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师发展的知识论路向将教师置于发展之外,这是一种教师"不在场"的教师发展观,生存论教师发展观使教师个体真正实现了"在场"于其发展的过程。教师发展的"生存论"转向意味着,教师发展从超验"天国"到尘世"生活"、从外在"型塑"到"自我"生成、从群体"规范"到"个体"意义。  相似文献   

2.
职业教育改革,关键在于职业教育的师资建设。"双师型"教师建设,经历了从"双师型"教师到"双师型"结构教师团队的曲折历程,当前"双师型"结构教师团队建设之中存在着瓶颈问题,应探索一种新型的"双师型"结构教师团队的建设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采用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手段进行"填鸭式"教学,注重教师上好一堂课,学生画好一幅画。教学过程中教师很少顾及学生的差异,采用了"一刀切"、"一锅煮"的方法进行教学,这样虽然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教学效果却很不理想。  相似文献   

4.
校本教研是推进新课程实施的有效途径。反思过去的校本教研活动,教师大多充当"看客"和"坐客"而已,没有什么收获。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激活所有教师参与教研的激情和主体意识,万安县实验小学2010年上半年,创造性地开展了"全员动态"校本教研活动。这个活动是一种激发全体教师积极主动参与且全程角色不确定的"动态"校本教研新模式,该模式极大调动了全体教师参  相似文献   

5.
成立短短一年多,中心已经服务教师两千余人次,并入选了全国30个"十二五"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的名单,成为首批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国家队"的一员。  相似文献   

6.
课堂是教师教书育人的主阵地,每一位教师都希望把课上好。本文从听课者的角度,分析了一堂Flash动画编程课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探讨了"趣"、"实"、"活"对于课堂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建构主义"影响到我国后,受到某些学者的热捧,逐渐形成了一股建构主义思潮。国内一些学者用建构主义来研究教师知识以及教师专业发展,认为教师知识在于教师个体在教学实践中建构,因而出现了两个误区:一是以是否直接有益于课堂教学实践作为知识价值判断标准;二是将"教学"知识代替"教育学"知识。对于这些误区,我们要予以重视,从理论上辨清建构主义真相,全面促进教师知识发展。  相似文献   

8.
"教师""团队""成长"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教师因为团队而获得成长,二是团队因为教师的成长而获得不断提升,教师与教师,团队与教师都是相辅相成,互为影响的。一个团队好比是一个森林,每一位教师就是森林里的每一种植物,把自然界的"共生效应"运用到团队管理中,幼儿园才会成为充满生机的绿色森林氧吧。  相似文献   

9.
冯卫东 《江苏教育》2014,(10):76-76
王坚是一所普通初中学校的政治教师、教科室主任。在教师出书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的今天,他也出了一本堪称"奇书"的好书。说它"奇",是因为它善于"穿越",一是"穿越"于电影与课堂教学之间,二是"穿越"于初中各科教学之间。很少有一线教师像王坚那样熟悉无数电影,熟悉许多学科,并且对上述领域的许多关系有那么独特、深刻而又富有价值的感悟与把握。王坚写的实际上是一本"类比教学论"——用电影艺术来"类比"课堂教学方法的教学论,至少在这个具体问题域中,王坚是有开创性的。人们提倡教师要努力成为“学者型”教师,王坚就是这样的教师。  相似文献   

10.
建设一支强化技能性和实践性教学要求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提高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拟对"双师型"教师的提出进行了追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双师型"教师内涵展开了辨析,指出"双证+双能"是"双师型"教师的合理表述,"双能"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和难点;同时通过分析阻碍"双能"培养的因素,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1.
曹周天 《文教资料》2011,(19):54-56
"文道统一"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原则,特别是在新课程实施以来,越来越成为教师关注的问题。本文在分析"文道统一"内涵的基础上,从教学环节和教授文本类型两个层面对这一原则的运用作了一些思考,以使教师加深对"文道统一"原则运用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走过一段快速发展期,我校"友善用脑"教学研究渐渐步入瓶颈,改革难以有效推进。问题还是出在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上:新进教师缺乏实践,空有一腔热情却入门不得;接手新班的教师求简求快,重返"教"堂;年长教师因袭陈法,变革困难……经过反复的思量与研讨,参照教学竞赛磨课的经验,我们想出了"一课多上,都上一课"的教研方式。  相似文献   

