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环境教育立法过程中应该有恰当的环境伦理作为其伦理基础,成为其立法思想的指引和价值判断的依据,这不仅是道德与法律作为社会最基本的调控手段在冲突中不断契合的结果,也是环境教育法的内在要求。无论是人类中心主义还是非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都因其理论和实践上的局限,无法成为环境教育立法的伦理基础,而"人与环境和谐共赢"才是我国环境教育立法应有的价值取向。以此为出发点,在立法模式、立法目的等方面对环境教育立法进行反思与审视。  相似文献   

2.
《太原大学学报》2020,(3):26-34
我国台湾地区的环境教育是一个比较成熟和完善的制度体系。台湾的环境教育立法不仅体系健全、政府部门职权界定清晰,而且既具有强制的法律效力,也具有坚实的机构、人员、场所设施及资金保障。此外,台湾环境教育立法技术水平也相当纯熟。大陆可借鉴和学习其经验,及早制定环境教育法律体系,运用法治手段落实环境教育,通过环境教育推动我国环保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党的二十大提出,2035年我国要基本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在此背景下,推进现代环境立法的发展与改革变得尤为重要。现代环境立法离不开古代环境立法的经验与教训。在梳理古代环境立法的基础上,分析得出古代环境立法具有以保障经济发展为目的、以儒家道家思想为指导、以严厉的处罚为保障的特点,存在环境立法与经济发展不匹配、缺乏统一法律指导的问题,最终导致古代环境立法走向衰败。现代环境立法吸取古代环境立法的经验与教训,应当以强有力的惩罚作为支撑、以《环境法典》作为统一指导、以经济社会的发展作为物质基础、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法治理论作为思想基础、并以与时俱进作为环境立法的导向。  相似文献   

4.
通过观察一个国家环境刑法的立法模式,可以看出这个国家对于环境的重视程度。德国、日本、英国和美国等立法发达的国家在环境刑法的立法模式方面,既有相同点也存在差异。通过比较并借鉴这些国家在立法模式方面的优点,可以推动我国环境刑法在立法模式方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柳卫民 《文教资料》2012,(4):118-119,124
清末中国借鉴西方国家的立法经验,使警察逐步法制化;警察法规数量丰富、种类广泛。在这些警察法规中,相当一部分与警察教育培训有关。清末警察教育立法,为民国时期警察教育立法及中国近代警察教育法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法国是教育体制建设起步较早,发展较好的西方国家之一。法国的教育立法以其体系完备、内容丰富、权限明确、程序严谨、制度规范等著称。文章将法国教育立法划分为基础教育立法、高等教育立法、职业教育立法和继续教育立法等几个方面,并对各方面的立法进程、内容及特点进行了分析,以期对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和教育立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7.
教育立法必须以教育的公共性为价值基础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公共性是指教育所具有的既使社会受益 ,又使个人受益的责任和功效。作为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公共性同时为教育立法提供了基本的分析范式。然而 ,长期以来我国将教育的公共性理解为教育管理如何实现国家的教育目标 ,体现教育根本特征的公共性及其内在属性却并不为重视 ,从而使教育立法重权力与秩序 ,轻权利与自由 ,在价值上偏离了公共性的要求。在以引入市场机制为核心的教育改革过程中 ,我国教育立法显现出较大缺陷 ,不但公民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受到冲击 ,社会公共利益也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教育事业面临公共性危机。必须正确认识教育公共性的内涵和要求 ,并将其作为教育立法的基本目标价值 ,遵循合理性、公益性、公平性和公开性的要求 ,进一步完善中国教育立法  相似文献   

8.
公共性是现代教育的基本属性,它要求国家主动干预,维护公共利益;要求国家财政支持,改善整个社会的教育条件;要求以社会为本位,维护每一个人的平等受教育权。由于传统法律部门难以回应教育公共性凸显所反映的社会要求,教育法应运而生,成为维护教育公共性的一个理性选择。2002年之前的教育立法,整体看是为了实现改革目的、实现"以法治教"而制定的法,缺乏与教育内在价值的呼应,不能发挥社会所期待的、应有的功能,在前期教育改革中出现了一些新矛盾、新问题,导致了教育的公共性危机。当下,教育立法必须回归教育的公共性,以教育的公共性为教育立法的核心价值基准,教育法各要素的规范也须考虑公共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陈明  杨靖 《考试周刊》2012,(3):171-172
近年来,教育惩戒作为一个争议性较大的教育行为,逐步呈现出外延化、社会化的趋势,备受社会关注。作者分别从教育立法、监督机制、民众观念等层面,分析了教育惩戒实施的外环境,并从其存在合理、完善立法、民主精神等方面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我国社区教育立法在国家层面尚无实践,基本以地方立法形式出现.国家层面立法缺位、地方性法规实施性较差,是我国社区教育立法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另外,与终身教育立法、家庭教育立法之间的关系,也是社区教育立法需面对的问题.要解决上述问题,一是加快国家层面社区教育立法进程;二是立法实践要采取"宜细不宜粗"的立法原则,明确涉及社区教育体系架构、保障机制等内容;三是应将终身教育法律、法规提至普通法地位,优先立法.  相似文献   

