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语·季氏将代颛臾》章,在孔子阐述自己的政治观点时,目前通行的版本是这样表述的: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这段文字,给人以凌乱而残缺的感觉。中华版的《古代汉语》为这段文字的前一个分句加了这样的注释: 这两句话应该是“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这样上下文才讲得通。《春秋繁露·度制篇》和《魏书·张普惠传》引《论语》这句均作“不患贫而患不均。”是不是可以认为只要把“寡”和“贫”这两个字的位置互易一下,上下文就“讲得通”  相似文献   

2.
在《季氏将伐颛臾》中,当读到“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一句时,总觉得有些不对劲。通过分析才知道“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的语序有误,应作调动。理由有二:   二、原句也不能跟它的下句协调一致。下句:“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均无贫”既不能与原句中的“不患寡而患不均”相扣,又不能与原句中的“不患贫而患不安”相扣,只能与改句中的“不患贫而患不均”相扣;“和无寡,安无倾”也是既不能与原句中的“不患寡而患不均”相扣,又不能与“不患贫而患不安”相扣,也只能与改句中的…  相似文献   

3.
《历史研究》一九八六年第四期,杨炳同志在《要从战略学的高度研究农民战争》一文中提出“黄巢在九世纪提出的平均主义思想是世界思想史上最早的平等思想”,果真如此吗?请看下列史实:孔子说:“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论语.季氏篇》)这里不仅提出了平均主义思想而且指出平均主义对维持社会平安消除危机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高中语文第三册新增课文《季氏将伐颛臾》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课本中对此有说明:“这二句话传抄有误,“寡”和“贫”应调换”。但调换之缘由未说,读者理解有一定困难。我看起码有如下几点原因。  相似文献   

5.
《论语》中“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一句,“寡”的含义是指人少,而非东西或财物少,《语文读本》将其解释为“东西少”,不妥。该句无须订正为“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无论邢罱疏还是俞樾、杨伯峻等人据引文所作的“订正”,均偏离了传世《论语》中孔子的发话立场和表达意图。  相似文献   

6.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日:‘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这是选自先秦孟轲《孟子·公孙丑上》中的一则寓言故事《揠苗助长》,  相似文献   

7.
<季氏将伐颛臾>中的"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被后人视为孔子的治国理想,承载了孔子的礼乐、仁政思想和精神追求.然教读夫子的这篇教诲次数多了,却生生地憋出些许疑问,今呈奉于此,供方家一哂.  相似文献   

8.
古今史家对于王莽改制中的“王田”评价不一,其中以否定者为多。我们却不敢苟同,认为王田制是均田的最初尝试。试作以下分析。 (一)王田的渊源王莽在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下令实行王田和计口授田:“今更名天下田曰王田,奴婢曰私属,皆不得买卖。其男口不盈八,而田过一井者,分余田予九族邻里乡党。故无田今当受田者,如制度,”(《汉书·王莽传》。以下凡引《汉书·王莽传》,均不再注)可见,王莽的“王田”是以“均产”为核心的。我国古代均产思想,渊远流长,无不影响后人。孔子和孟子都提出过均产思想。孔子指出,“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论语·季氏》)孟子继承并发展了这种均平思  相似文献   

9.
1.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论语·季氏》)2.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迢迢牵牛星》)3.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乃一声山水绿。(柳宗元《渔翁》)4.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杜甫《旅夜书怀》)5.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6.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7.…  相似文献   

10.
《论语》中两次出现“禄在其中”一语: 《为政》: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卫灵公》:子曰:“君子谋道不媒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相似文献   

11.
《季氏将伐颛臾》文题中有一个非常醒目的词语“伐”,由于可诠释为“攻打”,所以一般研究文章(包括与新版教材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在理解本文主题时,往往认为该文的主题是孔子用以谴责季氏讨伐颛臾的不义做法,表达了“不患寡而患下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的政治思想,以及用仁义教化来使“远人”归服的政治主张。其实,仔细研读并认真探究,我们便不难看出这种说法是望文生义的,是片面的。  相似文献   

12.
话题天之道,损有余以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老子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孔子有的,还给他更多;没有的,连他已有的也剥夺了。——福音书  相似文献   

13.
<正>一、教学目标了解孔子治国理想:"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均无贫、安无倾"、"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二、教学重点孔子与冉有、季路对话时所体现的孔子治国理想。三、教学难点1.孔子的政治主张。2.孔子与冉有、季路对话时神态及情感。3.孔子与冉有、季路对话时所体现的孔子治国理想。  相似文献   

14.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大同世界”是孔子“仁”的思想在政治上的表现。《论语·季氏篇》的第一章《季氏将伐颛臾》,对孔子的这种“大同思想”就作了较集中的阐发,“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就较明确地揭示了这种思想的内涵。《季氏将伐颛臾》这一章并非纯粹的语录体,而是具有较完整的故事和结构的。可分两段。第一段,写冉有、季路谒见孔子,告之以“季氏将伐颛臾”,孔子明确表态反对。  相似文献   

15.
《论语·季氏》里孔子说:"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其实人人都有忧患意识,不同的人格,忧患的东西各异而已。 "治大国若烹小鲜",这是老子说的圣人之忧。治理一个国家可得像烹调一条小鱼,精心调配佐料,拿捏适度火候,方能"色、香、味"俱全。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政治家们深为"石油安全"忧虑,中国也不例外。"石油安全"威胁到经济的发展,这倒是一条不小的"大鲜"。  相似文献   

16.
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知天之所为者,天而生也;知人之所为者,以其知之所知以养其知之所不知,终其天年而不中道夭者,是知之盛也.虽然,有患.夫知有所待而后当,其所待者特未定也.庸讵知吾所谓天之非人乎?所谓人之非天乎?且有真人而后有真知.何谓真人?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谟士.若然者,过而弗悔,当而不自得也.若然者,登高不栗,入水不濡,入火不热,是知之能登假于道者也若此.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屈服者,其嗌言若哇.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  相似文献   

17.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相似文献   

18.
例一: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终日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例二: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辞源》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士童可坠塞廖矣;百享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瘁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寡人之于国也》例一中,“矣”与“也”出现在前后内容是转折关系的两个句子中;例二两段文字,除了结尾省略的两个表示结论的句子外,前段文字一组排比句句末用的都是…  相似文献   

19.
《庄子·养生主》中说:“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砉然响然。奏刀马砉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文惠君因闻之而得养生之道,而庖丁解牛这神妙技艺,盖不…  相似文献   

20.
(一)计财篇 治天下者既轻其赋敛矣,而民间之习俗来去,蛊惑不除,奢侈不革,则仍不可使富也。何谓习俗?吉、凶之礼既亡,则以其相沿者为礼。婚之筐篚也,装资也,宴会也;丧之含殓争也,设祭也,佛事也,宴会也,刍灵也。富者以之相高,贫者以相勉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