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为避免技术对于人类社会的负价值效应,技术教育负有重要责任。本文首先探讨在我国开展技术伦理教育的必要性,并在把握美国、日本等科技发达国家实施技术伦理教育的基本动向和经验的基础上,分别从伦理学、科技发展史和经营学的学科角度,分析了技术伦理教育需解决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2.
为超越目前我国教育技术理论研究专注于技术批判或技术拥护的单向思维,充实并完善教育技术学的理论体系,教育技术伦理理应成为一个值得关注并着力探索的学术领域。本研究直面我国教育技术研究中伦理向度的缺失问题,从技术伦理、教育伦理、教育技术等学科视角分析其原因,并理清我国教育技术伦理的研究思路:首先,通过对国内外既有研究的分析与比较,发现国外在教育技术行业伦理规范、教育技术实践中伦理及相关问题的理论分析方面取得的理论与实践成果,而我国却表现出明显的伦理缺位;其次,从技术伦理、教育伦理和教育技术三个学科领域,对我国教育技术研究中伦理缺位的原因进行理论分析,指出技术伦理研究对教育关照的缺失、教育伦理研究对教育技术的忽视、教育技术自身对伦理省思的不足是主要原因;最后,从明确教育技术伦理的内涵、理清教育技术伦理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界定教育技术伦理的研究内容等方面,提出开展教育技术伦理研究的主要思路,以期为我国教育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人们对技术与伦理关系的深入认识,以及对教育技术实践中道德问题的持续关注,促使教育技术伦理成为教育技术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由于该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缺少具体伦理思想的指导,研究内容比较宽泛,阻碍了教育伦理、技术伦理等学科对教育技术的人文关照,因而不利于教育技术伦理研究的深入开展。基于多维伦理视角来考察教育技术,不仅有助于促进人们了解教育技术伦理的重要性,同时对教育技术伦理研究内容的选择与确定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与我国教育技术密切相关的教育伦理、中国传统技术伦理、马克思技术伦理、现代责任伦理等思想资源,为教育技术伦理提供了研究视角与思路,也启示人们从教育技术伦理内涵、教育技术行业伦理规范、教育技术实践伦理问题等方面来界定该研究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高校生命教育涉及德性问题,关乎伦理范畴,具有浓厚的伦理意蕴。高校生命教育的内涵体现了生命伦理的实质,呵护教育中所有人的生命是生命伦理的表现。教育伦理本性是高校生命教育伦理特性的反映。教育伦理追求的是教育善的实现,这种教育善支撑了高校生命教育活动的开展,是高校生命教育最为贴近的伦理基础。  相似文献   

5.
由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不断加剧 ,对从事各种专业技术工作的群体进行环境教育 ,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分析了环境教育在中专教育中的地位、现状 ,提出从保护生物多样性、生态伦理等角度开展环境教育  相似文献   

6.
教育国际化、信息化以及教育改革的深化发展,均提出了新的教育伦理问题,需要高度关注。从教育伦理学视角看,教育国际化的实质是形成了大的全球教育市场,必须合理处置国家(政府)、教育机构、教育服务商和受教育者(学生)之间的利益竞合关系,确立全球教育市场运作的价值立场和行为准则。教育信息化正在导致教育系统运行模式与生态结构发生重大变化,需要建立管理虚拟教育世界的价值规范,加强教育技术应用的伦理反思,重构人(主体)与技术(工具)的良性关系。教育改革作为自觉开展的教育更新,其动机、目的、内容、手段和效果,都需要认真进行教育伦理评估,尤其需要慎重安排教育改革的利益分配、风险代价与成本分担机制,强化民主参与原则,从而确保教育改革健康推进。  相似文献   

7.
我国会计教育的变革必须扩充对未来会计专业人员所需的人文科学和人本会计思想的传授,其中就包括会计伦理教育。通过探讨会计伦理教育的意义、目标和重要性,认为有效开展会计伦理教育是科学发展观应用于会计教育领域的必然要求,目前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与会计伦理教育存在质的差异,会计伦理教育是会计本科人才的内在培养要求;最后针对目前会计伦理教育不足的现状,提出了在会计本科学生中开展会计伦理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讨论了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项目中开展职业伦理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进行职业伦理教育的目标也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9.
针对生态伦理教育在高职院校得不到重视的现象,需要以实践教育为切入点开展生态伦理教育。高职院校可以采取多种生态实践教育方法、开展主题生态实践教育活动和将校内外生态实践教育相结合等3种方式探索生态伦理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代,对青少年开展传统伦理教育,既是我国伦理本位社会的基本要求,也是青少年德性养成的需要。为此,探讨当代开展青少年传统伦理教育的可能性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其中,平台建设也是开展青少年伦理教育的主要问题之一。如亚伯拉罕伦理传统是通过宗教来实现的,宗教为其伦理生活提供了一个平台,它担保了伦理教育的实现。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均是在这样的平台之上展开其伦理生活的,  相似文献   

