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药膳作为中医药优秀文化的代表,发源于我国传统饮食和中医食疗文化,是中国传统医学知识与烹调经验相结合的产物,其历史悠久,堪称国粹。该文以湖湘药膳文化为例,深层解读药膳文化海外传播意义,分层剖析药膳文化海外传播困境,逐层阐述药膳文化海外推广策略,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化发展探索一条可持续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
饮食与养生、医疗结合,在中国已有悠久历史,传统医学称之为“食疗”或“药膳”,以《论语·乡党》为例,对孔子饮食观探原究委、爬梳抉微,使吾人明了饮食卫生者,不仅独善其身,且能与人为善,予以关怀,使群己得享延年益寿。  相似文献   

3.
在日常选购食品的过程中,人们常会接触到诸如"食品、保健品、补品、膳食、食疗、药膳"等词语,这些与饮食相关的词语都有哪些区别?而我们又该如何为孩子更好地选择食物呢?⊙食品,指各种作为商品的供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中医食疗药膳学与现代营养学的关系,重点介绍了花卉中醌类及苯丙素类食疗因子,介绍了常见食疗花卉食品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在古代医家对于"少阳学说"和王琦教授的9种体质学说以及徐荣谦教授的儿童9种体质的基础上,对儿童常见偏颇体制的食疗药膳调理。  相似文献   

6.
中华医学、药学渊远流长、久负盛名。而依据阴阳五行之术,集中医、中药学原理和中国膳食学为一体的中国药膳,更堪称中国一绝。人类的祖先在寻找尝试野生食物中,发现了一些动、植物不但可充饥,而且具有药用功效。当然,这种原始的药膳雏形,还不能说是真正的药膳。真正的药膳只能出现于人类已经有丰富的药物知识和积累了烹饪经验之后的文明时代。唐宋以后,中国药膳不但在理论上得以系统发展,在应用方面也更为广泛。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其《备急千金要方》中设有“食治”专篇。至此,食疗已成为一门专门学问。明代在药膳的烹调和制作方面更有很多发…  相似文献   

7.
儿童九种偏颇体质中"偏肺虚质"是非常常见的一种。本文从发生机理、常见表现、调理原则以及具体的食疗药膳举例制作来论述如何改善调理偏肺虚质的儿童。  相似文献   

8.
儿童九种偏颇体质中"偏阴虚质"是非常常见的一种。本文从发生机理、常见表现、调理原则以及具体的食疗药膳举例制作来论述如何改善调理偏阴虚质的儿童。  相似文献   

9.
元人忽思慧所撰《饮膳正要》为元代食品学和营养学专著,对食物种类、食物特性,饮食禁忌和医疗功效及饮食理念有较为详细的论述,为颇具价值的古代食谱和食疗典籍,有助于了解我国古今食物种类、饮食问题和医疗功效。  相似文献   

10.
当今学生的学习压力很重,为了能更多地帮助孩子,家人无不想尽办法,除了营造良好的读书气氛之外,也希望在饮食方面提供些增强记忆力、消除压力、增加体力的药膳。这里给家长们介绍几则药膳食谱。1.清蒸鲈鱼材料:鲈鱼1尾,葱2根,生姜3片,盐少许,酒少许,切片人参3钱。做法:①将鲈鱼  相似文献   

11.
民族学视野下的朝鲜族传统饮食文化及其传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朝鲜族饮食文化以其重保健,重食疗;崇尚自然,融合多元;精诚细作,讲究美感和手功的饮食特征和文化内涵,成为中华民族饮食文化中一颗奇异的明珠。通过朝鲜族饮食文化的内涵,可以体会到一个民族的生态文化和精神文化,以及这个民族所追求的尽善尽美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12.
日本式的"拉面",是近代日本的产物,源于中国的汤面而最后演变成了具有浓郁日本风味的面类食物,是一种结合了中国和日本诸多食文化元素后形成的独特的食品,是日本将外来食物日本化的一个典型。从"拉面"形成的历史以及它的现状可以看出日本人对食物的嗜好倾向和近代日本人对外来文化的态度。  相似文献   

