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思想的理论基础和溯源正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而同时全面依法治国在战略布局、全面推进、系统执行上又丰富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推动其不断地时代化、中国化。文章正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全面依法治国的宏大背景下,结合当代中国法学理论现状和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形势要求,以“现时代向度”视角切入,系统探讨新时代新征程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中国化的时代化创新。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是非常重视理论指导和理论建设的党。建国50年来我们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艰苦探索,终于形成了邓小平理论,这是半个世纪中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最伟大的成果。50年来我们终于突破了“全面苏化”,实现理论建设模式的根本转变;恢复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来面目,正确认识和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功能,正确对待非马克思主义思潮,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其它科学的关系。50年来我们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普及、宣传和教育方面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使马克思主义深入人心,成为广大群众的行动指南。我们已经建立起一支宏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队伍,这支队伍在形成和宣传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中创立了不朽的功绩。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理论工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理论队伍建设面临着极其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3.
从本源上讲,宏大叙事与个人叙事同后现代主义思想家利奥塔联系密切。宏大叙事本意是一种“完整的叙事”。学者已总结出与“宏大叙事”相关的解读:“常常与意识形态和抽象概念联系在一起;与总体性、宏观理论、共识、  相似文献   

4.
反马克思主义是近年来我国社会的一股重要的右翼思潮。这一思潮在理论界主要表现为“告别马克思”论、“发展马克思”论、“超越马克思”论和“回到马克思”论等形式。其基本理论手法有曲解马克思主义、肢解马克思主义、“重解”马克思主义、瓦解马克思主义和消解马克思主义。当前国内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理论内容、理论基础和理论实质构成了其系统的理论规定性,必须深入识别。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和人才培养方案研究”第四次研讨会于2007年7月20~21日在西南大学召开。研讨会集中研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之间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课程建设与课程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各二级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等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和人才培养方案研究”课题组组长、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顾海良教授主持了会议。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理论社团培育是一个多方联动的系统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社团坚守“主阵地”,明晰“主载体”,建强“主力军”,努力推动“大思政课”背景下思政育人功能的发挥。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社团面临着对外辐射乏力、内生动力不足、协同联动资源有限等挑战。基于此,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社团的功能定位,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社团培育的现实困境,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社团培育的实践措施,推进“大思政课”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理论社团的培育工作。  相似文献   

7.
2007年11月12—13日,“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论坛:十七大精神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研讨会在常熟理工学院举行。本次会议由我校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主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京大学、江苏省委组织部、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教育厅、河海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江苏警官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参加了研讨会。会议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主义的逻辑关联”、“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唯物史观特质”和“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等重大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本刊在此编选了5篇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通过对各种“非典型马克思主义”流派的谱系梳理,讨论了“后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主义身后的历史脉络中的定位;进而通过逐步综述“后马克思主义”概念外延、现实基础与理论内涵.尝试层层厘定出“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粗略全景f随后展示了众多评论家在把脉“后马克思主叉”理论天资时对其提出的质疑与批判;最后通过借鉴中国本土学者对中国“阶级现实”的论述,思考了“后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现世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9.
作为理论体系的马克思主义以文本为载体而存在,而践行这一理论的实践方式则有两种,一种是运动方式,另一种是工程方式.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也有两种情形,其中在宏大的社会工程构建中发展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主要形式.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工程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最新理论表现.  相似文献   

10.
l9世纪 4 0年代 ,马克思就以其惊人的洞察力注意到经济全球化这一历史发展趋势 ,并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以具有特定含义的“世界历史”概念分析、表征和揭示了这一历史趋势 ,提出了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世界历史”理论。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正是立足于“世界历史”的高度 ,运用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全球化视野和方法 ,分析和研究处在“世界历史”或“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国情 ,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 ,第一次科学和系统地回答了像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 ,如何在“世界历史”或“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 ,由此凸现了邓小平理论宏大的全球化视野。在经济全球化浪潮汹涌澎湃的 2l世纪 ,邓小平理论仍然充满着青春活力 ,是指引中国社会主义在 2 1世纪阔步前进的伟大旗帜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和谐文化研究》一书,把和谐文化熔铸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宏大的历史背景中,从文化精神层面找寻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契合点,系统诠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和谐文化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理论建树,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推动下,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设置经历了恢复和重建、“85方案”、“98方案”、“05方案”四个阶段。“05方案”所确立的课程体系,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重点,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05方案”实施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状况明显改善。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需要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加强学科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所有这些,都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学习和研究,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对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具有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为青年学生树立理想信念提供了宏大的政治视野、深沉的时代情怀 ,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功底 ,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方式 ,铸造了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教育的马克思主义属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题中应有之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规定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方向、内容与方式;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课程建设要在马克思主义"三化"的宏大背景下,拓展学科领域、丰富学科内涵、增强学科特色进而提高学科水平。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对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具有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为青年学生树立理想信念提供了宏大的政治视野、深沉的时代情怀,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功底,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方式,铸造了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相似文献   

16.
葛兰西的“文化霸权”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理论借鉴和启示,争夺意识形态“霸权”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实质,理论宣传的“阵地战”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突破口,无产阶级的“有机知识分子”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动力,积极的“认同”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途径,回归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落脚点。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命题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一个理论与实践之间双向互动的过程,其实质都是“两化”,即“马克思主义化中国”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化时代”与“时代化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化大众”与“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语境下,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就是要使马克思主义“说中国话”、“说新话”、“说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话”;就是要不断提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新文本,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破除对“三种”教条主义的迷信。  相似文献   

18.
在解构主义以来的后现代思想影响下,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性观念和宏大叙事话语受到了根本性的冲击,但这并不影响马克思主义在资本主义全球叙事中的批判能力和理论重建的能力.重新思考马克思总体性哲学的思想意义,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文化政治对话的理论重建能力,是理解当代马克思主义批判哲学的一个重要维度."解构主义马克思主义"包含复杂的思想矛盾,对之应该予以深入的批判.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是不断发展着的理论,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再到中共中央新的领导集体,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粗到细”、“从西到中”、“从传统到现代”、“继往开来”、“以史育今”6个阶段,在每一个阶段,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都随着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的进步得到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鲁迅把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比喻为“普罗米修斯窃火给人类”,“左联”正是这种“窃火者”。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发展史上,“左联”起了开创和奠基的作用。“左联”非常重视理论建设和理论斗争,非常明确地把确立马克思主义的艺术理论和批评理论“作为主要工作方针”。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的许多问题,都在“左联”时期得到研究并结合实际运用。“左联”的自我批评精神,“左联”在理论上的原则性和坚定性,“左联”在理论斗争中的民主作风和自信力,都值得我们怀念和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