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张郭 《巢湖学院学报》2006,8(5):140-143,146
本文试图通过对美欧关系历史和现状的回顾和分析,特别是美国与法德为代表的欧盟围绕伊拉克战争产生的分歧与争执,说明美欧之间共同利益大于它们的分歧之处,双方在重大的原则问题上、在关键性领域仍能保持一致,美欧关系仍是当今世界上最为密切的关系之一。  相似文献   

2.
北约政治协商制是北约成员国制定共同的对外政策,发挥北约社会职能的政治与军事联合实践,是北约建立和发展的基础,北约政治协商制的形成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其基础在于战后欧洲冷战格局的变化,但其深层的原因还在于新形势下欧洲的国际合作实践(欧洲安全防御政策),美,欧共同的社会思想传统以及美国扩张性,对抗性的外交战略和政策的巨大影响,北约政治协商制的形成是个动态的过程,在北约建立后不断发展,完善,北约政治协商制的基础充斥了不对等的力量对比,发展极不平衡,其政治结构中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北约在两极格局中作用的发挥,削弱了其在冷战对峙中的地位,最终危及其存在。  相似文献   

3.
二战结束至20世纪50年代,由于受冷战、战后美欧力量对比、社会党和共产党之间的意识形态分歧和历史恩怨等因素影响,社会党国际逐步形成了以"近美远苏"为总体特征的对外政策。但由于意识形态和具体利益的差异,此一时期社会党国际的对外政策与美国并不完全趋同,它们在看待资本主义、对待苏联和亚非拉地区等政策上存在着分歧。  相似文献   

4.
德国问题和俄罗斯问题一直是 2 0世纪困扰欧洲安全的两个最大因素。北大西洋公约的诞生以及冷战后的东扩都是围绕着德国和俄罗斯问题展开。由于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地缘政治的原因 ,俄罗斯一直把西方战略作为其战略重心 ,而安全则是这一战略的核心目标。冷战结束后北约东扩再次演绎了西方与俄罗斯之间的互不信任主题 ,但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的新变化也给西方和俄罗斯互相审视对方提供了新的历史机缘。随着北约政治功能的强化和俄罗斯西方战略的调整 ,欧洲安全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但文章仍然认为 :俄罗斯与西方之间的信任关系仍然是北约东扩与欧洲安全之间最大的干预变量  相似文献   

5.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和西欧国家在共同反苏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以美国为主导地位的联盟关系。但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起,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美欧双方实力的变化,美欧关系充满了矛盾和分歧,美国的盟主地位遭到挑战。尼克松时期调整了对欧政策,但并未从根本上缓解美欧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相似文献   

6.
俄罗斯与美国原本是冷战宿敌,俄美两国首脑互访改变了两国长期对抗的局面。通过首脑互访,两国在限制战略核武器,美国布置NMD,俄与美国、北约的战略、经济关系等问题上弥合了许多分歧,取得了广泛共识,俄罗斯终于以巨大的让步赢得在富民强国、重新回归欧洲道路上的重大进展。但是,俄罗斯与美国在许多重大问题上仍存在着分歧与矛盾,今后两国合作的道路决不会一帆风顺。  相似文献   

7.
近一段时期以来,围绕伊拉克战争而引发的激烈争执使得大西洋两岸的关系变得十分微妙。时至今日,美欧之间的裂痕还没有得到明显的弥合。美欧之间的分歧表现在哪些方面,其根源何在,未来美欧关系的走向如何?美欧之间围绕伊拉克战争的争执,实质上是对国际秩序的不同看法而引发的分歧。而双方关于国际法和国际机制的不同看法,进而引发了在具体问题上的分歧。首先,在对世界安全的看法上差别明显。美国强调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信奉国际关系中的“丛林法则”,因此推崇的是我行我素,漠视国际组织的作用,经常抛开联合国单干。小布什上台后,这方面的…  相似文献   

8.
2008年8月以来,俄罗斯和格鲁吉亚围绕南奥塞梯问题发生冲突,使高加索地区的地缘政治形势以及相关的大国关系更加复杂。俄格冲突的实质是北约与俄罗斯之间对于战略空间的争夺。冲突发生以来,俄罗斯与北约关系恶化、合作受损,俄美关系出现局部紧张但不致出现全面对抗,俄欧关系合作的主流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9.
北约经过两轮东扩,势力范围遍及欧亚大陆,但它并不愿就此止步,而是将乌克兰视为新的东扩目标.北约东扩的基础在于冷战后的特殊国际环境、冷战思维,前苏联、波罗的海国家的政治态度以及北约成员利益的协调.北约东扩虽然强化了北约的国际战略地位,但也给国际社会带来了不确定因素,给新成员国内政外交造成冲击.北约要想在国际社会发挥更大作用,一要去除冷战思维,二要改变以扩大数量为标准的发展模式,三要尊重现有的国际行为准则,唯有如此,北约才能得到真正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美欧围绕伊拉克战争问题的分歧渐趋平静,特别是双方一些主要领导人的陆续更换,今天的跨大西洋联盟关系在不断恢复和转暖.面对中国持续快速的发展,美欧对华政策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微妙变化.在中美欧三角关系中处于弱势的中国,如何正确认识美欧关系的本质特征以适应变化的新情况,对于中国的未来发展特别是其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具有至关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1.
欧洲是冷战时期美苏争夺的主要场所,而德国又是美苏在欧洲争夺的中心。但冷战的起源则来自欧洲的东南端,即巴尔干半岛。在那里聚汇着二战后初期美苏两国的矛盾:的里雅斯特的争端、处置战败国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的问题、黑海海峡的风波、希腊内战……导致杜鲁门主义的诞生,从而揭开冷战的帷幕。  相似文献   

