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然惩罚理论是英国著名教育家斯宾塞品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具有非人为性、因果必然性、公正性、教育性、谐和性、有效性等特点,是对卢梭自然惩罚理论的直接继承与发展,对当今儿童教育仍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
谢春丽  刘峰 《文教资料》2012,(2):101-102
教师应改正以前棍棒教育的错误做法,更加理性地对待惩罚,认识其存在的价值,而不是全盘否定它。斯宾塞的"自然惩罚"原则为教师探寻合理科学的惩罚教育提供了一些启发:尊重自然惩罚,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人为惩罚;与孩子建立友好的关系;少发命令,而且命令一定要前后一致。  相似文献   

3.
在哲学史中,康德的伟大贡献是将自然与自由划分为两个不同的领地。自然与自由的区分,固然给自由保留了地盘,但也带来了其与自然的鸿沟。康德认为儿童通过接受教育可以实现自然和自由的沟通,他将教育分为儿童自然教育和儿童实践教育,儿童自然教育最终指向的是自由。在自由的引导下,儿童自然教育以否定的和肯定的方式展开,儿童实践教育则运用惩罚、榜样、问答等方法去培育儿童的自由人格。儿童教育由此在儿童身上实现了自然与自由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惩罚教育的思想,古已有之。中国古代《易经》就认为在儿童的启蒙时期利用惩罚是有利的,如果脱去约束反倒是不利的,适度的“小惩”即可“大戒”。禅宗中的“当头棒喝”就是说明惩罚对犯错误者的惊醒作用。同样,国外也不乏惩罚教育思想。卢梭和斯宾塞都主张自然惩罚,让儿童为自己犯的错误承担责任;即便以尊重儿童著称的现代教育学家  相似文献   

5.
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崇尚自然,主张回归自然,因此他提出自然教育理论,这一理论也是他教育理论的根本思想。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提倡的是教育必须顺应儿童的天性发展,教育不得干预儿童的发展,不要以任何不合要求的社会制度,传统偏见及成年人认为儿童应该受到的“优质教育”来制约儿童的天性发展。基于卢梭的教育理念,教育应该给儿童创设一个自然状态下自由发展的空间,教育者(家长)应该为儿童设立一个无拘无束的,符合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的成长环境,并且让儿童尽可能的接近大自然,在大自然中玩耍,不应该从小就给孩子们带来无形的压力,压力过大不利于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家长应该熟悉卢梭的自然教育理念,让孩子拥有一个快乐童年。  相似文献   

6.
美国学前教育机构崇尚自然的教育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学前教育机构通过重视儿童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来彰显自然教育的价值;通过为儿童构建自然化的室内外学习环境,来打造自然教育的平台;通过为儿童创设日常生活课程和园艺活动课程,来保证自然教育的时机;通过与儿童家庭的密切合作,来确保自然教育的成效;通过环境评价和教师自评,来提升自然教育的质量.这些举措对于优化我国的自然教育,把儿童培养成关爱环境的世界小公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教育中的惩罚行为造成了师生相互伤害的问题,实然惩罚与或然惩罚相左、应然惩罚与必然惩罚相右。作为理性教育惩罚,以儿童生命个体发展为目的,是意志自律者的道德律,是教育惩罚行为的法则;作为知性自然惩罚,在教育惩罚理念范导下,成为教育惩罚行为的准则,调和应然惩罚与必然惩罚的同时也调和了实然惩罚与或然惩罚。自然惩罚是教育惩罚行为的准则而不是法则,不仅让教育惩罚行为发生的时空可以移动,还为实践中必要的教育强制留下回旋余地,从而使教育惩罚行为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8.
对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研究集中在天性、自然、自然教育、自然适应性原则、教育与儿童等核心问题上.自然主义教育家认为,儿童的天性源于自然,有其发展的自然规律;天性是教育的前提,教育要适应自然规律、遵从儿童的天性;儿童具有发展的主动性,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中心地位.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改革依然具有启迪意义和指导价值.国内近十年的相关研究呈现"三多三少"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活教育的倡导者陈鹤琴认为,大自然、大社会是活的知识宝库,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要让儿童从这个知识宝库中汲取营养.幼儿园应当加强幼儿的自然教育,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邯郸市第一幼儿园在课题引领下,以"农场"为活教材,创新实践"活教育"课程理念.幼儿园以农场作为幼儿的自然基地,以"农场活动"为依托,不断开拓幼儿园的自然教育活动,不仅激发了教师的智慧和创意,也增强了幼儿关注自然、感受自然、体验自然的情感和能力,让师生共同回归大自然、回归真实生活.  相似文献   

10.
活教育的倡导者陈鹤琴认为,大自然、大社会是活的知识宝库,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要让儿童从这个知识宝库中汲取营养.幼儿园应当加强幼儿的自然教育,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邯郸市第一幼儿园在课题引领下,以"农场"为活教材,创新实践"活教育"课程理念.幼儿园以农场作为幼儿的自然基地,以"农场活动"为依托,不断开拓幼儿园的自然教育活动,不仅激发了教师的智慧和创意,也增强了幼儿关注自然、感受自然、体验自然的情感和能力,让师生共同回归大自然、回归真实生活.  相似文献   

