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先秦诸子散文中存在着两种文化差异。儒家文化孕育于史官文化的土壤,道家文化成长在巫卜文化的沃野,由于这两种文化所处地域各部落原始崇拜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文化环境,加之学术承传的相异,个体的文化差异导致了这两种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先秦工艺文化产生于中国文化的萌芽时期,是以人作为社会生活的主体的本质力量,以宗教艺术的方式得以形成、存在、积累、传播、继承和发展的。先秦工艺文化实际上就是宗教艺术产生、发展、演变的文化。而以宗教内容为题材制成的工艺美术品,不仅是先秦社会生活在人们头脑中的客观反映,同时也是先秦社会最早产生的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传播形式。  相似文献   

3.
士阶层的产生与兴盛对先秦时期法律文化形成与发展曾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并直接影响了先秦以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传延。从法律文化的角度来说,从先秦士阶层的兴起和流变,到先秦社会的整体变迁,每一个阶段都表达出士与先秦法律文化形成和发展的紧密关联。因而,可以认为,先秦法律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的一个主要力量是士阶层的理论和实践的作用,并且这种作用在秦朝以后继续对中国法律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我国商业的历史源远流长,在先秦时期,商文化就已相当发达,并因此还在诸子商家中形成一些商家群体。据史料考证,中原地区是我国先秦时期重要的商流所在地,而活动于商丘的商先公相土、王亥,以及商初名相伊尹是先秦商家学派的先驱。先秦商家群体的诸多思想,不仅对中国企业的商业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且对于培育当代的商家文化和精神,也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两汉隐逸文化是在先秦,特别是屈宋那里所代表的隐逸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究竟因时代的同(汉初是在一定程度上对先秦封建制度的恢复)与不同(汉代终是一个在各方面有异于先秦的全新时代),而使得汉代隐逸文化较之屈宋那里,首先表现出了对屈宋隐逸思想的"反动",其次又有所谓继承与发展——在此意义上最终形成汉代所特有的隐逸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6.
先秦时期因多种因素,形成了中原文化和楚文化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它们分别受到儒家、道家思想的影响。形成了中原文化趋于理性的实用主义精神,楚文化趋于自然的浪漫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7.
张杰 《邯郸学院学报》2008,18(1):110-111
山东素称齐鲁之邦,是因为先秦即西周、东周(春秋、战国)时期,在山东海岱之间这块古老、肥沃而又神奇的土地上。曾经建立过两个大的诸侯国,一曰齐,一曰鲁。齐建都临淄。鲁建都曲阜。在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山东分别以临淄和曲阜为中心,形成了两个文化系统,即齐文化和鲁文化。作为先秦霞要地域文化之一的齐文化首先是齐国历代圣贤及广大民众务实性的产物。其次,务实也是齐文化区别于其他地域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和谐思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和中国先民的追求理念,在历史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相对封闭的内陆环境、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宗法血缘关系的封建专制制度促进了中国传统和谐思想的形成,它起源于三皇五帝,初步形成于先秦,确立于秦汉,发展于魏晋南北朝隋唐,成熟于宋元明清.经过几千年的演变与发展,最终形成了影响中国人民数千年的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人民的价值取向、心理结构和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9.
我们认为,正是在分外关注人际、人事这一传统特色上,隐逸文化与先秦诸子文化契合一致.而就历史发展阶段而言,宽泛意义上的隐逸文化,自始起即表现为对现实人事的关注,至先秦时期,诸子纷纷讨论、总结了隐逸文化中的这一人事人生内容,并在此点上呈现为不同的面貌和形态.由此意义上讲,它既表现了诸子(即士)文化对隐逸文化的广泛继承,同时又标志着狭义的隐逸文化的正式形成.  相似文献   

10.
<正>《先秦诸子选读》是人教版文化论著研读选修系列的重要课程。先秦时期是我国思想文化取得辉煌成就的时期,先秦诸子的论著代表着中华文化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根。开设这门课程,对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文化遗产,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好学深思的探究态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课程学习之前,我在任教的两个班做了一个关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