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解释】焉:怎么。不进老虎窝,怎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亲历险境就不能获得成功。出自《后汉书·班超传》:“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造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为了这次的胜利。他们把自己的一切都搭进去了。  相似文献   

2.
<正>东汉的班超无疑是员猛将。“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说的就是他夜袭匈奴的故事。他投笔从戎,建功西域,官至西域都护,封定远侯。“万里觅封侯”的典故由此而来,后世常用以表达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陆游就曾以一首《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向班超致敬,字字泣血地写出了自己壮志未酬、  相似文献   

3.
全日制十年制高中课本语文第一册《硕鼠》一诗中有“爰得我直”一句。课本注:〔直〕这里指处所。关于“直”,《古汉语常用字字典》释作“价值”。《史记·张汤传》:“汤死,家产直不过五百金。”引伸为“工钱”。《后汉书·班超传》:“为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这个意义后来写作“值”。今人余冠英《诗经  相似文献   

4.
班超在中国西域历史上是一个功不可没的伟大人物。因为他的努力,使得汉朝在西域的统治得以恢复并得到加固。在他身上发生的传奇故事传颂至今。以他的故事为原型的成语"投笔从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更是妇孺皆知。近代日本作家以中国历史为素材创作小说,在日本文坛并不罕见。从二战前的中岛敦、武田泰淳到战后出现的井上靖、陈舜臣、宫城谷昌光、冢本青史等作家均以创作中国历史小说著称。班超作为西域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其本身所具有的传奇色彩,给日本作家提供了多种阐释的可能性。本论以井上靖《异域人》和陈舜臣《不入虎穴》这两篇小说为例,试图从两篇不同的创作时间来分析班超这一历史人物的形象在日本西域历史小说中的演变。  相似文献   

5.
班超对中西交通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汉班超使西域,重新打通塔里木盆地南北“丝道”,发展对外关系,促进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大有益于人类文明的功绩,不仅为世人所忽视,不少西方史学家对此还有所曲解。有的说班超曾“征服”花拉子模, “臣服”过贵霜;有的说“公元97年,班超率领中国军队到达安条克·玛尔吉亚那”;有的说班超武力“几乎达到里海岸边及罗马帝国境界上”。总之,班超执行“侵略政策”,是中西关系史上的罪人。班超的形象受到如此严重的歪曲,是对班超个人的不公正,也有损于中西各国历史上的友好关系。对于西方学者误用中国文献,曲解史实的地方,我们有责任加以订正。  相似文献   

6.
库车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北缘,古称龟兹,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镇。《后汉书·班超传》记载班超给汉章帝的奏折中说:“若得龟兹,则西域未服者百分之一耳。”《太平御览》卷八九五记载前秦吕光在讨平西域后上疏符坚说:“惟龟兹据三十六国之中,制彼王侯之命。”可见其历史地位之重要。从公元一、二世纪佛教传入龟兹,到公元十三、四世纪伊斯兰教统治龟兹为止,在这一千多年,龟兹一直是一个佛教兴盛的地方。《晋书·四夷传》记载:龟兹“俗有城郭,其城三重,中有佛塔庙千所。”《出三藏记集》卷十一记载:“拘夷(即龟兹)国,寺甚多,修饰至丽,王宫雕镂立佛形象,与寺无异。”此书还具体介绍了龟兹的佛寺与僧尼数目:“达慕蓝(百七十僧),北山寺名致隶剑蓝(六十僧),剑慕王新蓝(五十僧),  相似文献   

7.
教材分析与研究醉人的绿惊人的变一一王烈丁耀庭(1.3)《结婚现场会》的细节描写~·……苏顺刚(1 .4)《警察和赞美诗》的艺术特色“·…蒋兆祥(1.6)《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写作特点 ”’…””.”’‘’‘””’二’二“·····……刘松梧(1.10)《听潮》教学两题·”······“·”·……傅德眠(1.11)举事征义借贺为戒·”····~··一钮伟国(1,13)谈《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板书设计 ‘:..‘’“’”’二’二’二“·“·“··…”:.…李新梯(1.9) 《天山景物记》组织材料的特点…刘德辉(1.16)答读者问”·“·······”·…  相似文献   

8.
力不从心     
《中国高校招生》2008,(4):34-34
成语释义 人们虽然想做某件事情,却因为力量不够,愿望无法实现。 成语出处《后汉书&#183;班超传》:“如有卒暴,超之气力,不能从心。”  相似文献   

9.
出处:《周礼·夏官·职方氏》:“其浸五湖。”《论语·颜渊》:“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唐·吕岩《绝句》:“斗笠为帆扇作舟,五湖四海任遨游。”  相似文献   

10.
目录选登     
情挚·理真—:卖《与妻书》····,····”····················,·“·“·”·,········……段军(《教学月刊》1983‘2)《与妾书》简析、译文与“思考和练习”答案······”·······”·”·…常山(河南师大《中学语文》1983·1)《卖柑者言》浅析”····”·”·······”···”····”···”···”·”······“,”·”······一杨志林(《语文教研》1983·2)《卖柑者言》及政治寓言浅释······”·······“·”·”···”·”··...··”·”·…  相似文献   

