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沫若的泛神论思想,吸收了我国古代孔子、庄子、王阳明等人的哲学思想,同时受到斯宾诺沙、古印度《奥义书》哲学影响。他强调“本体即神,神即自然”的思想,无疑是对传统的大胆挑战,它一改以往人们对传统人格神的理解,而自成一家。  相似文献   

2.
泛神论作为寓上帝于自然的哲学观点,实质上是一种神学的唯物主义观点。它虽然继续承认着上帝的客观性,但却否定了上帝的独立性,而把上帝同自然看作不可分割、互为前提的矛盾统一体。泛神论正因其这种贬抑上帝、推崇自然的革命倾向,才使自己成为了取代中世纪经院哲学的近代欧洲哲学的时代特征。黑格尔哲学作为近代欧洲哲学的理论总结,吸收了以往泛神论哲学的合理因素,把泛神论哲学在唯心主义的基础上推向了最高发展阶段,使自己成为哲学史上最彻底、最  相似文献   

3.
自从西方耶稣会传教士于明朝末年来到中国后,便借用中国古籍中原有的名称“天主”作为他们所信奉的最高神的译称,基督新教则译作“上帝”。此后,我国研究哲学、历史、宗教的学者反过来又用基督教关于“天主”、“上帝”的观念来看待和解释中国古代的上帝观,认为随着中国奴隶社会的形成,宗教观念便从多神教过渡到—神教,产生了百神之长——上帝,并将上帝解释为“掌管自然天象的  相似文献   

4.
“泛神论”,十六、六世纪产生于西方,是一种认为万物皆神的哲学思想。新文化的伟大旗手郭沫若早期创作中颇受“泛神论”影响。对如何评价“泛神论”在郭沫若早期思想中的作用与地位,学术界有两种不同的代表性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女神’其实就是泛神论的化身”。(按栖:《论郭沫若的诗》)第二种观点认为:“泛神论”只是影响郭沫若早期思想和创作的“一种因素”,它在思想上不占主要地位,而是处在不断削弱和逐步消亡的状态之中。(顾炯《郭沫若(女神)的创作思想》)笔者认为两种说法都有偏见性。第一种说法夸大了“泛神论”…  相似文献   

5.
冰心小诗《繁星》、《春水》有鲜明的对话意识。“童心、母爱、自然”是冰心小诗的三大主题,也是冰心心灵世界的上帝。小诗中,“上帝”频频出现,诗人不断地与读对话。在冰心的笔下,上帝是人而不是神,他不是高悬于宇宙之巅,而是出现在平凡的人间,他就在你我身边。基于对上帝的这种人化认识,在心灵深处冰心把“童心、母爱、自然”以及读都看成是她的上帝。冰心与上帝的对话,实际是与宇宙万物的对话。一方面,冰心小诗有的采用对话体;另一方面,冰心大部分小诗都采用第二人称的叙述方式,是诗人直接与宇宙的对话。对话已构成冰心小诗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6.
刘浩 《文教资料》2007,(8):168-169
一西方思想分三种不同模式看待人和宇宙:超自然的,聚焦于上帝,把人看作是神创造的一部分;自然的,聚焦于自然,把人看作是自然秩序的一部分;人文主义的,聚焦于人,以人的经验作为人了解自己、上帝和自然的出发点。人文主义的信念是:每个人都有其潜在的能力,这些能力一旦释放出来,就有改善自己和人类命运的可能。“人文精神”产生于16、17世纪西方人文主义思潮,最初的涵义就是肯定人是世界的中心,以人的愿望反对精神禁锢,追求真实的、自由的生活。  相似文献   

7.
论商代上帝的主神地位及其有关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殷墟卜辞中所见帝或上帝是否至尊神,目前在学术界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殷人所崇拜的上帝是商人的至上神,是殷王形象在天国的反映;另一种认为上帝并非至上神。这两种看法中,前说较为可信,这是因为:一、殷墟卜辞中上帝与祖先神、自然神之间具有十分明确的上下关系;二、殷人的上帝与他们的祖先神之间也有明确的上下尊车关系;三、从商代甲金文“上下帝”来看,上帝或帝是指上天帝廷中具有“五臣正”的统帅,是当然的至上神。  相似文献   

8.
沈从文作品中渗透着一种强烈的泛宗教情感和泛神论思想,其小说多次使用“神”这一概念,“神”字在他的笔下具有三层内涵:自然、爱与美,它们构成了沈从文作品主旨的三个重要维度。  相似文献   

9.
在西方近代哲学的发展脉络中,有两个特征尤为明显,即:"教会的威信衰落下去,科学的威信逐步上升。"但是,科学的光辉并没有能够完全驱逐上帝,自斯宾诺莎(Sp inoza)的泛神论之后,"上帝"的身影依然存在于许多哲学家、科学家乃至普通知识分子心中。这并非罗素判断的错误,其实泛神论中让众多哲学家、科学家陶醉的上帝并非圣经中创世纪的上帝,而是人们心中关于宇宙、星空、美与和谐的法则和秩序。  相似文献   