11.
为了挖掘琅琊山森林公园自然教育优势资源,基于3~6岁儿童行为、心理等发育特征及琅琊山森林公园场地现状,对自然教育活动场地景观问题和自然教育系列活动课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琅琊山森林公园3~6岁儿童自然教育系列活动课程设计及策划可通过生命教育、体能扩展、艺术创造三大方面进行改造。课程对引导3~6岁儿童理解自然,触摸自然,积极融入大自然具有重要意义,为森林公园儿童自然教育系列活动课程设计与策划的系统化建设道路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自然教育的内涵、自然教育目的、自然教育原则方面对斯宾塞的心理化自然教育思想作了系统的探讨,并指出了它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3.
卢梭提出的自然教育的核心是强调对儿童进行教育时必须遵循自然,顺应人的自然本性,反对不顾儿童的特点,按照传统与偏见强制儿童接受违反自然的教育,干涉或限制儿童的自然发展。他认为教育的来源有三个方面,即来自自然、来自周围的人们以及来自外部世界的事物。他认为只有当三种教育的方向一致又能圆满地相互配合时,儿童才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因此,他要求关心儿童的身心发展,选择适合儿童特点的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14.
在卢梭看来,儿童进入社会就是进入他人的眼光与比较之中,从而也进入人性自身的amour-propre(自恋)所引发的堕落可能性中。为了克服社会化所引发的堕落,卢梭自然教育的核心是始终保持一种自然惩罚或良心约束的机制,使儿童获得节制激情与对抗虚荣意见的内在力量。由于忽视了卢梭围绕amour-propre构建的性恶心理学,现代教育也就抛弃了卢梭自然教育中的“驯恶”维度,其保护和发展儿童天性的方案存在沦为自由放任的危险。要克服这种危险,我们有必要认识人性本身的复杂性,在教育中重提节制与纪律的精神。这种精神同时为教育惩罚提供内在的正当性基础。  相似文献   

15.
卢梭对"自然教育"作了独特的诠释:(1)自然教育即儿童天性的自然发展;(2)自然教育即儿童自然状态的回归;(3)自然教育即按照自然的法则和规律进行的教育;(4)自然教育必然是自由教育。这种新的"自然教育"观对加深西方自然教育内涵的理解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儿童天性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前提。教育就是儿童依据自身的本能、兴趣、需要率性发展;回归儿童的自然状态,其实质是反对成人对儿童的过多干预,反对旧教育对儿童的束缚,保持儿童的本真状态,回归儿童自身,让他们顺应天性而成长;教育适应自然就应当遵循成长中人的发展的自然进程,考虑人的年龄特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水平;自然的教育必然是自由的教育,教师应尊重儿童的自由天性,促进儿童自由自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杨慧 《考试周刊》2014,(45):154-155
卢梭是法国18世纪最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在其著作《爱弥儿》中,他详尽阐述了他的自然教育思想。他主张教育必须适应儿童自然,反对压抑与摧残儿童的天性,主张培养自然人,同时教育过程应当适应儿童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虽然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对我国教育亦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消极教育一经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提出,给思想界带来了巨大的震撼,也为西方科学教育学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思路。蒙台梭利与卢梭消极教育思想的共同特征是推崇内发论,强调生命的自由生长,要求教育按照自然法则和儿童心理特征进行,强调儿童体验式学习,并认为早期儿童重要的是感觉教育。同时,两位教育家关于消极教育实施观点则不尽一致:在教育环境方面,卢梭强调消极教育的环境是自然环境,蒙台梭利主张要为儿童创设有准备的环境;在学习内容和形式上,卢梭消极教育的内容是自然学习,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可以进行文化学习,但要采取"工作"方式进行;关于消极教育中教师角色方面,卢梭认为教师应是儿童自然成长的导师,蒙台梭利认为教师要承担好观察者的角色。卢梭和蒙台梭利的消极教育理论对于科学认识儿童、守护童心,推进科学教育学的进一步发展,实施科学的教育工作,特别是科学实施早期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世界著名的儿童教育思想家蒙台梭利女士就是意大利人。蒙台梭利非常注重尊重儿童的意愿,给予儿童自由。她受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认为教育应顺从于大自然的法则,发展人的天性,儿童教育则是适应儿童的生理、心理的自然本能的教育。因此,蒙台梭利极其重视儿童在自然环境下情商与智商的健康发展及运动、感觉能力的训练。意大利森林幼儿园践行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思想,显示出自己的特色:园址选在田野丛林之中,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大自然就是教室和教师,鼓励孩子的发现和  相似文献   

19.
斯宾塞《德育》简介:斯宾塞(1820~1903),英国社会学家、教育家。《德育》一文,原是对洛克《教育漫话》、里希特《教育论》等著作的书评,后辑入其教育代表作《教育论:智育、德育和体育》一书,于1861年出版。这里采用的是《斯宾塞教育论著选》一书中的译文,译者胡毅、王承绪,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这篇以《德育》为题的论文,发扬卢梭“自然惩罚”说、“消极教育”说的精神,力陈对儿童过多的人力干涉之弊和儿童早熟之害,提出“自然管教”的见解,旨在防止儿童早熟(其中包括道德上的早熟),并使教育适度,以利儿童健全个性的形成。《德育》行文自然流畅,是一般中小学教师和家长都可以读懂的论文。耐心地读下去,大家一定会渐渐体会出“读教育名著,学教育理论”的益处多多。(陈桂生)  相似文献   

20.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对于什么是教育中的惩罚,学界意见分歧很大.本文认为教育中的惩罚是为了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健康发展或保护其所在集体的利益,教育者或教育管理者对受教育者违反一定的原则与规则的行为作出准确判断并进行合理处理的机制.学前教育中对教育惩罚的摒弃是对教育惩罚的误解与误读的结果,教育惩罚在儿童的生活、发展以及社会道德发展中仍然有很大的价值.对于学前教育中的惩罚,我们应该重新认识,合理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