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中生的主观幸福感与心理控制源以及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量表法以146名高中生为被试研究了主观幸福感、心理控制源和社会支持的关系。结果:内控个体比外控个体体验的幸福存在显著差异,而社会支持、心理控制源对主观幸福感的标准回归系数显著。结论:(1)相关分析表明,主观幸福感和社会支持显著正相关。(2)内控的个体比外控的个体体验更多的幸福,而且差异达到了显著性水平。(3)回归分析表明,社会支持、心理控制源对主观幸福感的效应都达到了显著水平,而且社会支持的作用要更大。  相似文献   

2.
元认知与思维品质关系性质的相关、实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正>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它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元认知知识(即个体关于自己或他人的认知活动、过程、结果、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知识);二是元认知体验(即伴随着认知活动而产生的认知体验或情感体验);三是元认知监控(即个体在认知活动进行的过程中,对自己的认知活动积极进行监控,并相应地对其进行调节,以迅速达到预定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快乐和谐”教学中的快乐属于心理学的情感范畴。更明确地说,它是一种情绪。作为情绪,快乐由表情行为(情绪发生时个体身体外部的变化),生理反应(情绪发生时个体身体内部的变化)和主观体验(情绪发生时个体自我感觉)三个方面要素组成。它往往以某种状态的形式存在,称为情绪状态。而这种情绪状态易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起伏,表现出情境性和波动性的特点。除此之外,情绪还有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之分。积极情绪与个体发展和社会利益相符,  相似文献   

4.
如果说去年的《怀想天空》是贵族的“呻吟”,那么今年的“好奇心”则显平民化,朴素、纯洁、本色,关照现实生活.关注心理体验,有利于调动考生的生活阅历和情感积累,有利于写出个体感悟和独到思考,它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精神,“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相似文献   

5.
关于提高大学生哲学修养的若干断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提高大学生哲学修养的若干断想秦裕芳“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哲学是一个民族、乃至民族个体的灵魂。无论是思维机制的健康确立、发展,还是个体在社会生活、社会交往中锻造自己的精神风貌,净化、升华自己的内在情绪体验,或者更通俗地说为了艺术...  相似文献   

6.
一、学业负担的含义和类型 有的学者指出学业负担的含义是人类个体以个体经验的方式,在对人类经验吸纳、加工以认识和适应生存环境的过程中,对认定的目标、承担的任务和责任所带来的压力的一种体验,以及为此而消耗的生命。体验是主观的,消耗(生理、心理、时间)则是客观的。有的学者专门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剖析,他对学习负担的类型作了分类。  相似文献   

7.
1.问题提出.自尊(Self-Esteen)是个体在社会比较过程中获得的对于自己的价值、长处、重要性总体上的情感评价体验,是对自我的态度体验,也是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是指来自家庭、亲友和社会其他方面(同学、组织、团体和社区等)对个体的精神和物质上的慰籍、关怀、尊重和帮助.自从上个世纪50年代社会支持作为科学专业术语被正式提出以来,社会各个群体的社会支持状况及其对个体身心健康和其它情绪情感的影响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王卫平 《中国德育》2007,2(9):26-29
幸福感是个体对自身存在的一种积极情绪体验,是从整体上对生活感到满意的一种心理状态。由于种种原因,幸福感的日益弱化已成为严峻的社会现实,直接影响到个体对自身和社会的积极认同。幸福感丧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文关怀的缺失。为此,有必要建立人文语境下的幸福观。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程标准》使用了较多的“经历……的过程,获得……的体验(感受)”,可见,数学学习离不开个体的体验。学生体验学习,是用心去感悟的过程,在体验中思考、创造。这样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0.
一、中日两国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特点及比较 1.中国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特点分析 (1)中国的学校体育教学注重社会需要与个体需要相结合 学校体育的作用,首先是通过对从事体育活动学生个体的作用来实现的,学生具有自觉的主观能动性,只有当个体需要能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和满足,才能更深切体验到体育运动的价值,从而以最积极的态度,真正自觉主动地投入.目前,我国在社会需要与个体需要相结合的问题上还缺乏必要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指学生从事有明确数学目的活动,获得的一种感性认识、情绪体验和应用意识(具有个体认知特征的隐性知识)。这种感觉和体验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个体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加深理解、促进迁移、优化认知和情感激励的功能。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将“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提高到同等...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提出 责任心(responsibility)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内化社会公认的规范,逐渐形成责任意识,产生相应内心体验,表现出某种态度,然后外显为责任行为,这样就形成了不同的个体的责任心。  相似文献   

