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央视百家讲坛名嘴两岸同课异构122位名师西子湖畔顺天道历届赛课代表人物名师工作室展示61节优课钱塘江边接地气2013年秋,"千课万人"推出语、数教师"五力修炼"主题活动,赢得了一线教师的广泛认同与强烈共鸣,普遍意识到"五力"是一个教师成就学生,超越自我的五项重要修炼。2014年春,为持续深化主题研讨,进一步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淬炼教师实践智慧,将更深层次安排报告、互动、说课、评课、辩课、聊课,聚焦前沿,演绎深度,以全新的创意点亮一线教师的课程梦想。  相似文献   

2.
梦想课程的核心理念包括"问题比答案更重要""方法比知识更重要""信任比帮助更重要"。发展素养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帮助孩子自信、从容、有尊严地成长是真爱梦想的使命。一周一节的梦想课成为孩子们的最爱,在梦想课程的实践过程中,和孩子一起体验了梦想课程"多元、宽容、创新"所带来的改变,也尝试着把我的语文课上成梦想课。怎样把梦想课程理念与语文学科教学有效地融合呢?  相似文献   

3.
<正>从大黄蜂、擎天柱到玉兔号登月车,汽车永远是存在于孩子们梦想里的一个永恒话题,在北京市十一学校一分校的教学楼里,就有着这样一间追逐梦想的教室—汽车设计教室。课程开设之初,不少学生可能仅仅是看到了"汽车"两个字,抱着"玩"的心态选了这门课,觉得这门课就是来玩汽车模型而已。但是,随着课程的逐  相似文献   

4.
在美术教育中,教师只有围绕以人为本的课程核心,把握立足课堂和面向全体两个重点,营造生动自由的课堂氛围,关注记录学生的成长状态,建立学生美术成长档案,广泛开展美术展示和交流活动,才能成就学生的人生梦想;而教师也在积累课程资源、加强专业研究的过程中,提升专业能力,促进专业成长,成就自己的教育梦想。  相似文献   

5.
基于上海高考改革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新要求,介绍了"美丽·化学成就"实验选修课的开设背景、课程设置、课例分析等内容,并对课程实施的结果、创新点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反思,为新形势下化学学科实验教学和课程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6.
音乐是美的艺术,而音乐课是向学生传播美的最好途径。如果我们的音乐课不能使学生喜爱。不能成为发自学生内心的需求,那么任何所谓的"音乐学习"对学生们来说都是没有意义的。我们应该让学生次次带着浓厚的兴趣走进音乐课堂,让学生时时保持一种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让"音乐"课成为"音乐"(快乐)课,从而放飞音乐的梦想。  相似文献   

7.
现在的我们正处于一个社会科技发展突飞猛进的时代,网络科技遍布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微博、微视频、微信、微课软件等可以看出,我们正在经历一个"微"时代,各种"微"工具的出现不仅提高了我们的生活效率,还给某些领域注入了新的元素。其中,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资源不仅推动了教学方法的创新,还给课堂带来了全新的活力,得到了学生和教师的一致认可和好评。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灵活有效地应用微课资源,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在课堂上对信息技术知识学习的热情,改善了以往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枯燥的教学模式和课堂氛围。本文在分析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理念和微课资源应用现状的基础上,对微课的两大特点进行论述,进一步探讨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微课的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需要自己的梦想,中国梦想需要兑现的力量。"中国梦"教育就是教育工作者兑现中国梦想的一种自觉担当。在基础教育学校,"中国梦"教育有着契合学生身心发展、统一学生思想认识和培养学生责任担当的独特意蕴,同时也赋予人们关涉"中国梦"的现实基础、基本内涵和实现路径等具体主题,并具体表现为国情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责任道德教育的专门任务。灵活选用或者综合应用单独设置校本课程、实施学科教学渗透和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的课程实施方式,有助于我们逐步并富有成效地深入推进"中国梦"宣传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9.
讲活、讲好职业道德课,离不开许多方法、技巧和艺术,但更离不开一个"情"字。只要我们对职业道德课充满真挚的情感,以"情"驾驭教学的全过程,真情把握课程性质,深情培养学生情趣,动情调动学生情感,激情启发学生心智,我们就能在普遍看重专业知识和技能课的高职教育领域里影响学生的认知和情趣,更好地发挥职业道德课的导航作用。  相似文献   

10.
梦想课程包括阅读梦想、艺术梦想、科技梦想和旅行梦想等方面,它基于学生短板,打破学科界限;基于学校核心理念,实现螺旋式渐进;基于场馆建设,深耕个人意义,力争用学科精神让学科"站"起来,用人文精神让学生"站"起来。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