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实像,是指由实际光线或由实际光线经光学仪器反射或折射后的光线会聚而成的像,它不仅能够用眼睛看到,而且能用光屏接收到,在作图时用实线表示。而虚像是由实际光线经光学仪器反射或折射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因而它仅仅能够用眼睛看,而不能用光屏接收,在作图时用虚线表示。  相似文献   

2.
1.光的折射规律的学习与运用光的折射规律,内容很多,死记硬背是无法运用的.其实它可简单归纳为:“共面、异侧;在空气中的光线与法线夹角大(除直射外).”运用光的折射规律主要在作图、识图和现象解释类习题中.一般都作斜射时的光路,作图时,先找出入射点,画出法线,同时抓住:光线从空气到水或玻璃中则靠近法线,反之光从水或玻璃到空气中便远离法线.从几何上讲:光线在空气中与法线的夹角比光线在其它物质中与法线夹角大,简记为“空气中的‘角’大”.  相似文献   

3.
所谓光学“三线”,即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这三条光线在光路图中常出现。然而,大多同学分辨起来较难。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体会。希能对大家有所帮助。1理清各条光线的含义及位置①入射光线。即射入的光线,与反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但在界面的同一面,与折射光线在界面的不同面。  相似文献   

4.
修敏 《初中生辅导》2009,(35):26-28
利用平行光的会聚特点实验原理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在焦点处会聚,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实验器材凸透镜、白纸板、刻度尺。  相似文献   

5.
这与猫的眼睛有密切的关系。猫眼结构比较特殊,它的视网膜上覆盖了一层由特殊物质组成的膜,在夜间光线十分暗的情况下,它的瞳孔能放大变圆,充分接受光线,然后将收集到的光线反射出去。这时,猫的眼睛在黑暗中  相似文献   

6.
一、成像原理、种类“看光线”1前面讲的面镜(平、凹、凸)属于光在表面进行反射,而透镜是透明体制成的,光线要透射过去,故前者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后者是光的折射。2从对光线的作用看,凹镜和凸透镜都是对光线起会聚作用的,凸镜和凹透镜都是对光线起发散作用的。故前者成像有放大、缩小的实像和放大、正立的虚像。后者只能成正立、缩小的虚像。3光线经过光学元件后,若光线实际相交形成的像,则为实像;若是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形成的像,则为虚像。二、成像规律分清三距、两点“看图表”三距指:焦距f(焦点到透镜光心的…  相似文献   

7.
透镜有两种:凸透镜和凹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怎样理解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呢?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和发散作用与使光线变为会聚光线,发散光线的含义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8.
在光学作图中,一些同学对“根据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方向完成光路”和“根据入射光线与折射光线方向在弯折处填上适当的透镜”一些题,作图不正确,主要原因是由于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不理解,从而造成判断错误.下面就“会聚”和“发散”浅谈其意义. 一怎样判断“会聚”和“发散”一些学生把两条光线“相交”理解为“会聚”,把  相似文献   

9.
实验说明,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它们对光线的作用遵循折射定律.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常用三条特殊光线来表示,这三条特殊光线分别是:(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2)经过透镜的中心(光心)的光线;(3)经过透镜焦点的光线(或光线的延长线经过焦点).这三条特殊光线经过透镜作用后的结果也  相似文献   

10.
一、“眼和视觉”复习 考点1:考查透镜光路图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过异侧的焦点;经凹透镜后发散,反向延长线过同侧的焦点.利用光路的可逆性分析上述光线得出;从焦点发出的光线过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向凹透镜另一侧焦点的光线过凹透镜后与主光轴平行.不管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过光心的光线,方向都不变。  相似文献   

11.
给出入射光线和出射光线,要求填出光学器件的光学“黑箱”问题,是光学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下面介绍一种解答方法.首先,根据入射光线和出射光线的分布情况,判断光学仪器是面镜还是透镜.若入射光线和出射光线分布在“黑箱”的同侧或相邻的两侧,则此“黑箱”内的仪器为面镜(包括平面镜、凸面镜和凹面镜);若入射光线和出射光线分布在“黑箱”不相邻的两侧,则此“黑箱”内的仪器为透镜(包括凸透镜和凹透镜).然后,根据入射光线和出射光线的聚散情况,判断光学仪器具体是哪种面镜或哪种透镜.设入射光线是平行光.若出射光线也是平行光,则此仪器为平面…  相似文献   

12.
"影子"是一个物理现象,"影子"中又有数学原理,是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在某个平面内形成的投影.在数学中,投影分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两类.一、平行投影下的影子太阳离我们非常遥远,太阳光线可以看成平行光线,像这样的由平行的投射线(如太阳光线)所形成的投影叫做平行投影.1.图片的时间排序例1下图是拍下的我国北方某地一棵树在一  相似文献   

