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贾华 《民族教育研究》2010,21(3):100-104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特有的文化、性格和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含蓄委婉的语言表达方式是日语区别于其他语言的一大特征,它渗透在日语的各个方面,并成为对蒙古族学生日语教学的难点,与蒙古游牧民族直率的表达方式形成鲜明的对照。本文论述了日语含蓄表达方式的社会思想渊源,择取了不同的场合,通过日语中的省略现象和否定表现形式,对日语含蓄表达方式和民族特性的密切关系与蒙古族语言表达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2.
本节教材的重点是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以及元朝的统一。难点是蒙古族社会的发展,封建制度的形成,对成吉思汗的评价以及元朝的统一和文天祥抗元斗争之间的关系。一蒙古族的兴起关于蒙古族的兴起,教材里讲了三个问题:一是蒙古族的由来和社会发展情况。一是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汗国。一是蒙古统一后,成吉思汗推行“领户分封”制。教材首先叙述了蒙古族的由来和社会发展情况。蒙古族是我国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说它历史悠久,是因为蒙古来自室韦。室韦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古老的民族,生活在北方,人种、语言、文化属东胡系统。唐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前,云南蒙古族仅对本民族生存所处的地域有较强的认同感,其后随着国家民族工作和民族政策的影响,他们才逐渐产生民族认同感。在对云南通海县兴蒙蒙古族乡的调查中发现,其村的蒙古族的身份意识在蒙古族和汉族之间游移,具有模糊性和两重性的特点。在利益的驱使下,人们对蒙古族身份的认同与民族意识不断强化,刺激了蒙古族的民族认同感,并进行了一系列的蒙古族文化再造。  相似文献   

4.
原本生活在北方草原的蒙古族,由于战争、驻军、迁军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南迁,至今在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兴蒙蒙古族乡仍有一支蒙古人,顽强地保持了对蒙古族的认同感,这种认同感与其对蒙古族身份的选择、民族政策下的利益诉求及与周边民族的互动息息相关,正是在民族政策的引导下实现了一系列的蒙古族文化再造,进而产生了民族认同。  相似文献   

5.
蒙古族那达慕特点及其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古族是祖国大家庭中一个历史悠久、勤劳勇敢的民族。由于蒙古族栖息地的特殊自然环境和以游牧为主的独特生活方式,使蒙古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具有浓郁草原特色的体育文化。蒙古族那达慕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容和浓郁的民族特点,它是蒙古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创造、积累、发展并形成的独特的蒙古族体育文化。  相似文献   

6.
蒙古族家庭美德的多元文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古族具有悠久的家庭传统美德,这些传统美德一方面受民族整体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丰富了传统文化.此研究从文化人类学视野对蒙古族家庭美德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首先对蒙古族文化与蒙古族家庭美德及其二者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其次,分别讨论了背景变量的文化,中介变量的文化和行为变量的文化与蒙古族家庭美德的关系,认为蒙古族家庭美德的内容无一不是与其自然、社会背景发生联系,无一不受到家庭文化、宗教习俗、价值观等中介变量文化的影响,无一不通过语言、交际、活动等行为文化来得到表达和传承.蒙古族家庭美德本身就是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民族文化影响并孕育了家庭美德,而家庭美德反过来反哺和丰富着民族文化,二者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因与果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银制器皿作为蒙古族重要的生活用具,流传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而蒙古族银制器皿装饰图案更是千姿百态,具有自己独特的民族特色.蒙古族银制器皿图案主要有龙纹、盘肠纹、云纹、犄纹(又称鼻纹)、“卐”纹(万字纹)等.而每个图案所象征的意义和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却各不相同.这与蒙古族所处的生活环境和对自然崇拜有着密切关系.通过对蒙古族银制器皿图案及其象征意义的探析,能够更深入了解蒙古族的自然崇拜和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及审美追求.而蒙古族图案的形成与发展是蒙古族人民几千年实践经验的积累所形成的宝贵文化遗产,也是蒙古族民俗文化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8.
蒙古族传统图形及审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古族传统图形是蒙古族传统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展现蒙古民族思想情感、精神风貌的视觉艺术形态,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沉淀和累积下来的传统造型艺术宝库。通过梳理和探究蒙古族传统图形的视觉表现形态以及造型特点,总结归纳出蒙古族传统图形特征。  相似文献   

