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塞浦路斯国王皮格马利翁雕刻了一位少女,他十分喜欢自己雕刻的这尊像,渐渐地,皮格马利翁被自己雕刻的这尊少女塑像迷恋住了,情不自禁地产生了深深的爱。后来,在他的恳求下,爱神终于答应把这尊塑像变成了真人。满足了他真诚的愿望。现在,人们把教师真诚期望学生进步,异使学生真的有进步现象,称之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相似文献   

2.
正在古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个典故:古代塞浦路斯有一位叫皮格马利翁的国王,他善于雕刻。有一次他雕刻了一具美丽少女的塑像,并且对这具塑像倾注了全部的热情和期望,精雕细琢,最终竟然如愿以偿地使少女活了过来。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称此效应为"皮格马利翁效应"或"角色期待"。此效应表明:作为期待者(如皮格马利翁),以自己的全身心(认识、情感、态度等)投向被期待者(如少女雕像),这样的角色期待对一个人行为的影响是巨大的,它甚至可以创造奇迹。英语教学中应用"皮格马利翁效应",能充分利用一切对教学有利的因素,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相似文献   

3.
皮格马利翁的故事在古希腊塞浦路斯,有一位年轻英俊的王子,叫皮格马利翁。他擅长雕刻。有一天,他得到一块洁白无瑕的象牙,就想用它雕刻成一位梦寐以求的纯静少女。于是,王子就躲在宫殿里,每天都认真地刻呀凿呀。终于,这块象牙变成一座美丽的少女雕像。美丽的少女栩栩  相似文献   

4.
正在希腊神话中,塞浦路斯的国王皮格马利翁每日沉浸在雕刻的愉悦之中,享受着雕刻艺术带给自己的那份浅笑安然的心境。善于雕刻的他,不喜欢本国的凡间女子,因为他觉得凡间女子与自己追寻的美少女相差甚远;凡间女子太不完美,令人失望,因而他宁愿一个人独处,不娶妻室。心有所思,情有所属。皮格马利翁用神奇的技艺雕刻了一位美丽的象牙少女像,借以排遣内心的孤独与寂寞。雕刻的少女姿容绝佳,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皮格马利翁心中充满了对少女的  相似文献   

5.
教师的期待效应就是皮格马利翁效应。此效应由一则希腊神话得名。相传,古代塞浦路斯有一位国王叫皮格马利翁,善于雕塑,他雕刻了一位美丽的少女,并且对这具塑像倾注了全部的热情和期望,精雕细琢后渴望她获得生命,成为自己的伴侣。他真挚的爱感动了爱神阿芙罗狄特。爱神使少女雕像真的获得了生命。皮格马利翁的期望变成了现实。  相似文献   

6.
皮格马利翁的故事 在古希腊塞浦路斯,有一位年轻英俊的王子,叫皮格马利翁.他擅长雕刻.有一天,他得到一块洁白无瑕的象牙,就想用它雕刻成一位梦寐以求的纯静少女.于是,王子就躲在宫殿里,每天都认真地刻呀凿呀.  相似文献   

7.
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个传说:皮格马利翁深深地爱上了自己用象牙雕刻的美丽少女,他的真挚的爱感动了爱神,这尊雕像居然获得了生命,皮格马利翁终于如愿以偿,与自己钟爱的偶像比翼双飞。近代心理学家罗森塔尔通过自己的实验,科学地揭示了教师期望可以变为现实这一奇特现象,并根据上述传说,把这一现象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相似文献   

8.
皮格马利翁效应说的是古希腊神话里一个叫皮格马利翁的擅长雕刻的塞浦路斯国王.他爱上了自己雕塑的一个美丽少女。每天对着雕像发呆并期望自己的爱能被接受。这种真挚的爱情和真切的期望感动了爱神阿荚狄罗忒,于是,她赋予了雕像生命,美丽的少女成为了皮格马利翁的妻子,他的幻想变成了现实。这就是心理学称的皮格马利翁效应。你期待的东西会变成现实。皮格马利翁效应被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罗森-塔尔以实验的形式得以证实.因此这一现象也被称为罗森&;#183;塔尔效应。  相似文献   

9.
皮格马利翁效应,又称“罗森塔尔效应”。有的意译为“西施效应”。指教师对学生的爱、关怀和期待在教育效果上所产生的相应于这种期望特性的良好作用。相传古代的塞浦路斯岛有一位俊美的青年国王叫皮格马利翁,他精心雕刻了一具象牙少女像,每天  相似文献   

