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由于环境保护的投入成本及外部性,作为不同利益主体的政府和企业,在环境保护中利益博弈就会不可避免的发生。分析了我国环境保护中的政府规制与企业行为,具体论述了环境保护的两大利益相关主体——政府和企业,在环境污染和环境监管中的利益关系及其博弈过程。结果表明:政府虽投入大量资源进行规制,却难有效果,关键是由于规制政策的规范性和实施程度不够。由于政府和企业在环境保护中存在非合作博弈,企业在政府的环境管制政策下时往往都是从企业竞争力、企业绩效等自身利益角度来实施环境保护,因此在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着滞后性。针对目前的这种情况,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对政府和企业提出加强环境保护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正>与传统金融相比,绿色金融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它更强调人类社会的生存环境利益,它将对环境保护和对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作为计量其活动成效的标准之一,通过自身活动引导各经济主体注重自然生态平衡。它讲求金融活动与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的协调发展,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绿色金融与传统金融中的政策性金融有共同点,即它的实施需要由政府政策做推动。传统金融业在现行政策和"经济人"思想引导下,或者以经济效益为目标,或者以完成政策任务为职责,后者就是政策推动型金融。环境资源是公共品,除非有政策规定,金融机构不可能主动考虑贷款方的生产或服务是否具有生态效率。  相似文献   

3.
循环经济:理论与政策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循环经济是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现实选择,是当前经济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论述了循环经济的实质和理论背景,分析环境恶化的经济原因,指出环境资源是公共资源,由于通过市场机制的配置是失灵的,因而,政府干预是必要的;认为发展循环经济必须把环境资源作为一种生产要素,纳入生产函数作为内生变量处理;制度安排应使政府、市场、社会三者有机结合,也就是使政府的规制作用、市场的竞争机制、公众的参与监督有机结合起来,达到提高效率、兼顾公平、高效统一,以形成“规制化的市场”,从而为发展循环经济而拓展新的制度空间,论文最后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企业作为城市化进程中的经济主体,担负着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然而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中,由于企业社会责任在环境保护与就业两个维度上的缺失,是导致各种负面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关键因素。企业作为城市化进程中的主体,既是产生环境污染问题的直接原因,也是城市化进程中解决农民就业问题的主要力量。企业应从自身责任意识的强化、环保法律机制的完善、宣传教育力度的加强等方面提升企业环境保护责任;从平等的就业环境、健全的培训体系、政府的制度支持角度提升企业就业责任。  相似文献   

5.
隋丽辉  邵弘 《科技与管理》2003,5(4):14-15,18
21世纪将步入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时代,缺少环境保护观念设计的传统产品将不再适应这个时代发展的需要。针对新世纪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环境下的绿色产品的需求,从绿色消费、绿色生产、政府的绿色政策3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21世纪绿色产品的打造。  相似文献   

6.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形势,环保部门必须主动参与各级政府的综合决策,自觉地进入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完善环境经济政策,坚持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努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相似文献   

7.
以知识产权法的公共领域理论为视角,讨论公共领域知识的特征、权益主体、利益原则,结合国际知识产权制度框架下传统医药知识的公共领域属性和法律地位,对传统医药知识及相关资源保护的策略进行了分析。思考和梳理我国传统医学知识及相关资源保护的制度架构与缺陷。提出在经济和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政府需要采取相关措施,努力争取我国传统医药和相关资源在国际知识产权体系中的法律地位和知识权益,实现中医传统知识与现代科学及国际医药知识体系的对接,促进传统医药知识的保护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环保NGO的两种发展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国胜 《学会》2005,(3):4-9
由于公民的环保意识较薄弱、企业的社会责任不强和政府相关环保政策不完善等各方面原因,中国的环保问题日益严重。在这一背景下,上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寄希望于通过一种新的制度安排促进环境保护,而这种制度创新就是“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9.
中国城市住房政策选择——住房保障中的政府责任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论何种社会保障理论思想,均认为政府要对社会保障负有一定的责任,只是程度和形式不同。在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中政府责任程度和形式也在不断变迁,住房福利改革过程中,由于改革目标单一化,政府责任不到位,导致了种种社会问题。于是政府出台了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一系列住房保障政策来修订单一改革目标,以保障社会公平,与此相伴而生的却是制度分割,社会排斥。为了弥补政策不足,在原有政策基础上,本文试图从市场建设、制度建设和机构建设三个方面探讨政府在住房保障中的责任实现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不论何种社会保障理论思想,均认为政府要对社会保障负有一定的责任,只是程度和形式不同.在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中政府责任程度和形式也在不断变迁,住房福利改革过程中,由于改革目标单一化,政府责任不到位,导致了种种社会问题.于是政府出台了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一系列住房保障政策来修订单一改革目标,以保障社会公平,与此相伴而生的却是制度分割,社会排斥.为了弥补政策不足,在原有政策基础上,本文试图从市场建设、制度建设和机构建设三个方面探讨政府在住房保障中的责任实现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