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2 毫秒
1.
△天津市新闻团体:天津市新闻工作者协会、天津市新闻学会、天津新闻摄影学会、中国摄影家协会天津分会、天津老年摄影学会,天津体育记者协会,天津卫生记者协会。△在津设有记者站或派驻记者的有: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工人日报》、《中国青年  相似文献   

2.
一、1948—1987年间的报业 在1949年国民党总部正式迁台之前,《中央日报》、“中央通讯社”和“中央广播电台”等国民党报系统的新闻机构就有计划地迁至台湾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转接,又创办了不少新的报刊,从而在台湾形成了以三个“中央”为中心的、沿用国民党在大陆实行一整套体制的“党报”体系,牢牢紧跟国民党的思想路线与战略,实行“舆论一律”,并对原有报刊等新闻单位进行大幅度的调整与整肃,严格控制新闻舆论和与言论自由,在台湾实行了长达36年的“报禁”方略。 《中央日报》1948年11月迁至台湾,并于]949年3月12日在台北续刊。该报一直是国民党中央之喉舌和工具。《中央日报》系统的报纸均属“党报”体系,都为国民党党、政、军部门的机关报。这类报纸主要有:《中央日报》、《台湾新生报》(台湾省政府机关报)、《中华日报》(台北版)、《青年日报》、《忠诚报》、《建国日报》、《金门日报》、《马祖日报》(后5种报均为“军营”报纸),还有台北的《大华晚报》(1950年2月1日创刊)、《中华日报》(台南版)和《新闻晚报》等。  相似文献   

3.
日本新闻学与新闻事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为什么搞新闻传播研究 ?为谁而搞 ?”等问题 ,新加坡《联合早报》特约评论员、日本龙谷大学教授卓南生先生 ,在日前为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师生讲座时 ,发表了自己独到的看法。卓教授在介绍日本新闻学研究的盛衰和演变及日本新闻事业的现状和走向的同时 ,也对中国新闻传播学科的发展提出了很好建议  相似文献   

4.
古代报纸最晚产生于唐代谷长岭新闻与写作第3期两份敦煌“进奏院状”文书的研究——论“邸报”非古代报纸张国刚学术月刊第7期最古老的报刊姚福申新闻大学第10期《开元杂报》姚福申新闻学论集第9辑读《开元杂报考》一文后的断想方汉奇新闻学论集第9辑关于元代“邸报”的考证姚福申新闻大学第12期  相似文献   

5.
前言:凯瑟琳·富尔顿,最近刚移居加里福尼亚的伯克利,为“环球商业网”——一家专为商业机构筹划未来的咨询公司工作。作为《卡北罗来纳独立》的主创编辑,她曾为哈佛大学的尼尔曼基金会设计过1994年和1995年的“新闻事业与技术”讨论会。1996年,她发表在《哥伦比亚新闻评论》上的“一次有关我们未知的未来的旅行”的文章,探讨了数字时代的美国新闻事业的命运。现编译如下:  相似文献   

6.
店代新闻传摇活动考姚福申新闻大学第5期最近研究证实的唐代报纸金管新民晚报10月11日从邸报到现代新闻事业温济泽学习与思考第5期从邸报、小报到京报—论我国报纸产生,发展的特点与规律梁家 禄社会科学参考第19期我国邸报史话潘堂林历史知识第6期 《京报》和送报人杨金华人民日报7月。日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评述宁树藩新闻大学第4期《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评述宁树藩新闻大学第5期 《特选摄要每月记传》介绍马光仁新闻大学第5期 《申报》简介葛仁局图书馆学研究第3期中国最早的报纸之一—《申报》周幼瑞一百科知识第6期中法战争中的《申…  相似文献   

7.
由复旦大学新闻系部分研究生和青年教师承担的《上海市新闻界现状调查》课题已经完成。六月五日出版的《新闻大学》,发表了由武伟、高冠钢执笔的《上海新闻事业的发展与改造》一文。文章说,近几年来上海新闻事业飞速发展,已形成全国新闻信息中心之一。但存在一些颇为棘手的问题。一是体制上缺乏统一的机构和管理,规划不能安排,结构上存在不合理状况。上海郊区有几百万农民,而农民报刊只有一家,发行仅二十余万份。其余反复重叠的报纸却时有所见,出版时间集中、出版领域相近的“一窝  相似文献   

8.
宁波市报业五年来突飞猛进。以宁波日报为龙头的各级党报发展迅速,《余姚日报》、《慈溪日报》、《奉化报》、《鄞县日报》相继创刊。《宁波日报》现为对开8版,发行量13.5万份。1996年,宁波日报以“加强策划、主攻新闻、精编专版、提高档次”为目标,进行了改版,扩大了新闻版面,使报纸更加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进一步体现了自己的特色。党的  相似文献   

