职教育受到社会欢迎,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6.
就业价值观视野下的大学生就业质量影响因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毕业生数量大幅度增加,在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就业压力日渐增大形势下,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是一个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从就业价值观方面来看,影响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因素主要有薪酬、兴趣、地域、稳定性、成本等因素,这些因素存在的主要原因是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出现严重问题,导致他们把这些因素看得过于重要,不利于大学生自身的发展。所以大学生要调整自身就业价值观,不能仅仅以薪酬、地点、稳定性等评判工作价值,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社会需要合理择业,提升自身价值的同时促进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今年,全国有高校毕业生611万人,创历史之最,再加上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大学生就业更是雪上加霜. 目前,有不少人将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归咎于学生没有转变就业观念.在他们看来,经过数年的连续扩招,现在的大学教育早巳不是精英教育,而是大众教育,但大学生还依然保持着过去的"天之骄子"思想,不肯到平凡岗位去"低就",正是由于他们固守的就业观念造成了就业难.  相似文献   

8.
编者按:今年的大学毕业生预计将达到338万人,比2004年增加58万人,增幅达20.71%,如果算上往届尚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今年需要就业的大学毕业生可能要接近400万人.这样一支庞大的大学生就业大军,即将涌入就业市场,这在我国大学生就业史上也是空前的.大学生就业不仅是一个教育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透视大学生就业,就是我们这期杂志关注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高校职业指导与服务工作体系构建是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前提,是一项长期、复杂、开放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学院与系部工作的方方面面,既是就业工作"出发点",又是就业工作的"落脚点",更是开展就业工作的"切入点".因此,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工作,科学、系统地创建"一体两翼"系部职业指导与服务工作体系,已成为一个紧迫而现实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曹成玉 《大学时代》2003,(10):38-39
"研热"现象的形成原因 长期以来,考研问题和就业问题可以说一直是倍受高校学生关注的热门话题,也可以说这是每一位大学毕业生最后必将面临的一个选择.从总体看来,虽然每年我国绝大部分高校毕业生选择了就业,但是考研的队伍也正在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壮大.因此,考研似乎成了一股潮流,一种趋势.那么,考研确实有用吗?我们为什么要考研呢?  相似文献   

11.
今年我国应届高校毕业生的数量约610万人,加上去年未就业的近100万毕业生,2009年,超过700万毕业生需要解决就业问题.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国家出台各种政策助推大学生就业,专家,学校纷纷支招:大学生应增强实践能力,转变就业观念"先就业后择业",等等.笔者认为,着力提高大学生自主管理能力或许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长远之道.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求要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高校毕业生数量呈逐渐增长态势,就业问题俨然成为了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走过2009年的就业"寒冬",我们迎来了2010复杂的一年.新的形势下,为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总体上应做到"四全",即全员参与,培养就业意识;全程指导,创新就业思维;全息网络,便捷就业服务;全面推进,拓宽就业渠道,更有效地服务学生就业工作.  相似文献   

13.
为多视角地探讨大学生自主创业问题,进一步推动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发展,由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促进会、上海华夏文化经济促进会联合举办的"大学生创业和职业发展教育论坛",于11月17日在华东师范大学科学会堂隆重召开.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高等院校逐年扩招,大学毕业生人数也在逐年增加,2009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更是达到了610万之多.由于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部分企业破产倒闭、裁员、减薪等,使得原本日趋扩大的毕业生就业市场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大学生就业竞争空前激烈,大学生就业困难状况尤为突出.作为一所国有民办高校,该如何应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如何更为有效地帮助毕业生顺利实现就业,如何切实解决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成为我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现",充分体现"以生为本",提高学校办学质量的一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5.
"被就业"拷问大学生就业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我们的社会也仿佛进入了"被"时代.诸如"被自愿","被代表"、"被自杀"等.在大学生就业方面,则出现了"被就业"."被就业",简言之,即部分大学生实际上没有就业,但在学校却被登记"已就业",而且相应就业信息,比如就业单位、报到时间、各部门公章等可谓一应俱全.就业材料不差分毫,只是与事实相去甚远."被就业"究竟是一场怎样的"闹剧"?  相似文献   

16.
金融危机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难题凸显.然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的大学所面临的局面还是有所区别的.如果说一些名牌大学名牌专业的大学毕业生踌躇于选择哪家名企,而占大多数的非重点大学的许多毕业生则为一份工作而奔波,二者在薪酬待遇方面更是有着天壤之别.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就业价值观问题是影响其就业的最根本的原因.大学毕业生待业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它会带来许多其他社会问题,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的进步.实现大学毕业生充分就业,尤其要求大学毕业生主动积极地树立起适应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的就业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高校教育由"精英化"转向"大众化",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大学生就业已成为国家突出的热点问题,而学生辅导员是学生日常教育管理的最基层也是最直接的实施者,在新的就业形势压力下,应立足本职工作,充分发挥辅导员工作的优势,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有效展开辅导员工作的重点,促使大学生形成过硬的就业素质;切实转换辅导员工作的角色,帮助大学生提升全面的就业能力,为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搭桥铺路.  相似文献   

19.
我国目前的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然而就在大学生就业市场风云变幻的今天,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成为当前"抢手货",就业市场也显得较为宽松.据统计,2010年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签约率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工作搜寻基本理论出发,通过对地方性综合高校2008届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分析地方高校毕业生工作搜寻行为的特征.研究认为,在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完全的假设下,大学毕业生薪酬预期即保留工资设定过高,大学生工作搜寻行为受到其自身能力因素、性别、专业属性以及学校的就业辅导、经济环境因素、政府宏观就业政策的影响.提升大学生自身能力、加强就业辅导、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可有效促进大学生就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