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反思既要教的反思又要学的反思.只有两者的协调和配合.才能保证教学质量。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日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2.
教学相长     
<正>【出处】虽有嘉肴(yáo),弗(fú)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礼记·学记》)【解析】虽有好的菜肴,但如果不去品尝,就不会知道它的美味;虽然有最高明的道理,但如果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只有通过学习,然后才能了解自己的不足;只有  相似文献   

3.
刘燕 《中小学电教》2011,(1):123-123
教师的亲和力是"教学相长"的前提。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礼记》)"亲其师"说的是学生能够尊敬和信任老师,"信其道"则说的是学生能够更好地跟随老师学习知识;而作为老师则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总结反省,怎么样才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4.
我国最早的教育著作《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那么,我们应如何在教学反思中学会教学呢?  相似文献   

5.
李秀伟 《师道》2011,(2):39-40
在皮亚杰看来,错误是有意义的学习之所必需。《学记》中也说"学然后知不足"与"教然后知困"都是有意义的,因为"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遇到问题或错误并不可怕,在错误中改正与发展是进步之方向。但纵观当前的课堂教学,行云流水者居多,学生已经很少呈现出真实的错误来了。“无错误”课堂、“无错误”教育成为当前教育中的第一大怪现状。  相似文献   

6.
《礼记·学记》有云:“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对于教师而言,每份教案后的教后反思就是教师研究自己该如何教、如何学、如何在教中学、如何在学中教。  相似文献   

7.
我国最早的教育著作《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从学习方面提出反思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任何一个学生,不论其学习能力起点如何,都有必要通过多种途径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在当前风风火火的课改实验中,如何真实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和能力,构建起师生互动的反思模式是初中数学教学反思的核心,这也是我们教师应重点反思的地方。  相似文献   

8.
教研相长     
《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这是大家都熟知的道理,今天套用为教研相长。也就是在进行教学的同时开展教学研究,使教学与研究互相促进,互相提高。  相似文献   

9.
《学记》中有:“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日,教学相长也。”我大胆将此改为:“学然后知长,思然后知法,教然后知惑,研然后知乐,记然后知美。知长然后能补短,知法然后能乐教,知惑然后能自强,知乐然后能乐思,知美然后能共享。故日,学思教研记相长也。”这不是妄语,是我在教育科研过程中经过实践悟出来的一条道理。  相似文献   

10.
周霏 《考试周刊》2011,(22):110-111
英语教学作为一门语言的教学,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它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英语新课标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是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我国最早的教育著作《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任何一个教师,不论其教学能力起点如何,都有必要通过多种途径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1.
陈雪玲 《广西教育》2014,(33):86-86
"学而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这一古训揭示了认知、实践等活动的基本规律。同时,也告诉我们在教学中要努力地创设情境,让学生尝试、实践,促使学生感受学习的困惑,并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索的愿望,激发学习兴趣,实现有效学习。同时,也促使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科学调整教学方案,提升课堂的质态,让学生学得扎实,学得愉快。  相似文献   

12.
沈建 《中小学电教》2011,(9):106-106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教师是课程标准的执行者、实施者和组织者,更应该是教学的反思者。我国古代最早的教育论著《学记》中指出:"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也。"一节课过去了,教师教法应用如何,达到预期目标没有,  相似文献   

13.
一、前言 1.研究背景 《论语》中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还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记》中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日:教学相长也.””‘在我国,人们很早就重视学与教的交流了.  相似文献   

14.
教育文萃     
传之以心,受之以意,切问近思,而资所学,以施于世。——王安石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礼记·学记》  相似文献   

15.
因困而学,他山之石可攻玉《学记》云:"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我则是教然后知困,知困然后知学。走上了工作岗位,才感觉到自己知识的不足。初登讲台,用不了几分钟便有"囊空如洗"之感,紧张得大汗涔涔,不知所措。相反,听师傅上课,则见广征博引,纵贯古今,游刃有余。问师傅个中缘由,师傅说时间长了慢慢积累多了就游刃有余了。一句积累点破了问题之所在,于是我发誓努力学习,让自己有一个厚重的积淀。  相似文献   

16.
《礼记·学记》系统地阐述了一套教育的原则和教学的方法,其教育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学记》中有这样一句:“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教学相长也。”这就告诉我们在实际的教育  相似文献   

17.
课外语文     
学 ,然后知不足 ,教 ,然后知困。知不足 ,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 ,然后能自强也。故曰 :教学相长也。《礼记》注 :反 :内省。相长(掌) :相互促进发然后禁 ,则捍格而不胜 ;时过然后学 ,则勤苦而难成。《礼记》捍格 :抵触。不胜 :不能承当其教 ,一作“教不能胜其为非之心”课外语文  相似文献   

18.
《礼记·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困”说的就是对教学的反思,这是教师专业成长不可缺少的途径.对数学概念如何教学是教师们头疼的事,然而这正是教学的灵魂.关键词:概;套;整合;本质;反思曾问过许多学生,教材有什么用,学生回答,“做练习”;曾问过许多老师,教材怎么用,回答,教材是教学内容的全部,教师在教...  相似文献   

19.
孔子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一名合格的教师在走上讲台之前,首先就是学习,这样才能保证自己的大脑能储备有丰富的知识。只有脑中盛满新鲜的、流动的、充满时代气息的信息,教师才可能在课堂上有睿智的、风趣的、幽默的语言,才可能有激情四射的风采,也才可能用自己的激情去点燃学  相似文献   

20.
办平民学校     
《札记·学记》里有这样一段话: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这段话用现代的话说,大意是这样:“虽然有好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虽然有真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然后知道自己不够;教人,然后知道自己不行。知道不够,才能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知道不行,才能发愤钻研,不断前进。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提高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