13.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6,19(2):F0002-F0002
宇宙赐给人类无穷的宝藏,因为它有锦绣河山,奇峰异石的分量;世界明有巨大的吸引力,园为它有千姿百态,荡气回肠的魅力。照相机可以通过镜头、运用光线、收集影象、采集生活、描述自然、记录历史、创作艺术、感受美丽;摄影爱好只要勤于观察,  相似文献   

14.
“发散”和“会聚”是折射光线相对入射光线讲的.较具体地讲,如果折射光线相对入射光线是向主光轴(或透镜光心)靠近,则折射光相对入射光是会聚的;如果折射光线相对入射光线是远离主光轴的,则折射光相对入射光是发散的.  相似文献   

15.
“相”与“像”因为读音相同、意义相关 ,在日常生活中 ,在学生作文里 ,这两个字常常混淆。例如 :奶奶请照像师傅照了一张相。这里“相”和“像”都用错了 ,把“照相”误作“照像” ,把“一张像”误作“一张相”。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错误呢 ?关键是没有把握这两个字的确切含义。《辞海》载 :相 ②貌相 ;状貌。像 ①人物形象的摹写或雕塑 ; ②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光具组(透镜、镜、棱镜或它们的组合 )后所形成的与原物相似的图景。由光线实际会聚而成的像称为“实像” ;由虚光线 (即光线在其相反方向上的延长线 )会聚而成的称“虚像”。根据…  相似文献   

16.
一、昼夜现象与昼夜交替现象昼夜现象是指由于太阳光线的照耀,地球面向太阳一面被照亮处于白昼状态,而另一部分由于自身的阻挡未被太阳光线照亮处于黑夜状态。因此,昼夜现象的形成与地球为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及日地距离(太阳光线能够到达地面)有关,而与地球是否自转无关,即假设地球不自转,也会存在昼夜现象。昼夜更替是指地球上某地从昼到夜再到昼的地理现象,它的形成首先要求地球上存在昼夜现象;要掌握昼夜交替的形成必须要理解晨昏线(圈)。晨昏线是太阳照射地表所形成  相似文献   

17.
为落实课程标准提倡的“重视定量实验”,从而更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质,作者利用智能手机的光线传感器来定量测定淀粉酶活性,在课堂上收集定量实验的实验数据,对“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进行了充分的探究。  相似文献   

18.
光学“黑箱”作图题,是初中物理常见的题型。如何做好这类题,现举例浅析如下。光学“黑箱”作图,具体说就是将部分情况未知的“黑箱”,根据入射光线和出射光线的情况,填画适当类型的光学器件。光学“黑箱”题解题思路可分为三步:第一步,看光线的分布情况及光束性质的变化情况(即光线是在“黑箱”的同侧还是在两侧或旁边),确定器件的种类(是反射类还是折射类)。第二步,根据出射光线的变化规律,确定具体器件。第三步,找出光路的转折点,即反射点或折射点。具体做法是:向“黑箱”内延长入射光线,并反向延长与入射光线对应的出射光线,其交点为光…  相似文献   

19.
有这样两条判断题:(1)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一定是会聚光线.(2)凸透镜对任何光线都有会聚作用.常常有同学拿着这两条题目来问老师.这两道题同学们难以判定的原因是对“会聚光线”与“会聚作用”这两个概念的含义不明确造成的,因此下面就来谈谈这两个概念的含义.物理上通常研究的光线有三种:平行光线、会聚光线和发散光线,如图1所示.所谓会聚光线是指随着光的传播各光线之间越来越靠近的光线.同学们对图2的折射光路见得比较多,常容易认为题(l)正确.但只要我们深入思考一下,就可以找到题(l)的反倒,从而否定题(l)中的…  相似文献   

20.
初中物理光学知识包括光的折射和反射 .在设计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方案时 ,笔者把教材中涉及到的凹面镜、凹透镜、凸面镜、凸透镜 ,按其会聚光线或者发散光线的性质分类为“会聚镜”与“发散镜”,并对这两类镜由表及里 ,由现象到本质 ,由相同到不同进行等效与类比分析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这一教学方案的设计思想由三个部分组成 ,现分述如下 .  一、列表比较镜的种类会聚镜发散镜会聚面镜会聚透镜发散面镜发散透镜光路图例焦点性质 实焦点实焦点虚焦点虚焦点遵循规律 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特点   平行光经光学镜 ,使得照射面积减小 ,亮度增大 (会聚 ) .  平行光经光学镜 ,使得照射面积增加 ,亮度减弱 (发散 ) .应用 太阳灶、太阳能熔炼炉等 .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镜头等 . 汽车驾驶室旁的观后镜近视眼镜的镜片  规律 :1 .凡面镜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透镜遵循光的折射定律 .2 .“会聚镜”的焦点均为实焦点 ,“发散镜”的焦点均为虚焦点 .3.光线经会聚镜反射 ,光照面积变小 ,亮度增强 ;光线经发散镜反射 ,光照面积变大 ,亮度减弱 .二、简略证明1 .会聚面镜与发散面镜( 1 )概念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