13.
一、问题的提出本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随着认知理论在教育实践和教育研究中逐渐占据主导地拉,对学习的认知过程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的探讨也愈益深入(Mayer,1992)。元认知(metacognition)一般被定义为个体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和认知策略的知觉,并能使个体主动地掌握、控制和监控自己的认知过程。包括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体验两个方面,前者指个体获得的有关认知的知识,后者指有关认知活动的认知体验或情感体验(Flavell,1976)。元认知在解决问题和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对自己认知活动的自我反思(self—reflection)(S…  相似文献   

14.
教师职业认同是教师对其职业及内化的职业角色的积极认知、体验和行为倾向的综合体,它是教师个体的一种与职业有关的积极的态度.社会支持包括客观支持和主观支持.客观支持为客观的、可见的或实际的支持.主观支持是主现的,体验到的或情感上的支持,是个体在社会中受尊重,被支持、理解的情感体验的满意程度.中小学教师职业认同程度决定着社会...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个体资源(本)是导致个体社会分化的基础,社会标准选择倾向是导致个体社会分化的依据,社会匹配是导致个体社会分化的关键。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应建立合理的社会匹配机制, 确定推动社会发展的社会标准选择倾向,制定满足社会个体追求占有资本和社会匹配的社会措施。  相似文献   

16.
教育价值概念的历史考察与理论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教育价值概念是教育价值理论体系中的首要问题。在历史上,教育价值主要指某一学科知识的价值,而今天所说的教育价值指的是整个教育系统的价值,即教育作为社会系统中的一种客体,对社会主体和个体主体的发展需要的一定满足(适合、一致、促进等)。教育对个体主体身心发展的需要的满足是教育的本体(内在)价值,教育对社会主体的发展需要的满足是教育的社会(外在)价值,二者都有现实价值与理想(或未来)价值之分。教育价值与教育本质、教育目的、教育功能之间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7.
情绪(emotion)是一种由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包含体验、生理和表情的整合性心理过程。它是人脑的高级功能,保证着有机体的生存和适应,对个体的学习、记忆、决策等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元认知(metacognition)这一重要概念最早是由弗拉维尔(Flavell)提出的,他认为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即个体对思维活动的自我体验、自我观察、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它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个部分,元认知知识是有关认知的知识,即关于个人的认知活动以及影响这种认知活动的各种因素的知识;元认知体验是人们在进行认知活动时伴随而生的认知和情感体验;元认知监控是指人们在进行认知活动的过程中,对自身认知活动所进行的积极的、自觉的监视、调节与控制。而元认知能力就是在这三种成分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具体的讲就是建立在一定的元认知知识和体验的基础上,对自身的认知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高级能力。  相似文献   

19.
“小学角色教育模式建构研究”是国家教育部“十五”规划课题。这一德育模式主要是通过学生的角色扮演、角色承担、角色学习、角色体验、角色认知和角色冲突等为方法,解释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通过团体和个体相互影响的一种道德教育的应用新理论。其目的是个体通过社会化,体验做人、做事的道德规范和道德价值,使儿童成为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合格的社会角色,即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20.
道德主体与道德体验都是以个体作为出发点,需要个体去亲历和遭遇。而个体的亲历和遭遇产生的体验是要冒风险的。如果社会风气不好,道德体验很可能会"种瓜得豆",个体的道德体验是由"社会博弈"而获得,难怪爱尔维修精辟地道出:"在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