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5 毫秒
1.
在冀鲁豫一带农村中,男子讨老婆方言中有“‘xín’媳妇”的说法,查找多种辞书,却始终难以找出“xín”音 准确代表的汉字。有大学中研究语言文字学的朋友解释:不就找个媳妇么,“寻”呗,中国古音多着呢,你找得过来么?言外之意,“xín”乃“寻”的古音。古音所指何字?如何发生的变音?于是,搬来《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古今汉语字典》及《古今汉语词典》查找,可惜,根本就没有读“xín”的“寻”字;就连《辞海》、《辞源》当中也没有。近读《战国策》,忽然记起“幸”在古代宫廷中所指的意思:“亲近,宠爱。”(“君王…  相似文献   

2.
卢传会 《现代语文》2002,(10):39-39
《现代语》2002年第5期刊载了云南大学新闻中心编辑冯皓的一篇关于冀鲁豫一带农村方言中男子讨老婆有“‘xin’媳妇”的说法的章。与此类似的是,苏北与鲁南交界的一带,有“寻‘xin’人”(姑且用“寻”字)的说法,即妇女死了丈夫,去另找一个男人,一起过生活。但是,这里的“寻人”两个字的读音都接近于普通话中的阴平。而冯皓中“寻”的读音是阳平,可能是按普通话的读音来加的。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新课标五年级下册《松鼠》一文中出现了“驯良”一词,“驯”注音为第四声,可我们查找了1981、1985两个版本的《现代汉语词典》发现,该字读音为第二声,而且也没有注明该字有多音的情况。学生使用的《小学生多功能词典》中注音为第四声。在正音教学中我们年级组的老师们都是以《现代汉语词典》为依据,可课本上出现的这个字音不知道是不是有误?  相似文献   

4.
“杂”字不应归“木”部方德教学“杂”字时,被学生指出了一处误写,由此也意外地发现一个问题:“杂”字应归哪部?查《新编小学生字典》、《现代汉语词典》、《辞海》等工具书,它们都无例外地把“杂”归到了木部,但“杂”的下半部分分明是“木”;在《说文解字》中,...  相似文献   

5.
《现代语文》2002年第5期刊载了云南大学新闻中心编辑冯皓的一篇关于冀鲁豫一带农村方言中男子讨老婆有“‘xin’媳妇”的说法的文章。与此类似的是,苏北与鲁南交界的一带,有“寻‘xin’人” (姑且用“寻”字)的说法,即妇女死了丈夫,去另找一个男人,一起过生活。但是,这里的“寻人”两个字的读音都接近于普通话中的阴平。而冯皓文中“寻”的读音是阳平,可能是按普通话的读音来加的。  相似文献   

6.
周正逵先生主编、人教社出版的《教学指导书》把“暮”与“囚”归为一类,为会意字。笔者觉得此说值得商榷。理由如次:一、“莫”与“暮”是古今字。翻开《说文解字》段注,仅能查到“莫”字,释为“日且冥也,从日在草中”,“会意”字。而《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汉语大字典》、《辞源》、《辞海》、《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都把“莫”当作“暮”的本字。而且它们都是把“莫”与“暮”从意义上当作同一汉字来解释的。“莫”与“暮”音同义近,当属古今字,即“暮”是由古字“莫”分化出来的今字。这种  相似文献   

7.
“众里寻他千百度”陈经纶中学廖伟章“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这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称之为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的最高境界。我们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刻苦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法,锤炼教学语言……苦苦追寻的是...  相似文献   

8.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有“吾与四人拥火以入”一句,课文注释将“拥”字译为“持、拿”,“拥火”即为“拿着火把”。读之总有不够确切之感。因为“拥”在现代汉语中的常用义是“拥抱”,古今意义相去甚远。难道是注释错了?顺手翻开《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关于“拥”字的第一个  相似文献   

9.
两项新鲜有趣的评奖,请你参加!“良师”?“益友”?这是说谁呢?说你呀!只要你关心《故事作文》月刊,经常给《故事作文》月刊找毛病、提意见,你就是编辑大朋友的“良师”和“益友”。怎么样,有没有兴趣当一回“良师”或“益友”?专挑毛病,多提意见,就有可能获奖。挺容易,也挺来劲!《故事作文》月刊特设“良师奖”和“益友奖”,期期开奖,期期颁赠奖品,欢迎你参加!“良师奖”(每期一至两名):把你读本期《故事作文》时发现的错别字,写信通知我们。最早最准确地指正错别字的朋友,将获得“良师奖”,编辑大朋友在《故事作文…  相似文献   

10.
王莹莹 《成才之路》2013,(29):49-50
近些年来,高中语文课的主要内容就是在讲解教材,考试前临时抱佛脚搞题海战术。这两种方法对语文教学以及成绩的提高有没有作用呢?答案是肯定的。对于教材的内容,最有必要讲解的就是古诗文。除了讲解,课后学生还需要必要的背诵环节。比如,有些字在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是不一样的,而且相去甚远。这就需要通过记忆来达到日后知识迁移的目的。像“寻找”的“寻”字,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同有“找”的意思,且常用。但是在古汉语中,它还有一个重要义项,就是“不久以后”(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归去来兮辞》)。如果不记忆它的古文的意思,  相似文献   

