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柳州师专学报》2015,(4):79-83
深入研究第二国际时期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发现:列宁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的分化,是导致第二国际内部瓦解的根本原因。而这种分化正是源于对时代主题的不同判断基础上的对于"最终目标(原则)"和"现实运动(策略)"之间矛盾的不同选择。这种分化早在1891年德国社民党代表大会通过的《爱尔福特纲领》中就已经初现端倪。《爱尔福特纲领》就是革命主义向改良主义妥协与让步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卡尔·考茨基 (1 85 4- 1 938)出生于布拉格一个美术家的家庭。其父约翰·考茨基是戏剧舞台美术家 ,其母敏娜·考茨基最初是作为一个演员从事创作活动的 ,后来成了著名的作家 ,写过许多社会题材的小说 ,并受到马恩经典作家的尊敬。考茨基于 1 86 3年随父母迁居维也纳。巴黎公社促使他对社会问题发生兴趣。他于 1 874年考入维也纳大学哲学系。 1 875年加入奥地利社会民主党 ,1 877年转入德国社会民主党。 1 880年 ,他接受德国社会民主党左派赫希伯格的邀请和资助 ,到瑞士苏黎士为《社会科学和社会政治年鉴》、《政治经济学论丛》等杂志撰稿 ,…  相似文献   

3.
魏玛共和国时期,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全部改良主义思想都是建立在“有组织的资本主义”理论基础上的。而“有组织的资本主义”理论的“专利权”应归于德国社会民主党的重要理论家鲁道夫·希法亭。希法亭1877年生于维也纳。1902年,他参加奥地利社会民主党,以后同麦克斯·阿德勒一起在维也纳创办《马克思研究》丛刊。1906年,希法亭来到德国,参加了德国社会民主党《新时代》杂志和《前进》报的编辑工作。在政治立场上,他属于德国社会  相似文献   

4.
列宁的《无产阶级革命和叛徒考茨基》一书是在1918年11月间,即在十月革命胜利一年后写成的。对于十月革命这个伟大历史事件,不同阶级的人有不同的态度和立场。劳动人民衷心拥护,而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则坚决反对。第二国际著名“理论家”考茨基也在十月革命以后不久,配合帝国主义对苏联的武装干涉,急忙发表了《无产阶极专政》小册子,从理论思想战线上拼命地攻击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考茨基对马克思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学说,一贯  相似文献   

5.
伯恩斯坦是“股份制中性论”首倡者:(1)写于1919年的《帝国主义论》在总体上把股份制论定为帝国主义的经济基础,实际上也是列宁与当时所谓的第二国际“修正主义”思潮论战的需要。而第二国际修正主义代表人物之一,就是伯恩斯坦。他曾多年担任德国社会民主党负责人。“股份制中性论”是他被斥责为“修正主义”的根据之一。  相似文献   

6.
威廉·李卜克内西(1826——1900),德国和国际工人运动著名的活动家,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参加了第二国际的创建工作。1826年3月29日,威廉·李卜克内西诞生于德国吉森城。曾先后在吉森、波恩、柏林等大学念书。由于当时对政府不满,1846年被驱逐出柏林,到瑞士教了两年书。  相似文献   

7.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学说采用历史一教条式的论述程序(α),还是合乎逻辑的论述程序(β)?(α)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观点的发展(按年代)。1847年,1848年,1852年,1871年4月12日,1872年,1873年,1875年,1878年(《反杜林论》),1891年(《爱尔福特纲领批判》),(1891年:《内战》序言)1894年,(1895年)  相似文献   

8.
卡尔·考茨基一生的思想经历了复杂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值得研究的人物。从19世纪80年代到1910年,作为第二国际代表性人物的卡尔·考茨基积极宣传普及马克思的经济学、宣传推广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驳斥伯恩施坦修正主义,捍卫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及辩证法、资本积累及其历史趋势理论,为科学社会主义做出了极为重大的贡献,这是他早期的功绩。同时考茨基早期思想中也存在诸多局限性。实事求是地还原考茨基早期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的贡献和不足,有利于进一步厘清学界涉及考茨基早期思想方面产生的争议。  相似文献   

9.
斐迪南·拉萨尔是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也是德国工人运动史上机会主义的鼻祖.对拉萨尔这个总的评价,是没有异议的.但对拉萨尔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初期的鼓动工作的看法就很不一致了.弗兰茨·梅林在他的《马克思传》和《德国社会民主党史》两书中,赞扬拉萨尔的鼓动性著作“给几十万德国工人指出了走向新生活的道路”,说拉萨尔是“德国工人阶级在当时历史情况下所需要的开路人”.在目前一般采用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教材中,对拉萨尔的鼓动工作不是完全否定,就是避而不谈。我们认为,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的观点是不对的,回避问题的做法也是不妥的.下面就这个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高中《世界历史》下册《第二国际》一章中讲到的《哥达纲领批判》,是马克思于1875年为批判德国社会民主党提交哥达代表大会讨论的纲领草案中所含拉萨尔主义观点而写的,1891年由恩格斯将这个文件初次公布于世.现就我学习这部光辉著作的体会,试对其写作背景及主要内容做些介绍.  相似文献   

