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根即浮     
修订版课标再次强调:阅读的过程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 文本是作者提供给学生建构意义的骨架化结构、一个诱发机制、一组纲要,学生只有不断补充才能使意义具体化,动态生成“一千个哈姆雷特”。追求文本阅读多元的同时.需要尊重文本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后现代认知价值取向、后现代情感价值取向、后现代审美价值取向。强调直觉与感悟,反对对文本进行泛政治化与模式化的解读,要求尊重学生阅读文本时独特的认知价值、情感价值、审美价值,使学生阅读文本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得到极大的发挥。  相似文献   

3.
追求“个性化”阅读,让学生有“独特的感受”,这是对的。问题是语文教师要有灵心慧眼在独特体验和文本价值取向之间找到支点——“度”。新课标要求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是建立在“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的基础上的,我们只有把握“适度”,讲究“力度”,并在此基础上追求“高度”,才能真正使文本的价值取向与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谐统一,这样才能把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引向正确的轨道。  相似文献   

4.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的对话过程”这是本次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理念.该理念是以“对话理论”作为基础,包括阅读是读者与文本主体间对话过程的“阅读对话理论”和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主体间对话过程的“教学对话理论”,在这个意义上,该理念是这二者的“共同体”正是基于这种“对话理论”,“感受性阅读”、“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个性化阅读”成为了阅读教学的价值取向所在.  相似文献   

5.
新课标指出,“注重个性化阅读”,“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这是现代阅读教学的核心理念。统一在这个核心理念下的个性化阅读教学,应是对话理念下的阅读教学。教师、学生、文本相互影响,相辅相成,构成了动态的交互系统。王富仁教授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同时坚持三个主体性。那么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怎样认识教师的主体性呢?  相似文献   

6.
文本的敞开性与教师权威的瓦解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文本阅读的角度来理解教育,教育活动就是学生对文本意义的重构,是重写教育文本,塑造人生的过程。因而,有必要重新理解教师的职责,教师是文本的解释者,是学生阅读文本的帮助者。而学生在阅读文本中实现了主体性,同时也瓦解了教师应是权威的传统认识。  相似文献   

7.
今天的课堂,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了尊重,他们可以和文本、老师进行大胆的对话,学生思维得到最大程度的激活,阅读个性得到最好的张扬,学生敢于独立思考,对文本做出个性化的多元感悟,语文教学过程是开放的、多元的、立体的。教师在这样开放的课堂中,要善于保护和激励学生个性感悟的胆量,还要善于处理课文价值取向和学生个性感悟之间出现的问题,巧妙地采用应对策略,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树立既重视学生主体性,又考虑文本对等性的阅读。下面我谈谈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几个问题及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8.
申入军 《中学文科》2009,(13):93-93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学生独特的体验,源自阅读文本过程中的再创造。笔者试就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空白艺术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9.
黄贞枝 《福建教育》2005,(5A):33-3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的确,“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学生是一个个充满灵性的生命体,每一个学生进入文本,与作者进行深层次的对话,在角色体验中,完成文本的理解、内化、批判,语文素养得以完善,生命价值得以提高,个性得以张扬,情感得以释放,心灵得以净化,  相似文献   

10.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学生独特的体验,源自阅读文本过程中的再创造。笔者试就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空白艺术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11.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同时还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教学中,我们既要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也要尊重作品的价值取向,找准学生独特体验和教学熏陶感染之间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12.
纵观阅读教学现状,不少教师对“尊重独特感受”与“文本价值取向”关系处理不当:或者片面强调文本价值取向,画地为界,对学生智慧的火花视而不见;或者片面强调珍视独特感受,漫无目的。对学生认识的偏向置之不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标准》)重视文本价值取向,尊重学生独特感受,目的都在于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完善学生的语言系统,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片面强调某个方面都有失偏颇。因此,面对开阔的阅读空间,面对丰富的阅读内容,面对个性化的阅读感悟,教师必须冷静头脑,清晰思路,既要尊重独特感受,也要重视价值引领,从而使学生语言的发展和精神的提升得到和谐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在个性化阅读中,怎样处理“一个哈姆雷特”与“一个哈姆雷特”的关系呢?怎样才能让学生的个性化理解与课程目标、与文本的价值取向和谐统一呢?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以前的语文教学忽视了学生阅读的主体性,忽视了学生对文本主动、自主的阅读,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压制了学生的创造力,影响了学生潜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5.
俞晓艳 《语文天地》2013,(20):66-67
阅读是主体对文本的主体性解构过程,虽然初中学生因知识基础和阅读经验等不能全面解读文本,但教学中也不能忽视了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  相似文献   

16.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的对话过程”这是本次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理念。该理念是以“对话理论”作为基础,包括阅读是读者与文本主体间对话过程的“阅读对话理论”和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主体间对话过程的“教学对话理论”,在这个意义上,该理念是这二者的“共同体”。正是基于这种“对话理论”,“感受性阅读”、“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个性化阅读”成为了阅读教学的价值取向所在。从文学理论的角度来说,传统的阅读是以作品为本位的阅读观。阅读要立足于作品,阅读的目的是探寻作者的创作意图,寻找作品的原意。在…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价值主体性角度阐述了“学生评教”的三种价值取向:管理者取向、教师取向和学生取向,并以这三种价值取向为基准,进一步探讨了学生评教效用维度的现状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价值主体性角度阐述了“学生评教”的三种价值取向:管理者取向、教师取向和学生取向,并以这三种价值取向为基准,进一步探讨了学生评教效用维度的现状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阅读就是一种生本体验。新课标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有效的运用体验策略.有助于学生深度地体验文本的张力,体验情感的宣泄.体验灵魂的唤醒,体验生命的超越。精彩源于体验。  相似文献   

20.
萨特曾经说过:“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阅读是一个读者与文本相互作用、构建意义的动态过程。教师作为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中介,其在学生阅读过程中的价值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