11.
说“文”“解”字《说文解字》是我国语言史上一部很重要的文字学著作,也是一部很重要的字典。那么,它为什么不叫字典而取名《说文解字》呢?原来,古代的文和字是有区别的:独体的不可分析的象形字、指事字叫做“文”;合体的可以分析的形声字、会意字叫做“字”。《说...  相似文献   

12.
讲“通假字”,讲“古今字”,其目的都是为了训释字义,以读通古籍。它们既有区别又有密切联系,很难严格区分。过去的训诂学家认为今字在《说文》里没有的,是古今字,借字与本字在《说文》里都有的,是通假字。这是不可靠的,如“悦”字《说文》里没有,段玉裁认为“说悦,古今字。”其实《孟子》里就有了“悦”字,如《孟子梁惠王下》:“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这怎么解释呢?  相似文献   

13.
高中语文第 5册课文《群英会蒋干中计》中有“抵足而眠”一词。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教案》 ,将“抵足而眠”释为“两足相碰 ,共枕而眠” ,但笔者认为“抵足而眠”应释为“同榻而眠 ,分睡两头”。查《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 (1998年版 )释“抵”为“用角顶 ,触” ;查《词海》释“抵”为“碰”“触” ;查《新华成语字典》释“抵”为相触 ,“抵足而眠”为同榻而眠 ;查《现代汉语词典》 ,其中由“抵”的原意引申出了“抵触”、“抵抗”、“抵挡”等词条。从上述古今词书“抵”字的解释看 ,都言有来自相反方向的接触之意。由此可见 ,“抵足…  相似文献   

14.
<正> 在《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说文解字》等工具书内的注释中,有许多的“”字,几乎每一页、每一行都有好几个“”字。 要弄清“”字的音义,当然还必须从字书里去查找。可是,既不知读音,音序字典无法使用;笔划号码是很明确的,但查遍用号码检索的字典、词典都查不到;查部首的工具书虽多,但在“大”字和“一”宇部首里仍查不到;各种字、词书所附的难字检  相似文献   

15.
孙孟明 《语文知识》2001,(12):21-22
近年来报刊以“靓”字赞美女性,在商业性化妆品广告上时有标榜。有人认为这个“靓”字在字典上没有,是从港台传过来的。其实不然。在1991年前,通常的字词典都可查出。如《古汉语常用字典(附录)》《工农兵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都有“靓”字的注解。依据一些资料,总括起来,它有两种读音:一读jìng,指妆饰、打扮,例如:靓妆:一读liang,指漂亮、美好,例如:玉靓。在我国古代封建王朝的皇宫里,打扮得美丽的嫔妃,每每见悦于帝王  相似文献   

16.
许多有志于用海南方言创作文学艺术作品之士,一下笔就往往遇到“有音无字”这只“拦路虎”。《〈海南音字典〉增补刍议》正是为了减少这一文字欠缺而作的尝试。《〈海南音字典〉增补刍议》内容有两部分:一是《海南音字典》所无的字(58字);二是《海南音字典》有此字无此音义的字(39字)。增补共九十七个单字。  相似文献   

17.
“雅善鼓瑟”的“雅”应作何解?同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三部有影响的工具书,《现代汉语词典》解为“平素”,《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解释为“甚,很”,《新华字典》采用了《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笔同意《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释“球”     
“球”的今义指一种体育用具,它的初义又是什么呢?《辞海(1999年版普及本)》解释道:“①球形物体;②同‘谬’,美玉。也指玉磬。”《辞源》则作:“①美玉;②玉磐;③今借作‘毯’字。”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解释道:“①美玉;②玉磬。”综观以上几种辞书的解释,“球”在古代主要有两种意思:一是美玉,二是玉磬。这似乎是没有分歧的。然而,“球”果真可以释作“玉磬”么?笔者认为,“球”的初义为“玉”,并无“玉磬”之义。  相似文献   

19.
众多的成语词典中都收有“付之一炬”,其中对于“炬”的释义在辞书上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炬”作名词,解释为“火把或是火”,持有此意见的有《汉语成语辞海》、《现代成语巨典》、《现代汉语成语规范词典》等辞书;另一种则认为“炬”应作动词,解释为“焚烧或是烧毁”,赞成这种意见的有《汉语大字典》、《汉字规范字典》、《现代汉语规范字典》等辞书。  相似文献   

20.
何谓“莘莘学子”?不知从何时起,报刊、广播、电视流行“莘莘学子”一语,但是,误读误用的现象时有发生。据《现代汉语词典》往释,[莘莘]读作shenshen,是书面文言词语,形容众多,莘莘学子意即很多学生.[莘]又读作xin,用于地名。下面摘录两类报刊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