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人风采     
杜常顺,男,汉族,1963年12月生,中共党员,历史学博士、二级教授,硕士生导师,青海省优秀专家。2009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0年入选青海省高校“135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学术领军人才)。现任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院长、青藏高原文化研究所所长,兼任青海省志编纂委员会委员。是青海师范大学省级重点学科历史学学科暨专门史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学科的带头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中国古代史教学团队”和省级精品课程“中国古代史”课程的负责人。  相似文献   

2.
结合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学术团队发展计划”,本文简要分析“创新团队”的含义,并从创新团队建设的特点、意义、关键因素、评价指标等角度,分析如何更好地建设创新学术团队。本文指出,发现、培养和选定合适的学术带头人是创新学术团队建设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
徐春浩 《河南教育》2010,(11):27-28
"‘瓦斯预测与治理’教育部创新团队完成了研究任务,实现了预期目标,同意通过结题验收,综合评议为‘优秀’。"日前,教育部科技司组织召开了河南首个教育部创新团队——河南理工大学“瓦斯预测与治理”教育部创新团队结题验收会议。  相似文献   

4.
《青海教育》2011,(9):20-20
受教育部委托,省教育厅组织专家组对入选教育部2007年度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的青海大学水利电力学院解宏伟教授主持的“高海拔高寒地区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温控仿真计算研究”项目、青海师范大学化学系陈元涛教授主持的“青海湖现代环境监测及平台建设”项目进行了结题验收。  相似文献   

5.
石油大学(北京)油气井工程国家重点学科,高德利教授带领的“井下力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创新团队,近期顺利通过由两院院士组成的专家组的评审,首批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欣喜中的高教授依旧保持着惯有的冷静:“这既是荣誉,更是责任,惟有加倍努力,才能不辜负国家的期望和信任。”  相似文献   

6.
学人风采     
李晓华,男,教育学教授、在读博士,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生导师,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课程学术委员会理事,教育部高校专业委员会专家库成员,新蕾基金会常务理事,《西部教育报告》杂志编委,教育部农村寄宿制学校校长国家级远程培训指导教师,“青海省人才小高地”建设项目主要成员,青海省骨干教师,青海师范大学优秀教师。现任青海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常务副主任、青海师范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  相似文献   

7.
沈祖芸 《上海教育》2004,(9X):22-23
“高校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实施方案今年6月出台.这项代表教育部最高层次的计划不仅对支持对象分层,还首次将“创新团队”列入对优秀人才群体的支持项目,并规定每年从高校中遴选60个团队.资助期限3年.每个团队资助经费达300万元。  相似文献   

8.
白瑜 《神州学人》2007,(7):20-21
杨肖娥,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环境修复与生态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植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005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成为创新团队的领头人。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研究论文近200篇,其中被SCI收录论文70多篇,科研成果曾荣获国际水稻研究所“世界杰出青年妇女水稻科学研究奖(全世界5名获奖者之一)、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进步二等奖等。  相似文献   

9.
学人风采     
乔益洁,女,汉族,1963年生,陕西西安人。1985年毕业于青海师范大学历史系,1988年取得中国近现代史硕士学位。现为青海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副院长,教授,青海师范大学社会创新研究中心副主任。省级优秀教师,校级教学名师、师德标兵。兼任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学学会理事。2006年以来,乔益洁同志带领教学团队进行社会工作专业教学改革,特色鲜明,影响广  相似文献   

10.
《青海教育》2010,(12):13-13
11月5日至10日,支援青海留日博士专家服务团一行6人第九次访问青海。博士团一行分别与青海大学、青海师范大学、青海民族大学的领导、教师和科研人员进行了座谈,并按照教育部“春晖计划”项目要求与各校教师进行项目洽谈、对接工作,共签署科研合作意向协议40多项。截至目前,我省高校被教育部批准立项的“春晖计划”项目共计100项,得到资助科研合作项目启动经费257万元。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地质教育》2012,21(1):178-178
“长江学者和科技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又称“教育部创新团队”,2004年6月启动,是专门面向高等学校科研创新团队的发展计划,旨在加快建设以中青年教师和创新团队为重点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促进跨学科合作,形成高水平科研创新团队。学科领域分为21组,其中第4组资源环境组包括地理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矿业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学科。2011年“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资源环境领域入选团队名单为: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的构建与培养是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环节,对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养起着积极作用。生物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生物技术专业中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的构建与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着重阐述了青海师范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的现状及实践效果,以期为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的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根据教育部《教育部财政部关于立项建设2008年国家级教学团队的通知》文件精神,南昌大学理学院朱传喜教授申报的“公共数学教学团队”于年前被确定为国家级教学团队.教育部将资助30万元给予重点建设。  相似文献   

14.
今年,教育部将结合高水平大学建设全面启动“高校科技创新工程”,建设的重点是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和创新团队,工程实施中,中央财政投入主要用于创新平台和创新团队建设。高校将充分利用新一轮“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实施和“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契机,整合资源,加大国家实验室、国家科学中心、大学研究院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力度,组建高校国家实验室,加强学科交叉,完善区域布局,进一步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今年,教育部还将启动“高层次创新性人才计划”,把高水平学术带头人的培养、吸引和创新团队的建设作为高校发展战略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陈巍 《青海教育》2008,(9):23-23
8A11日上午,2008年教育部援助青海省中小学教师培训计划启动仪式在青海师范大学隆重举行。本次培训教育部安排300万元师资培训专款,青海省1500名教师将参加这次培训。  相似文献   

16.
“高校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实施方案今年6月出台,这项代表教育部最高层次的计划不仅对支持对象分层,还首次将“创新团队”列入对优秀人才群体的支持项目,并规定每年从高校中遴选60个团队,资助期限3年,每个团队资助经费达  相似文献   

17.
《中国教工》2009,(11):34-34
目前,教育部财政部确定北京大学“普通化学本科主干基础课教学团队”等305个教学团队为2009年国家级教学团队,并就项目建设下发通知。  相似文献   

18.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12,(5):2+131-F0002,F0003
林振山,男,汉族,1955年7月出生,1980年毕业于我校物理专业。后获得北京大学大气环境与大气物理专业博士学位,先后受聘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政府津贴,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核心成员,曾获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基金”、入选江苏省“跨世纪学术带头人”。  相似文献   

19.
质量工程背景下高校教学团队培育与建设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教育部开展了新一期质量工程项目建设工作,由此“教学团队”被列入到质量工程建设项目中来,而且成为各高校落实教育部质量工程工作的重点。本文主要从“教学团队的内涵”、“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的重要意义”、“高校教学团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等三个角度对教学团队建设工作展开论述,并尝试提出高等学校教学团队的培育与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20.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从1979年3月复刊,至今已经十年了。《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的前身为《青海师范学院学报》,最早创刊于1960年,出版两期后,终因经济困难被迫停刊。1965年以后,改为《青海师院》,连续出版了数年,但因“文化大革命”的干扰和破坏,学术研究遭到严重的摧残,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再次停刊。直到1978年教育部召开全国文科高校座谈会,拨乱反正,明确了学报的性质和地位,在此基础上,《青海师范学院学报》正式复刊。1984年,改名《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复刊以来的十年,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方针政策指引下,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双百”方针、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