13.
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倡导德育为首,提倡"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事实上,在具体工作中许多教师只把它当作一句口号,大多数人认为德育工作主要是由班主任、德育处、校团委负责,并没有真正落到每个教师的身上。而南浔区"学生成长导师制"的实施提出了"教师人人是导师、学生个个受关爱",真正落实了"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并让每一位教师从心理健康教育着手,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施教。  相似文献   

14.
《基础教育课程》2011,(1):27-28
成果名称:区域"课堂教学改进计划"的实施 申报单位:上海市浦东新区教育局 团队成员:郭嵘、赵连根、周增为、恽敏霞、唐水明 2004年9月,新学期开始,一项涉及浦东新区全体中小学教师教学生涯的重大变革正在悄悄进行。上讲台任教的每一位教师,聚焦教学,必须制定"课堂教学改进计划"。这一硬性规定,一下子把教师推到了教学改革和课堂革命的"风口浪尖"上。  相似文献   

15.
师德修养是师德成长的本质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师德",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全社会对教师的殷切希望和要求;二是教师自身把这些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逐步内化为自己的道德品质。前者被称为"师德规范",后者被称为"师德修养"。"师德修养"的形成和提高,被称为"师德成长"。我国2008年又一次修订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新规范在具体内容上得到了充实,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笔者认为,师德规范只是师德成长的外在标准,师德成长本质上是教师的自我修养。  相似文献   

16.
邹虹 《考试周刊》2009,(52):83-84
传统外语教学多以教师讲授,学生接受为主,这既不符合当今教育"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又难以提高学生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任务型教学"是教师以"任务"的形式组织课堂,通过将真实的社会活动引入语言学习中,达到让学生实际使用目的语的一种教学方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传统的教学角色已经发生了转变,担任了教学的"管理者"、"设计者"、"促进者""咨询者"、"参与者"和"评估者"等多种角色.本文探讨了"任务型教学"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和由此产生的教师角色的转换,旨在更好、更有效地发挥教师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促进外语教学.  相似文献   

17.
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曾经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幅漫画,画的是两个学生计算一位教师讲课中的口头禅:"嗯"70个、"这个"97个、"啊"143个。此画意在讽刺有些教师课堂用语的不良习惯,说明教师的教学语言不美。这应引起广大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的重视。语文是教师进行教学,向学生传达信息的主要工具。教师语言素质的优劣关系着教学效果的好坏。  相似文献   

18.
姚佩民  王宏伟 《学子》2012,(10):19-20
新形势下,时代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教师的自我调控水平又是其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那么,在日常工作中,教师该如何适应时代的发展呢?怎么样才能促进自己不断成长呢?笔者认为,应增强以下"三大意识"。一、平等首席者——教师意识意识自控首先要求教师对自己身份一种客观、正确的定位,特别是"平等首席者"意识,这一教师意识的定位是搞...  相似文献   

19.
马梅 《考试周刊》2012,(27):81-8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对教师有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即教师应该从"经验型教师"、"工具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研究型教师"转变。只有不断反思、不断思考,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教师才能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成为研究型教师。  相似文献   

20.
刘冰 《文教资料》2011,(17):131-132
在调节幼儿的"失范"行为时,教师策略以规范—控制性行为为主导,教师在处理一个"失范"情境时使用的策略通常不止一种,而是一个策略群,教师策略应具有灵活性。本文对教师处理幼儿失范行为的策略进行了探究,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