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舆论监督是指公众对某人某事发表批评和揭露性的意见,它包括工作监督、政策监督和道德监督。尽管目前的舆论监督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还是在一步一步向前进,笔者从我国目前的舆论监督状况,从“一个依据、两个结合、三个行为主体”这三个方面出发论述,以求寻找我国舆论监督的“柳暗花明”。  相似文献   

2.
丛径  李莉 《现代传播》2004,(3):49-51
在信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度"在舆论监督中具有重要地位.舆论监督的"度"应该与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的民主政治和公民的知情权相适应,要考虑国情民意.舆论监督是把"双刃剑".舆论监督的"度"存在三个主要问题.舆论监督应该从"平衡度"、"透明度"、"自律度"三个方面进行把控,真正发挥其职责和使命.  相似文献   

3.
武勇 《青年记者》2002,(7):23-24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介的基本功能之一,它是我国监督体系中六大监督(党内监督、立法监督、司法监督、行政监督、民主监督、舆论监督)中最特殊的一种,既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和政策性,又具有群众性、广泛性、公开性、及时  相似文献   

4.
舆论监督是一种社会监督、群众监督和公开监督,它比起一般的内部批评监督、组织管理监督和纪律检查监督等有其特殊性.正确行使舆论监督权是党报实施有效监督的重要保证.然而,运用新闻媒介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往往还会遇到来自各方面的阻力.地市党报所处地域小,上上下下都是熟人,左左右右关系网,记者去调查就有人来说情,舆论监督可谓举步维艰;有些群众为了个人私利,告黑状、提供假情况等,给新闻舆论带来麻烦.要真正有效地开展舆论监督工作,就必须走出舆论监督工作的误区,改变新闻舆论单枪匹马"作战"的局面,把新闻舆论真正纳入民主监督制度的总体框架内,使其与群众监督、人大监督、法律监督、政府监督等有机结合,建立诸"兵种"协同作战的监督运作机制,舆论监督的有效性才能获得保证.  相似文献   

5.
舆论监督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媒体的神圣职责,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监督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反映人民群众呼声,抨击社会不良现象,加强党和人民群众联系的重要桥梁.如何更好地进行舆论监督,成为新闻工作者一项重要的课题.根据近年来的工作实践,笔者认为,要确保舆论监督真正帮忙而不添乱,在进行舆论监督时掌握和运用好"快一拍"、"防一手"、"让一步"这三个技巧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6.
丁莉华 《新闻知识》2005,6(1):26-27,16
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因而,对权力的监督是极为重要的,否则,权力就有被滥用的危险。我国的监督体系中有党内监督、人大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及舆论监督等等。前几项监督众根本上说都是一种权力对权力的制约,具有强制的效力,而舆论监督则只是从宪法和一些基本法律关于公民自由权利当中引申出来的,  相似文献   

7.
李辉 《青年记者》2008,(5):21-22
以前在一些领导干部眼里,"舆论监督"一是个闹心的词儿,或视为洪水,或看作添乱,但从近期报道来看,情况颇有改观:江西、广西的领导提出新闻也是生产力、软实力,广东省的领导欢迎网友"灌水""拍砖",云南省明确将媒体监督作为问责行政首长的依据之一……各地不约而同,高调力挺,表明舆论监督正在成为一些地方推动"善政"的工具.  相似文献   

8.
当代社会,媒体舆论监督是舆论监督的核心部分。在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传媒舆论监督理应遵循三个基本原则:第一,守土有责,既守住阵地,监督到位,不缺席、不失语,又守住边界,不借舆论监督开展"权力寻租";第二,介入有据,只对已然发生、证据确实的事实展开监督,只对行为的滥用乃至违法进行监督;第三,严肃对待舆论监督,遵循适度原则,不夸大、不枝蔓,不能将其娱乐化。  相似文献   

9.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媒体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承担着一项重要的社会功能--舆论监督.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这为新时期搞好舆论监督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0.
李昌奎案件的再审是司法机关在"接受人民的监督"特别是网络舆论监督的强力推动下才实现的,网络舆论监督又一次成为促进司法公正的助推因素。李案的监督呈现了监督时机的适时性、监督内容的集中性及监督策略的析理性特征,确保舆论监督的大方向始终不偏离二审改判死缓是否体现罪责刑相适应的要害问题,尽量避免因监督的"越位"可能引发的传媒和司法关系紧张。作为网络舆论监督典型案例,李昌奎案件的再审凸显出网络舆论才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构筑公共领域"第三个因素"的理想载体。  相似文献   