11.
我国社区教育立法在国家层面尚无实践,基本以地方立法形式出现.国家层面立法缺位、地方性法规实施性较差,是我国社区教育立法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另外,与终身教育立法、家庭教育立法之间的关系,也是社区教育立法需面对的问题.要解决上述问题,一是加快国家层面社区教育立法进程;二是立法实践要采取"宜细不宜粗"的立法原则,明确涉及社区教育体系架构、保障机制等内容;三是应将终身教育法律、法规提至普通法地位,优先立法.  相似文献   

12.
教育立法是国家为保障和促进教育发展而采取的一种有效手段.俄罗斯的教育领域立法数量大、类型全、范围广,为独立后俄罗斯新教育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起到了指导、规范和推动作用.俄罗斯国家教育改革在十几年里取得的巨大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教育立法.  相似文献   

13.
1912~ 192 7年 ,是中国现代教育立法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的教育立法 ,已基本涉及到规范各级各类教育、教育设施条件及教育管理的各方面 ;并因为受当时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及政局变化的影响和制约 ,显示出与清末教育立法不同的显著特色。它对中国现代教育的推进与巩固 ,起过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进步,教育事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教育法制建设应与时俱进。地方教育立法是教育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教育法律的必要补充。结合地方教育实际,充分运用地方立法权进行地方教育立法是解决地方教育实践问题、实现依法治教的积极思路。  相似文献   

15.
我国立法体制重视立法的灵活性,原则性,但对中央与地方立法事项、立法权限未作划分民事基本法律的立法权属于国家,地方有民事法律的补充权。地方民事立法不得与国家民事法律相冲突,不得将私法问题公法化。地方立法在物权制度,民事程序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背景下,加强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立法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是回应时代发展需要、提升工作质量的重要维度。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立法保障较为薄弱,体现在立法数量少、层级低,教育立法中的有关规定过于抽象,"政策替代立法"的现象一定程度存在等方面。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立法是必然的,也是可行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性质、已有的立法先例以及党内法规建设等因素决定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立法的可行性。科学立法模式的选择,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立法实现的关键,需探索构建专门立法和分散立法相结合、国家立法和党内立法相促进、显性立法与隐性立法相统一、"硬法"和"软法"相补充的立法模式。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民族教育法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法概念的民族教育,不仅包括对少数民族成员所实施的教育,还包括在少数民族地区所实施的教育。民族教育的特点决定了民族教育立法的必要性。旧中国也有民族教育立法。但发展缓慢。新中国民族教育立法成绩显,但也存在着体系不完备、特色不鲜明、立法技术差、法律机制不科学、理论研究滞后等问题。民族教育立法应当坚持保障少数民族教育权实现、充分考虑民族特点和地区特点、坚持民族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三大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8.
从1902年开始到1949年终结的近50年的中国近代教育立法,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历史启示:以教育立法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动力和保障;提高教育立法人员的专业化程度;建立稳定合理的教育立法制度;将教育立法与教育执法并重。  相似文献   

19.
高等师范院校现阶段环境教育存在着如下几个问题:环境教育与其他学科相分离,与实践理论相脱离,道义与利益相混淆。高师院校开展环境教育很有必要,从环境教育目的和教育的本质与理想相通性以及环境教育的学科特点进行反思与分析,其开展途径应为:国家做好奠基性工作,高师院校做好技术性工作。  相似文献   

20.
周航  申素平 《教育研究》2023,(3):140-150
提升教育立法品质、实现良法善治是新时代教育立法的核心任务,其最直观的表达即教育法体系化与法典化任务的提出。教育法的体系化建设,不仅要针对具体教育法律问题开展立法研究,还要针对教育立法本身开展立法学研究,也即对教育立法原理、立法制度、立法过程与立法技术的系统化研究。只有构建系统的教育立法理论,才能为法典化奠定顶层设计与底层逻辑。基于此,应转变研究进路,从侧重概念分析、价值分析转向法释义学与社科法学并肩合作,既要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真实的立法议题,又要通过法释义学将这些议题转换为体系化的法律规范,实现教育法规范性与科学性的共同提升。同时,应在立法原则、立法技术与立法评估方面展开重点研究,为教育立法实践提供合理、科学、体系的理论指引与技术支持,改进教育立法质量,推动教育立法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