10.
“东皇太一”是什么样的神祗,说法颇多。周勋初先生在《九歌新考》中认为:“‘东皇太一’是东方的上帝太一,也就是齐国的上帝太一”,“战国之时,习惯上用‘东’、‘西’两个方位名词专指齐、秦两国”,“西皇即少(?)即白帝,亦即秦国上帝”。褚斌杰先生在《屈原<九歌>“东皇太一”解》中说:“《楚辞·九歌》是诗人屈原对当时楚国国祭的赋咏,其首篇《东皇太一》,所祭乃是楚国之保护神,‘东皇’即楚国之帝,‘东皇’是对东皇至高无上地位的尊称。”究竟它是哪一国的神祗,我们姑且不去讨论,从神格上考察,它应属于人格神的范围,能主宰风云雷雨,并能降祸施福,为此人们小心地向上帝求赐;为了讨好上帝,不惜奉献出大量的牺牲。但因为祭东皇太一,“祠在楚东”,不少学者认为东皇太一就是太阳神。龚维英在《<九歌>诸神本系女性神考辨》中认为:东皇太一等同于太阳神,将其归为自然神一类。萧兵先生在《楚辞新探》中对此亦有详说。但他又认为东君亦是大阳神,它们有新老之分,“东君”是“青年太阳神”,这就是说,“东皇太一”除了具有人格神的神格外,还具有自然神的神格。  相似文献   

11.
刘雪芹 《山东教育》2004,(11):17-19
西方思想分三种不同模式看待人和宇宙:超自然的,集焦点于上帝,把人看作是神创造的一部分;自然的,集焦点于自然,把人看作是自然秩序的一部分;人文主义的,集焦点于人,以人的经验作为人对自己、上帝、自然了解的出发点。人文主义的信念是:每个人在他自己的身上都是有价值的,都有其潜在能力,这些能  相似文献   

12.
张守管 《现代语文》2005,(11):12-12
宽容是人类的美德。荷兰的斯宾诺沙说过:人心不是靠武力征服而是靠爱和宽容大度征服的。  相似文献   

13.
16~18世纪,西欧在基督教的文化背景下,产生了以布鲁诺和斯宾诺莎为代表的泛神论。中国佛教天台宗,8世纪就出现了湛然的“无情有性”泛神论思想。虽然他们都把“神”自然化,但前者站在唯物主义立场,后者却站在唯心主义立场;在时间上,中国泛神论的产生比西欧要早5个多世纪。  相似文献   

14.
“神”在中国古典哲学、美学、诗学等领域,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苟子在论述宇宙存在本体及其发生时认为:“天职既位,天功既成,形具而神生”。这里的“神”,是宇宙之生机和活力的体现。存在于宇宙之间的大自然和人类社会,之所以春秋代序,源源不绝,不断地创造、充实自己的表现形态,充满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就在于有“神”。宇宙万物的存在,不但是一种“形”的存在,更是一种“神”的存在。生机勃勃的宇宙万物,在成为人们认知对象的同时,显示和映照了认识主体的本质力量和创造精神,从而也成为人们的审美对象。不惟如此,人们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通过有意识有目的地创造的途径,创作了一批又一批诉诸人们审美体验的文艺作品。所有这些来自自然的和人为的审美对象,作为一种有形有神的客观存在,与人类本身的生命活力形成了一种对应、同构的关系,这就是审美愉悦产生的根本动因。  相似文献   

15.
宗教艺术总要创造这样那样的神以及圣人形象。这些神的形象,并不是人们的随意创造,而恰恰是人本身形象与品质的折射,是人们所向往的理想人格的反映。费尔巴哈在论宗教本质时曾多次提出:上帝的本质其实就是人的本质。他说:“人之对象,不外就是他的成为对象的本质。人怎样思维、怎么主张,他的上帝也就怎么思维和主张;人有多大的价值,他的上帝就也有这么大的价值,决不会再多一些。上帝之意识,就是人之自我意识;上帝之认识.就是人之自我认识。”“因此,宗教艺术中的神的创造,极其深刻地反映出人类在自然困境与社会困境中的忧患意…  相似文献   

16.
上帝很忙。但上帝忙并快乐着。上帝想:"我是谁?我是造物主!我创造了整个宇宙、宇宙里无数的星球和无数的星球上无数的物种!我自然应该忙,除了我,还有谁会这么忙?"凭借着这样的心理安慰,上帝从不停止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学术界对郭沫若的爱情诗集《瓶》开始重视,出现了不少评论文字,这是可喜的。但是,论者们中的一些意见,却是不怎么公允的。楼栖在《论郭沫若的诗》一书中关于《瓶》的论述,是出现较早、影响颇大的一种观点。这种观点过分夸大了泛神论在诗人前期思想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认为泛神论既是诗人创作《女神》的指导思想,是培植诗人爱国主义和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的“温床”,甚而至于把《女神》完全与泛神论等同起来,说《女神》就是泛神论的“化身”。为要  相似文献   

18.
美国人在形容美籍犹太人的富有时说:“美国的钞票在犹太人的口袋里。”而以色列人则说: “犹太人的财富在脑袋里。” 犹太民族的成就,不仅在物质财富方面。在近代和现代史中,犹太民族为世界培育了海涅、贝多芬、门德尔松、马克思、柴门霍夫、弗洛伊德、斯宾诺沙、狄斯莱利、卓别林、爱伦堡、毕加索、爱因斯坦等一批伟人和名人。从1948年至  相似文献   

19.
上帝把一捧快乐的种子交给幸福之神,让她到世间去播撒这些种子。上帝问:“你准备把这些快乐的种子放在什么地方呢?”幸福之神回答说:“我准备把它们藏在最深的海底。”上帝听后摇了摇头。幸福之神思考了一会儿继续说:“那我就把它们藏在高山底下吧。”可上帝听后仍是摇头。最后  相似文献   

20.
惠特曼泛神论自然观蕴涵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惠特曼认为,自然界中每一样事物都折射着神性,并由此形成了他的泛神论自然观。神性自然使得惠特曼的自然观呈现了复杂而丰富的意义。一方面他的自然观蒙上了"神秘主义"色彩,蕴涵了作者对于生与死深沉思考的宇宙意识;另外他对自然景物的直接描写,则显示了他对自然单纯美的欣赏,这使泛神论自然观蕴涵的审美意义得以呈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