13.
姚伟钧先生长期从事中国饮食文化研究,尤其对中国饮食礼俗的研究贡献卓著。他的《中国传统饮食礼俗研究》一书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被誉为中国饮食礼俗研究领域的一部拓荒之作。该书出版后,姚伟钧先生仍不断开拓中国饮食礼俗研究的新领域,在民间饮食礼俗、民族饮食礼俗等领域取得了不少新的研究成果,在学术界产生了较大影响,对中国饮食礼俗研究作出了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末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及其著作先后在日本和中国传播开来。马克思主义在日本传播的中,日本逐渐正确认识了马克思主义,确立了唯物史观的指导准则,展开了日本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而日本对马克思主义及其著作的介绍、研究、翻译,则深刻影响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日本成为中国引介马克思主义的桥梁。  相似文献   

15.
松崎鹤雄(1867—1949)是日本著名的汉学家、版本目录学家。其人生经历复杂,青少年时代在日本学习英国语言文学和汉学,打下良好的治学基础;曾在大阪任报社记者,亦曾短暂滞留中国上海;后来到长沙,师从叶德辉等名家学习汉学,并深得叶氏器重。松崎鹤雄后半生在中国度过,其间住大连最久,曾供职于日本殖民当局治下的满铁图书馆,直至日本投降后方才回国。松崎鹤雄一生学问渊博,精于版本目录之学,著述颇丰,其学问受到中日学者的肯定乃至敬佩。松崎崇尚中国的经典与文学,对中国文化颇有感情。把他的行事如何纳入近代日本侵华的进程来考察,是一个必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松尾芭蕉在日本被称为“俳圣”。一生的漂泊经历使他得以亲近自然 ,创作出大量具有真情实感的作品。他开创的“蕉风俳偕”是日本诗歌史上的里程碑。他一生崇拜中国文学 ,其作品深受中国诗词的影响 ,在立意、造境等方面与中国诗歌有不少相同、相近、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17.
日本形象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流变经历了两个阶段。“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形象处于意识形态化与乌托邦化所构成的张力之间,作品中既有对日本的否定、批判与丑化,同时也对日本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仰慕、迷恋与美化。“九·一八”事变后,作家对于日本的集体想象迅速滑向了意识形态化一极,日本失去了它在前一时期文学中的某些可爱之处而演化为一个妖魔化的他者形象。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位享誉世界的教育家,现代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教育思想在日本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由于日本的杜威研究学者的积极传播,加上杜威本人亲自到日本的访问和讲演以及杜威教育著作的翻译出版,杜威教育思想在日本的影响从20世纪初一直延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教育思想上,而且也表现在教育实践上。文章试从杜威教育思想在日本的早期传播、杜威的日本之行、20世纪20至30年代杜威教育思想在日本的发展,以及战后“杜威勃兴”等方面,探讨杜威教育思想在日本影响的轨迹。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中国比较教育学的创始人之一的梁忠义教授,在近30年的学术生涯中,主要把日本教育作为研究方向,发表或出版了大量论著。他在日本教育与日本经济发展的关系、日本教育与日本经济社会现代化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学术观点,如经济现代化中人力资源开发、人的素质提高的重要性等。此外,他在日本教育发展战略、日本职业教育、教师教育等方面,也有独到的研究。这些论著的一个核心思想就是说明在日本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教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在日本影响最大的“竹内鲁迅”为中心,讨论日本在传播和研究鲁迅的过程中,是如何对鲁迅进行多重解读,从而不仅将鲁迅定位为中国近代文学的起点,同时也将“鲁迅的问题”,即中国面对世界化和近代化的问题,转化为日本自身“同构”而“异质”的问题进入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