11.
新闻舆论监督是实现民主监督、群众监督的有效途径,监督是动力,监督是支持,监督是爱护。作为公众决策的主导者、公共管理的行使者,必须适应在媒体关注、舆论监督下开展工作,确保事件真相和工作进展等信息第一时间准确传递给公众。事件发生后,公众最想知道真相、谁对事件负责、下一步如何改进工作。但是一些地方这三个环节都做  相似文献   

12.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基本职能之一,是新闻工作者的神圣职责.作为舆论监督的一种重要手段,批评报道与"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相辅相成,不可或缺.据介绍,新世纪以来,我国已先后发生新闻官司近2000起.开展舆论监督,搞批评报道,记者如何加强自律,防范、减少法律纠纷,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笔者认为,舆论监督记者除知法、懂法、依法行事外,还要做到"三点",尽可能地避免因舆论监督而引发纠纷.  相似文献   

13.
"三贴近"与舆论监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三贴近"看舆论监督的内容 舆论监督,是社会公众通过新闻媒体向权力部门和社会不良现象提出批评和建议,促进其向好的方面转化的社会活动.  相似文献   

14.
当"三鹿奶粉事件"横空出世的时候,"舆论监督"又一次成为社会各界关心的热门话题.这一话题的出现,不仅涉及我国目前新闻媒体监督力度不够等方面的问题,还涉及媒体监督受阻、甚至无法进行合理有效监督的体制层面上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新闻舆论监督是我国监督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从实践来看,县级电视台由于受地域、资源、管理体制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在新闻舆论监督方面举步维艰,许多县级电视台在新闻舆论监督方面基本处于一种"零界""无为"状态.县级电视台如何提高新闻舆论监督的有效性呢?  相似文献   

16.
王广文 《视听界》2006,(2):89-90
一、“解决问题”的误区一些媒体在具体操作中,把该不该进行舆论监督和进行舆论监督以后问题能不能解决两个不同性质的问题混同起来;把舆论监督就是为了解决问题,演化为不能解决的问题就是不能监督的问题,进而演化为不该监督的问题。舆论监督不能为了监督而监督,舆论监督的确是为了解决问题。需要弄清楚的是,舆论监督要解决什么问题?舆论监督的目的究竟是什么?一般讲,舆论监督要解决的问题可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促进或推动所监督的一个(或几个)问题得以解决。这是舆论监督的直接目的,可称之为舆论监督的附带效应。第二个层面,通过监督…  相似文献   

17.
新闻舆论监督是现代社会监督功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党报舆论监督内容的变化和报道领域的拓宽,党报舆论监督也更多地关注民生民瘼,透视社会热点、难点,聚焦事关百姓的重大问题,起到了为广大群众鼓与呼的作用。但无论何时,作为党报舆论监督者都要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始终坚持"三个围绕"和"四个有利于"进行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18.
“城乡热线”栏目是改版后的《河南日报(农村版)》开办的,开办一年多来,刊发了许多舆论监督的稿件,充分发挥了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我们知道,舆论监督是我国现行监督体系中的一种特殊的监督形式,是当代文明社会不可缺少的一种制约机制,具有保障社会良性运行的作用。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是新闻宣传工作的基本原则。《河南日报(农村版)》的“城乡热线”栏目在正确利用新闻批评的武器,开展新闻舆论监督上,主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一、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当前,改革在社会全方位展开并不断深入,由此触及的各种社会问题、社…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这是我们党首次把"四个监督"作为一套完整的监督体系明确提了出来。其中舆论监督作为"四个监督"之一,是党和政府对新闻媒体提出的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求真务实精神,把体现党的意志与反映人民心声结合起来,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但是具体到地市级媒体在  相似文献   

20.
“监督合力”一词由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六届六中全会上首次提出,并在“十七大”报告中再次强调,“落实党内监督条例,加强民主监督,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这是对我国未来五年监督工作的总体指示,对于媒体及舆论监督研究者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