10.
相传皮格马利翁深深爱上了自己用象牙雕刻的美丽少女,于是,他整天为这位美丽的少女祈祷,食之以清泉,润之以甘露,渴望少女能获得生命。终于,他真挚的爱感动了爱神阿佛罗狄忒,爱神赋予少女雕刻以生命,终于使皮格马利翁与自己钟爱的少女偶像比翼双飞。这就是著名的皮格马利翁真情效应。在教育心理学中,这个故事对应为:真情期望可以转变成现实。它是很容易解释的心理现象,在每个人身上都曾经发生过,科学家们也做过不少分组实验,无一不证明了这一点。如果能自觉地将其内化为班主任工作的动力,并付诸实践,把希望与信任交给每一个学生,则会取得辉煌的成就。  相似文献   

11.
蔡永芬 《学周刊C版》2014,(6):207-207
“赏识”源自一个古老的传说:远古的塞浦路斯国王皮格马利翁雕刻了一尊少女像。他由衷地迷恋她,以致每天都含情脉脉地注视、欣赏她。一天,雕塑竞变成了真正的少女。皮格马利翁如愿娶她为妻,这是赏识在神话里制造的神奇。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中学生实验则以严谨的科学证实了赞赏会使学生产生较高期望,有良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相传塞浦路斯国王皮格马利翁擅长雕刻,有一次他雕刻了一尊活灵活现的妙龄少女像。皮格马利翁情不自禁地受上了她,他每时每刻都用热恋的目光注视着她,用充满柔情的双手轻轻地爱抚着她,向她倾吐着爱慕之情。日久天长,皮格马利翁的真情感动了爱神阿佛洛,于是爱神把生命的种子播散到了这尊雕像身上……奇迹出现了,雕像化做了一位美丽多情的姑娘,和皮格马利翁结成了恩爱的夫妻。后来,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用实验证明:教师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热爱、期望和激励会激活学生积极的动机,产生行为的内驱动力,促进其发展,最终成为教育者所要求的人…  相似文献   

13.
皮格马利翁是古代塞浦路斯的一位善于雕刻的国王,由于他把全部热情和希望放在自己雕刻的少女雕像身上,后来竞使这座雕像活了起来。心理学家罗森塔尔(R.Rosenthal)和雅各布森(L.F.Jacobson)将这种现象称之为“皮格马利翁效应”。其实,“皮格马利翁效应”在教育中的影响力也非常大。我们从以下一则真实的教育案例中可以看出其中的端倪。  相似文献   

14.
皮格马利翁效应,是心理学上的一个名词,来源于古希腊神话故事.国王皮格马利翁年轻英俊,精心雕刻了一具象牙少女,每天都望着少女深情观望,真诚的期待使少女成了活人,并与美丽的少女成亲.人们借这个神话故事,把通过心理作用产生了神奇效应的现象,叫皮格马利翁效应.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进行了一项“权威性谎言”实验,他在一所学校,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各三个班,共18个班中,随意挑了一些学生,撒谎说是“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把名单交给学校老师,神乎其神地要求保密.八个月后,发现  相似文献   

15.
希腊神话中记栽着这样一个故事:年轻的国王皮格马利翁精心雕刻了一尊象牙少女像。他对自己的作品非常欣赏和钟爱,每天都含情脉脉地凝视着她。日久天长,奇迹发生了,一尊无生命的雕像获得了生命,变成了一位亭亭玉立、婀娜多姿的少女。后来人们借用这个神话,把这种现象称作“皮格马利翁效应”。  相似文献   

16.
皮格马利翁是古代塞浦路斯的一位国王,善于雕刻。传说他为了雕刻一个美丽的少女塑象呕心沥血,投以全部的热情和期望,少女塑象竟活了起来。“皮格马利翁效应”,指的就是社会心理学借用这个典故比喻由人们的期望与努力所造成的戏剧性效果(成功)。一般地说,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也应产生这种戏剧性的效  相似文献   

17.
皮格马利翁是希腊神话中的人物,相传他是塞浦路斯国王兼雕刻家。有一次,他雕刻了一位少女,并对他自己雕刻的这尊象产生了深深的爱情。后来,在他的恳求下,爱神终于把这尊塑象变成真人,满足了他的真诚愿望。现在,人们把教师真诚期待学生进步,并使学生有真的进步的现象,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相似文献   

18.
教学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河北张家口工业交通学校张育频古希腊神话中塞浦路斯国王皮格马利翁,是一位著名雕塑家。作为国王,他却执意不娶凡俗女子,唯钟情于自己的一件雕刻作品一尊少女雕像、因为在这件作品中,他几乎倾注了自己全部心血和才智.甚至对其产生了爱慕之...  相似文献   

19.
《教育》2008,(24)
在古希腊塞浦路斯,有一位年轻英俊的王子,叫皮格马利翁,比较擅长雕刻。有一天,他得到一块洁白无瑕的象牙,就想用它雕刻成一位梦寐以求的纯静少女。于是,王子就躲在宫殿里,每天都认真  相似文献   

20.
有一个美丽的古希腊神话故事:一位俊美的青年国王——皮格马利翁,精心雕刻了一具象牙少女像,每天都对她含情脉脉。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青年国王的爱与期待使少女真的活起来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