11.
根植于基督教伦理、人道主义和古典哲学 对民主社会主义具有转折性影响的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哥德斯堡纲领》明确宣称,民主社会主义“在欧洲植根于基督教伦理学,人道主义和古典哲学”。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是国际工人运动的著名活动家、德国社会民主党左派领袖卡尔·李卜克内西(1871-1919) 110周年诞辰,我们为纪念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特发表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反对军事预算的一个提纲,以及人民群众支持其革命行动的十封信。列宁在《战争与革命》一文中写道,“有人对我们说;‘在许多国家中,一切处于睡眠状态。在德国,所有社会主义者都拥护战争,只有李卜克内西一人反对战争’。我回答说:这一个李卜克内西代表着整个工人阶级,全国人民的希望正是寄托在他一个人身上,寄托在拥护他的人们身上,寄托在德国无产阶级身上。”这是对李卜克内西的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反对社会沙文主义,坚持无产阶级立场的崇高评价。  相似文献   

13.
启动于1997年的TIMSS(第三次国际数学与科学研究项目)与2000年的PISA(学生评价国际项目)研究课题,其核心就是评价与比较普通学校学生的数学与科学素养以及相关能力.在这两大项目中,德国学生总体成绩位于所有参与国平均水平以下.于是,德国研究协会(DFG)资助的"学校教育质量"重大课题集中各州、各大学的研究力量,齐心协力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剖析德国教育问题.本文介绍的就是由德国柏林自由大学与爱尔福特大学联合主持的子课题"教学方案与教师专家智能"的动态成果.  相似文献   

14.
考茨基是第二国际最主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之一,虽然因反对、敌视俄国十月革命和苏维埃政权被列宁批判为无产阶级革命的"叛徒",但是其晚年著作<唯物主义历史现>却不乏对唯物史观的正确阐释.考茨基力图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来理解和阐述唯物史观,并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总的来说,他对唯物史观的理解具有浓厚的达尔文主义色彩.探究考茨基对唯物史观基本问题理解的积极之处和缺陷,对于全面而准确地理解和把握考茨基的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从纲领性文件的角度分析德国社会民主党,可以发现该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从1875年成立到一战结束,奉行的是社会民主主义,比较接近科学社会主义;从魏玛共和国时期到1954年柏林会议之前,开始由社会民主主义向民主社会主义过渡,与科学社会主义渐行渐远;从1954年柏林会议,特别是1959年《哥德斯堡纲领》以后,彻底转变为民主社会主义。研究德国社会民主党意识形态演变,有助于我们认清该党的本质,澄清对社会民主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的模糊认识,并从中得到若干启示与警示。  相似文献   

16.
1875年5月,德国社会民主工党同全德工人联合会在哥达举行了合并代表大会,从而实现了德国工人运动中两派的合并,这是德国社会民主党史上的一个大的转折,对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历史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哥达合并是近年来德国社会民主党史研究中的一个热点,对其前提,李卜克内西的合并策略、哥达合并和《哥达纲领》的功过等问题,学术界进行了充分而热烈的讨论,各抒己见,本文旨在将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作一回顾,以便更有利于对这些问题进行研讨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7.
《哥达纲领批判》是马克思批判拉萨尔机会主义的—部伟大著作。该书是马克思写于1875年4-5月,恩格斯于1891年初将其发表。原文题为《对德国工人党纲领的几点意见》。德国工人党纲领是在哥达城通过的,所以称其为哥达纲领,对其批判称为《哥选纲领批判》。  相似文献   

18.
号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家”的考茨基,在一九一八年抛出了一本名叫《无产阶级专政》的小册子。他在这本小册子中,污蔑刚刚诞生的苏维埃政权对反动势力的镇压是什么“消灭民主”,歇斯底里地鼓吹要实行什么“纯粹民主”,在意识形态领域向无产阶级专政发起了猖狂的进攻。为了批判考茨基的谬论,捍卫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列宁在病中写下了《无产阶级革命和叛徒考茨基》一书。这一著作所论述的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原则,在六十多年后的今天仍然闪耀着真理的光芒。  相似文献   

19.
菲利克斯,克莱因(F·klein,1849—1925)是德国著名的数学家、教育家,他既有爱尔朗根纲领和自守函数等举世闻名的数学成就,又有受到普遍赞仰的教学才能;既是继高斯、黎曼之后重振哥廷根大学数学传统教育的主将,又是哥廷根数学学派的旗手;他既是德国数学教育改革的领导人,又是发动世界教育改造的开创者,他还具有超人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在德国和世界的教育事业方面做出了惊人的功绩,他具有崇高的献身精神,不愧为数学史上难得的伟人。 一、创造性的成就——爱尔朗根纲领 1872年,F·克莱因被聘为爱尔朗根大学教授,他在就职典礼大会上发表了题为《近代几何研究成果的分析》的演说,也就是人们称赞的爱尔朗根纲领,其目  相似文献   

20.
罗莎·卢森堡(1871——1919)是德国和国际工人运动的杰出活动家,德国社会民主党和第二国际的著名左派领袖,德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她十六岁就踏上革命征途,为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奋斗终身,被群众称誉为革命之“(?)”。列宁曾经指出:“纪念卢森堡对全世界的共产党人永远是有意义的”。在战斗中成长1871年3月5日,卢森堡出生在波兰东部卢布林省萨莫希城的一个犹太商人家庭。两年后,她全家迁到波兰王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华沙城。当时的波兰遭到沙皇俄国的残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