11.
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教书育人必须具有高尚的师德。随着科技进步和形势的发展,教师必须更新知识,进行继续教育,而继续教育中必须把师德教育作为首要内容。本论述了其必要性、教育内容及方法途径。  相似文献   

12.
工程伦理教育既是提升工程教育质量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重要内容.在"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的过程中,智能制造工程技术先进,伦理关系复杂,目标和结果难以预测,对工程师提出了更高的伦理要求.结合智能制造工程的专业特点,从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工程伦理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对该专业的工程伦理教育模...  相似文献   

13.
许多高职院校的整个教育活动具有纯粹的技术性和职业性特色,以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作为衡量高职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但反观社会实际,最近层出不穷的食品造假问题(如毒牛奶、毒奶粉事件等),引发我们必须反思技术负面效应背后隐藏的技术价值观和技术道德责任的严重缺失问题。技术作为一种手段一种工具,本身承载价值且自然价值和社会价值必须同时予以重视,技术具有善恶的评判标准由此具有深刻的伦理学意义。高职学生是将来技术型社会众多技能性工作岗位的主要操作力量,因而高职教育应该树立正确的技术伦理教育观。  相似文献   

14.
可持续发展观是国际社会所公认的全新的发展观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人力资源为基础发展、公平与均等发展、兼顾后代利益发展。这种发展观表达了在现代科学技术与经济高度发展条件下 ,人们对自身长期以来行为反思后的全新的价值定位与全新的伦理理念。这些伦理理念扩散到教育的各个方面 ,使教育从狭隘走向宽广 ,从应试走向注重素质 ,从关注教师和书本走向同时也关注学生 ,从而形成了现代教育中大教育、素质教育、学生主体教育等重大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有关"人工智能+教育"的研究如火如荼,在教育学界掀起了一股"人工智能热"。人工智能的教育应用具体可分为教学类、学习类和管理类,运用风险理论对人工智能的教育应用进行分析,文章发现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存在智能教育治理风险、技术风险、伦理风险以及教师职业替代风险等潜在风险。为有效规避这些教育风险,文章提出在未来教育变革中应正确认识人工智能与教育的关系,探索人工智能教育精准治理新范式,推进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伦理建构,以及培养人才适应、驾驭人工智能的关键素养。  相似文献   

1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诉求生命伦理的过程。尊重生命是生命伦理的基本要义,加强生命伦理教育有助于提升国民素质,有助于和谐社会建设,有助于青年人健康成长。在高等教育中,应设定生命伦理教育的目标:即通过生死教育来认识生命、敬畏生命;通过责任教育来发展生命;通过生命价值教育来完善生命。  相似文献   

17.
诊所法律教育:法律职业伦理教育之救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职业伦理是一个合格的法律人所应具备的特质,法律职业伦理教育应该成为法学教育的重要环节。诊所法律教育作为一种实践性法学教育模式,在法律职业伦理教育上有着其独特的机理,大力开展法律诊所教育既是加强法律职业伦理教育的有效路径也是一条救赎之道。教育可以塑造人,诊所教育有利于法律职业伦理的形成,而法律职业伦理一经形成便具有相...  相似文献   

18.
论教育伦理学的个体善与社会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门从伦理道德的视角对教育活动进行价值分析和行为导向的交叉学科,教育伦理是个体与社会教育伦理的有机统一。现代教育伦理在研究视阈上不仅要关注个体教育善的实现,而且应重视社会教育善的构建。个体与社会之教育善是个体与社会教育伦理把握教育世界的精神实践,两者都存在价值合理性根据,有其应然的一系列规范性要旨。教育伦理研究范畴的这一拓展,既是弥补传统教育伦理研究在作用范围上存在缺憾的需要,也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内在需要。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科学技术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日益提高,科学主义在中国呈现出勃兴的态势。科学主义与道德同属社会意识范畴,科学主义的勃兴无可避免地要对德育的存续环境、德育的问题域、德育的过程产生影响。为此,我们应在高校德育研究中重视科学主义勃兴的背景,为加强高校德育的地位和有效性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论网络伦理危机与高校德育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网络时代出现种种伦理危机,导致大学生的道德价值取向多元化、道德人格丧失、道德冷漠和虚伪,以及网络违法犯罪活动等.为此,高校德育要大力创新,培养网络道德主体,同时运用网络技术优势加强网络伦理教育,以适应网络时代的社会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