9.
蒙古族是一个富有道德情感和道德传统的民族。蒙古族传统伦理思想是指蒙古族历史上各种伦理思想和道德观念的总称,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蒙古族传统伦理思想在蒙古族的历史典籍、史著、史诗及格言、谚语、礼仪礼节等诸多方面均有广泛的反映,千百年来在蒙古族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中起着规范与准则的作用。在全面建设小康和谐社会,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今天,认真发掘、整理、继承和弘扬蒙古族传统伦理道德思想及其文化,无疑是一项意义深远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蒙古族传统图形反映了民族与地域文化,折射出民族心理和审美情趣,体现了符号所指的内涵.本文运用符号学原理分析蒙古族传统图形语言,通过对蒙古族部分具有代表性符号的解读,揭示符号的意义及其所蕴含的独特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大草原素有“歌海”、“舞乡”之名。蒙古民族独具特色的文化艺术,是祖国文化宝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蒙古族舞蹈久负盛名。传统的鄂尔多斯、安代、盅碗、筷子舞等,节奏欢快,舞步轻拉,在一挥手、一扬鞭、一跳跃之间,表现了蒙古族人民纯朴热情、剽悍勇敢的性格,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2.
在古代,"蒙古"是我国北方草原上一个游牧部落的总称。顺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踪迹探寻,我们不难发现,早在12世纪以前蒙古民族便已使用自己的语言确定了许多民族艺术的称谓。最能直接表达情感的一门艺术——舞蹈,与蒙古族社会发展一样历史悠久。蒙古族人民能歌善舞。元朝建立之后,蒙古族舞蹈文化得到了继承和发展。蒙古族舞蹈在兼容并蓄的基础上,随着打猎、游牧等生产生活,逐渐形成了富有历史性和民族性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3.
蒙古人名蕴含着浓厚的民族文化内涵,是蒙古族传统文化的折射。它蕴涵着蒙古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本民族的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同时,它也是中国人名文化的组成部分。笔者简要论述了蒙古人取名的主要习俗、蒙古人名的主要特点、类型以及结构等,揭示了蒙古人名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
谈蒙古酒歌     
蒙古族不论男女老少都爱唱歌,他们尊崇唱歌和善于唱歌的人,所以流传下来很多说蒙古民歌,而在这其中,蒙古酒歌更是这些文化瑰宝中的精华,因为它们都从不同方面来反映出蒙古族中的民族性和文化性。但是,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大力发展,我国的音乐文化,特别是传统音乐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这种状况使得很多人对于自己的民族音乐越来越陌生,对祖国传统艺术越来越淡漠。正是基于此,笔者就以"蒙古酒歌"为话题,分别从定义、内容、分类及特点、民族性、文化性等方面进行阐述,目的是激发对于民族音乐的重视、热爱和传承,提高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之情。  相似文献   

15.
浅析地理因素对蒙古族传统文化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结合孕育蒙古族传统化的地理环境以及蒙古族传统化的形成史,分析了蒙古族传统化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相关性。认为地理环境对蒙古族传统化的发生发展提供了物质场所和物质原料,而蒙古人民在适应这种环境的游牧生活基础上创造了蒙古民族传统化,并在历史长河中逐步发展、丰富、成熟和定型。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采用中国修订版成人EPQ性格问卷对蒙古族(304人)和汉族(338人)青年大学生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蒙古族被试的性格特征较汉族有明显的不同,尤以性格特征外倾为突出。各量表分高低顺序亦不同于汉族,但与英国常模相似。文章认为该民族的历史发展、社会文化传统和劳动生活方式等因素是形成蒙古族性格特征的基础。最后提出,中国常模及其划界分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使用需进一步修订和完善。  相似文献   

17.
草原文化的核心理念是崇尚自然、践行开放、恪守信义。蒙古民族服饰选用大气、庄重的白色、蓝色、红色作为服饰的基本色,配以鲜亮的金黄色,表现了蒙古民族豁达、率真、开朗的性格。服饰的面料、色彩、图案、设计反映了蒙古族服饰崇尚自然之美、注重和谐的风尚。丰富的服饰种类、华贵的服饰风格,形制由左衽变为右衽的过程,体现蒙古民族服饰在发展中注重兼容并蓄的特征,通过蒙古民族服饰作为信物的载体,传递出恪守信义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8.
蒙古族那达慕是蒙古族文化中最具包容量的景观,它凝聚并规范着蒙古族的文化心理、宗教信仰、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生产活动以及各种文化习俗等,从物质文化的衣食住行、婚恋嫁娶、歌舞娱乐到精神文化的民族意识与民族性格的形成。改革开放为蒙古族那达慕的发展,创造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良好的政治、文化环境。时代精神的注入和外来文化的影响,使"那达慕"发生了深刻的历时性变化。在新的历史时期,那达慕所面临的是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研究与开发、创新与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蒙古民族是一个有文化的、富有伟大艺术创造力的民族。在蒙古族劳动人民所创造的草原文化遗产中,民族民间舞蹈艺术从来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我们祖先流传下来的舞蹈艺术,以粗犷、矫健、优美、豪放的风姿,日益吸引着广大群众和国内外舞蹈工作者。本文论文以蒙古族舞蹈《梦中的额吉》为例,浅谈蒙古族舞蹈的艺术特征,帮助人们更好的欣赏和理解蒙古舞蹈的艺术魅力,激发人们对蒙古族舞蹈的热爱。  相似文献   

20.
《河西学院学报》2015,(6):74-79
远离草原文明的云南蒙古族,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与族群互动格局下进行着文化的"在地化"发展。虽然在文化类型上与草原蒙古族相去深远,却依然保持、维系着其民族认同。这一方面是由于国家的民族政策推动所致,另一方面也与两地蒙古族的互动、交流相关,不断地复制、传播其族群性。随着云南蒙古族与内蒙蒙古族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深入,内蒙蒙古族为之提供符合民族认同发展的"文化素材"。两地蒙古族通过互动交流,建构起"想象的共同体"。民族内部的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认同的建构,也增强了其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