9.
教育部“十五”规划重点教材之一《外国新闻事业史教程》最近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本由浙江大学张允若教授编著的新作,以时间为经、媒介为序、地域为纬,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外国新闻事业(报业、新闻通讯业、广播电视业、互联网络业)的发展历程和当今现状,重点分析了6个发达国家、俄罗斯地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在日本人依据不平等的《马关条约》于1895年占据台湾地区之前,台湾地区就出现了新闻采写活动、报纸的编写刻印活动、报纸的传播发行活动以及具有鲜明近代化特征的新闻报纸和形态及分工明确的报纸编辑刻印传播机构的历史事实出发,提出了“我国台湾地区的新闻事业起源于刘铭传创设台湾第一份中文报纸《邸钞》和英国长老教会牧师托马斯·巴塞莱创办《台湾府城教会报》的1885年”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赶在2015来临之前,“浙江新闻”客户端的用户数成功突破500万,成为国内省级媒体中用户数最多的新闻客户端. 从2014年9月底“浙江新闻”下载量激增,并一举冲进苹果商店新闻类免费排行榜前三时写下的《颤抖吧,浙江新闻向上冲》,到11月创造又一个历史节点时写下的《“浙江新闻”用户数突破200万》,再到如今站在500万用户的关口上,回首“浙江新闻”上线半年以来的坎坷与荣光,梳理在内容层面所作出的拓展与创新,反思所存在的不足与改进的空间,也算是正当其时.  相似文献   

12.
一“叮铃……”不久前的一天,国家工商局派出的“7.22”事件调查组负责人张惠琦一把抓起电话,又是他——一个匿名男人低沉凶狠的嗓音: “‘人才报’的事情,你们不要插手过深,特别是涉及个人的问题,你们不要管。小心点,你们行走的路线,我们都很清楚。”张惠琦心里一沉,暗想:揭露他们堪创世界纪录的骗局,真得冒同等规模的风险吗? 去年9月29日,《中国青年报》以《一次新闻事业良心的拍卖——“6.11双胞怪胎”出世记及其启示》为题,揭露了中外新闻史上罕见的“一天双报”有偿新闻事件。  相似文献   

13.
现在,知道宋绮云这个人的已微乎其微,少数知道他的也不过是因为他是“小萝卜头”的父亲。其实宋绮云是我党新闻战线上的坚强战士,虽然他的名字没有被收入新闻学辞典,但他在革命新闻事业中的光辉业绩已被载入史册,永垂青史。宋绮云的新闻生涯始于1929年,当时他在北京大学文学系做旁听生.为了维持生计,他经常给《大公报》写稿。年底.宋绮云赴河南南阳,受杨虎城将军委托,主编《南阳日报》。1931年随杨虎城入陕,任《西安日报》编辑主任。从1932年起,宋绮云担任西北绥靖公署机关报《西北文化日报》的总编辑.后来又兼任社长,负责该…  相似文献   

14.
丁汀 《新闻实践》2006,(9):F0003-F0003
2005年度浙江新闻奖新闻漫画评选揭晓,6件作品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其中,由《嘉兴日报》选送的《摆设》获得一等奖,由《钱江晚报》、《浙江工人日报》分别选送的《全班皆官》、《秦桧“站”了,雕塑家“跪”了》  相似文献   

15.
近日,河北省社会科学研究所李大钊年谱编写组在搜集整理有关李大钊同志的新闻实践和新闻理论方面的资料时,从北京《晨报》上发现一九二二年二月十四日第三版上刊登的一条新闻,其中报道了“北大新闻记者同志会成立,徐宝璜、胡适、李大钊均到会讲演”。消息只有二百五十个字,三位教授的演说词依次附在后面,占去了近半个版的篇幅。徐宝璜的演说很简短,五百多字,  相似文献   

16.
单珊 《军事记者》2011,(12):36-37
荣获第十一届长江韬奋奖,连续两届获得“中国新闻奖”。被评选为“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和山西省“百佳新闻工作者”、获得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这些是《山西日报》理论评论部主任、高级编辑席殿晋同志从事党的新闻宣传工作29年、坚守《山西日报》理论评论编采岗位24年,所取得的可喜收获。  相似文献   

17.
在五四运动影响下,1919年秋,《浙江新潮》刊载《非孝》一文,向“封建式家庭”开了一炮,由此激起轩然大波,并很快传遍全国。一时间,不仅浙江新潮社被封,成了中国新闻史上著名报案之一,而且作为一个导火线,引发了一场民主进步思潮同封建官僚势力的对抗斗争。  相似文献   

18.
由著名新闻史学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方汉奇担任主编,著名新闻史学家、复旦大学教授宁树藩和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陈业勋担任副主编的《中国新闻事业通史》,经全国新闻史专家学者们近5年的共同努力,业已全部完稿。其中第一卷约78.9万字,已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第二、第三两卷也已基本定稿,将在年内陆续出版。《中国新闻事业通史》是“七五”期间国家社会科学的重点研究项目,得到  相似文献   

19.
新闻界大概很少有人不知道普利策(有的译作帕利策)这个名字的。以其命名的“普利策新闻奖”,好比电影界的“奥斯卡奖”,是美国新闻界的最高奖赏。在美国新闻史上,普利策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据美国新闻史家称,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新闻界最大的事件就是他的出场,一个身无分文的外国侨民,在十年内创办了圣路易斯《邮讯报》,然后又以纽约《世界报》使出版界大为震惊。在美国以他为中心,一  相似文献   

20.
徐帆 《新闻实践》2011,(10):68-69
“时间不早了,洗洗睡吧”——自2009年元月始,浙江的电视观众通过荧屏熟悉了这句“口水话”,以及这句话背后的舒中胜和他的时评节目《新闻深呼吸》。经由因特网的广域撒播和专业人士的口耳传布,这档仅在地面频道(浙江经视)播出的节日l在全国范围也获得了有质感的认可:舒中胜获得《新周刊》“2010中国电视榜最佳时评节目主持人”的提名,《新闻深呼吸》同期获得“最佳时评节目”的提名——这也坐实了“立足浙江、放眼全国、心怀世界”的宗旨与期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