12.
与欧洲相比较 ,冷战在亚洲具有六大鲜明且相互关联的特点 :(1)从冷战格局看 ,表现为两极三角 ;(2 )从美国遏制的对象看 ,在一段时间内 ,主要是中国 ;(3)从冷战的内容看 ,美苏争夺的重点是“中间地带” ;(4 )从阵营结构看 ,亚洲未形成稳定的阵线分明的国家体系 ;(5 )从冷战的表现形式看 ,亚洲冷战常以热战的形式表现出来 ;(6 )从冷战的进程看 ,2 0世纪 90年代后冷战仍在亚洲延续。这些特点对亚洲国家、地区和世界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冷战后的中欧伙伴关系表现为从1998年以来,双方在经济、政治和其他领域的交往与合作增多,并在这些领域取得了巨大成果.经济上的互补、政治上分歧的减少、经济利益对政治关系的制约和战略上利益的一致及相互尊重是推动中欧关系发展的动力,也是中欧关系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但是,制约中欧关系发展的政治、军事、经济和其他方面的负面因素仍存.因此,今后中国应采取更多措施加强和深化与欧盟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以推动中欧关系的继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4.
冷战时期,美国对欧洲一体化趋势总的来讲是乐观其成的,这种政策并未因冷战的结束而发生改变。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美国看来,欧洲的一体化契合了美国对欧政策的终极目标,即一个联合的欧洲有助于促进和稳固欧洲的民主与稳定。正因如此,美国对于欧盟的扩大主要仍持支持与鼓励的态度。然而,冷战后国际形势的新现实,决定了欧盟的扩大与美国的利益并非总是并行不悖的,它同样也对美国的全球霸主地位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15.
难民问题因其自身政治性和人道性的错综复杂而长期困扰着国际社会.美国是战后世界上接纳难民最多的国家,美国的难民政策在接纳欧洲犹太难民和对欧洲知识难民的庇护上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人道性,却又因国家实力、对外政策和国际格局的影响在冷战期间对难民的接纳含有强烈的选择因素,具有浓厚的政治性.  相似文献   

16.
1999年4月24日,北约成员国华盛顿首脑会议正式通过了美国提出的北约新战略概念.这是一份充分体现了美国在21世纪的战略思想和战略方针的文件,其核心就是美国企图推动北约从欧洲走向全球,由“欧洲警察“变成“世界警察“.它标志着北约冷战后过渡时期的结束,体现了该组织根本性质的变化,即北约已由冷战时期基本上是防御性和地区性的军事集团,转变为扩张性的并带有全球性的军事政治集团.这一发展,势将加强美国在北约的领导地位,强化美国在全球的霸权态势,导致国际局势新的动荡和分化.  相似文献   

17.
After the fall of the Berlin Wall and the collapse of state socialism in Eastern and Central Europe, cartographers were faced with choices on how the new post–Cold War political landscape would be mapped. One such group called the Pluto Project had been producing atlases since 1981 with a progressive point of view about the nature of state power in the Cold War. This essay examines two of the Pluto Project's atlases as they function to identify a radical cartographic style that animates the social control of space by subverting traditional cartographic forms and defying scientific expectations and standards.  相似文献   

18.
中美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符合世界历史发展潮流,将给两国和世界带来巨大机遇.而中美对抗将给两国和世界带来巨大损害.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应建立在新型战略稳定的基础上.这种新型战略稳定关系具有不同于冷战时期美苏战略稳定关系的特点,它包括良性互动型稳定、综合性稳定、非对称性稳定等.为了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两国必须抛弃冷战思维,促成相互尊重、平等互谅、相互信任的氛围,养成相应的习惯,并形成协商与合作的完善机制和平台.中美分别作为太空领域新兴大国和主导大国存在竞争,但也有共同利益或相似利益.建立太空稳定与合作框架应该是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作为第一阶段的目标,中美应实行相互战略克制.  相似文献   

19.
冷战以来中美之间长期存在的敌视和猜忌使美国政府认定,中国拥有核武器会对其国家安全和全球战略利益构成巨大威胁。对美国政府解密外交档案的研究表明,尽管美国对中国发展核能力的对策制定一直受冷战格局和意识形态等诸多因素的羁绊,但最终仍完成了从敌视到承认的政策转变,体现出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美国在核政策上不得不转而采取较为现实和灵活的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