11.
《诗经》中用“薄”、“薄言”处甚多,如“薄污我私,薄浣我衣”(《周南·葛覃》)、“薄伐西征”、薄言还归”(《小雅出车》) “薄言采之”、“薄言有之”(《周南·芣苜》)、薄言采芑”(《小雅·采芑》)、“薄言归沫”(《小雅·采绿》),“薄言震之”(《周颂·时迈》)、“薄言追之”(《周颂·有客》)等等,对于“薄言”的解释,历来的训诂家们皆训它为语助辞,如陈奂《诗毛氏传疏》在《芣苜》中云:“薄,词也。”  相似文献   

12.
目前笔者所见《四库总目》计有三种,一为中华书局影印本《四库全书总目》,二为上海古籍出版社《四库全书总目》,三为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武英殿本《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华书局本《四库全书总目·经部·小学类·说文解字》载:“陈启源作《毛诗稽古编》,顾炎武作《日知录》,并沿其谬。”而后二种之同类叙述俱作“陈启元作《毛诗稽古编》。”疑上海古籍出版社及台湾影印武英殿本所作“陈启元”之“元”误,当为“源”字,中华书局本是也。兹证明如下。一、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经部·小学类·说文解字》“书前提要”:“陈启源…  相似文献   

13.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唐·李华《春行即兴》“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绿。”———唐·李白《金门答苏秀才》“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唐·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南朝宋·谢灵运《登池上楼》“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汉·乐府古辞《长歌行》“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唐·刘方平《夜月》“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唐·刘方平《代春怨》“烟水初销见万家,东风吹柳万条斜。”———唐·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弱柳千条杏一枝,…  相似文献   

14.
第I期洪子诚贺桂梅毕光明读有关《暗示》的批评·············,····……“再解读”:文本分析和历史解构被修改的仁爱精神:杨朔散文中的悯农意识—以《荔枝蜜》为例······…… l 6 l0一一一 程光炜“五四运动”和“三一运动”中知识分子身份的现代转换 杨剑龙“宁愿和山岩般的命运相撞击”—读《胡风三十万言书》 姚新勇艺术的高蹈与政治的滞累—高行健两部长篇小说评论 刘军苦难的形式—《复活》与《施洗的河》等的比较叹戮旦压若刃-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李继凯…  相似文献   

15.
说“趋”     
“趋”字的本义是“疾走,跑。”汉·刘熙《释名·释姿容》:“趋,疾行也。”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二上·走部》:“趋,走也。从走,刍声。”《公羊传·桓公二年》:“趋而救之。”注:“趋,走也。”“走”即今语之“跑”。《诗经·小雅·绵蛮》:“岂敢惮行,畏不能趋。”郑玄笺:“岂敢难徒行乎?畏不能及时疾至也。”朱熹注:“趋,疾行也。”由此可知,“趋”的本义只在描写人的步履速度并且没有褒贬色彩,中性。可是,“趋”还有一个常用义“攀附”,则系贬义了。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董昭传》:“窃见当今年少,不复以学问为本,专更以交游为业,国士不以孝悌清修为首,乃以趋势游利为先。  相似文献   

16.
特稿、教育部举行《李岚清教育访谈录》出版座谈会 ·“二“…’···················……本刊记者(1·封二)《李岚清教育访谈录》编辑出版纪实···……(1·封三)周济部长读《李岚清教育访谈录》 .’‘””“”’.””····················,·…本刊记者(2·7)《李岚清教育访谈录》持续畅销全国 ””””“””‘””·…’······……本刊记者(3·封二)党中央国务院决定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 思想道德建设···············……本刊记者(5·封二)《中华传统美德格言》发行…  相似文献   

17.
辟(bì) “辟”有“君主”的意思,如《诗经·大雅·文王有声》:“皇王维辟。”“复辟”一词最早就是“恢复帝位”之意。策“策”是帝王对臣下封土、授爵或免官的文书。如《木兰词》:“策勋十二转。”《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侯)受策以出。”《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先主于是即帝  相似文献   

18.
精彩片断     
材料:画饼充饥出处:《三国志·魏书·卢毓传》寓意:《三国志·魏书·卢毓传》有言:“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是以“画饼充饥”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实惠。另,《续传灯录·行瑛禅师》有言:“谈玄说妙,譬如画饼充饥。”又以“画饼充饥”  相似文献   

19.
在古汉语中,介词常插入“所·动”式中间构成“所·介·动”式,例如(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之所以兴隆也。(《出师表》)(“所”与介词“以”、动词“兴隆”构成“所·介·动”式)(2)圣人非所与熙也。(《晏子使楚》)(“所”与介词“与”、动词“熙”构成“所·介·动”式)(3)善用兵者,感忽悠暗,莫知其所为出。(《荀子·议兵》)(“所”与介词“为”、动词“出”构成“所·介·动”式)  相似文献   

20.
皇帝与黄帝     
“皇帝”本是我国古时对前代帝王的尊称。《书·吕刑》:“皇帝哀矜庶戮之不幸。”《诗·大雅·皇矣》:“黄矣上帝,临下有赫。”毛传:“皇,大。”“皇帝”就是“大帝”。“皇”由“大”引申指天,又进一步引申指君王、帝王。《诗·周颂·酌》:“于昭于天,皇以间之。”郑玄笺:“皇,君也。”我国古代传说中有三皇五帝.“皇帝”又可作为“三皇五帝”的简称。《庄子·齐物论》:“是皇帝之所荧也,而丘也何足以知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