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基于我国高职教育第三次改革目标(工作过程的本位课程改革目标)提出的培养学生职业竞争力的背景下探讨高职体育课程改革思路,研究认为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职业体能、社会适应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创造能力为出发点,并结合高职院校各专业学生的特点以体育教学和组织为媒介提高学生上述四种能力的建议,以期为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建设的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办学特点是为社会培养应用型的人才.但是目前存在着高等职业教育目标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教育、实践能力和改革创新等方面的探索较少,高职体育课程建设的改革在当前是一个盲点.根据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提出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创新的关键是:"健康第一"、"以学生为中心"、"终身体育";体育课程教学的顺利进行,必须取得学校各级部门的支持,完善体育的硬件设施;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个性与职业协调发展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3.
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及自身多年的武术教学经验,探索武术教学对高职院校学生体育实践能力培养的影响.高职院校武术教学不但提高了学生从事体育运动和身体锻炼的能力,而且增强了学生体育娱乐和体育观赏的能力.高职院校学生体育实践能力的提高不仅有利于"终身体育"和"全民健身"的贯彻和落实,而且有利于武术教学在高职院校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赵立勇 《体育博览》2011,(7X):71-71
高职院校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而体育教学在职业能力的培养中又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介绍了体育教学在职业能力培养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培养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龙宇 《湖北体育科技》2009,28(4):458-459
职业技术教育是以培养技术劳动者为目标,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适应广泛就业需要的职业素质教育。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有其特殊性,其实施与学科专业、就业工种有着最直接、最密切的联系,考虑到学生未来从事职业所应具备的职业特殊职能、技能和心理素质,高职院校实行实用性体育教学,提高体育教学为专业服务的意识,已成为体育教学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以就业为导向视野下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高职学生今后职业能力的需求,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高职体育教学的改革应以学生今后的职业特点为出发点,以实用性为核心,同时加强职业保健知识的传授及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和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马勤 《当代体育科技》2020,(8):140-140,143
当今社会充满竞争,具备团队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是一个高职学生未来走出社会必备素质之一。高职院校作为为社会输送人才的基地,素质教育的开展,让体育教学显得尤为重要。作为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团队精神成为了广大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共同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立足于此,阐述团队精神的深刻内涵,分析高职院校下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含义、必要性、策略进行分析,希望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有所帮助。旨在通过本文的论述,能够为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可行性方向,全面提高学生团结合作能力培养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冬季体育教学观念转变,应当首先改革教学的培养目标,坚持以人为本,以"快乐体育"为基础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与冬季冰雪运动的职业技能型人才为教学培养目标。改革高职院校冬季体育教学内容,一般性冬季体育运动教学,应当选取丰富的教学内容,结合"快乐体育"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体育运动的能力;冰雪运动体育教学,因地制宜地选取可行的教学内容,培养切实满足冰雪运动产业急需的技能型人才。积极探索开发与创造教学环境与条件的新思路,结合我国北方高职院校教学实际情况,以北方冰雪资源优势为依托,采用自用与对外营业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冰场的使用价值,积极促进校企合作办学,发挥双方的人才与资源优势,使高职院校冬季体育教学向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将学校体育教学与应急避险能力教育相结合,寓应急避险能力培养于体育教育之中,是学校生命安全教育的一个崭新模式.本文探讨了高职院校体育课应急避险项目的设计的目的等,并阐述了高职院校应急避险能力养成教育的路径设计.  相似文献   

10.
崔柯 《当代体育科技》2020,(10):137-138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专注培养实用型人才,重视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以及实际操作能力,满足社会对实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传统体育教学中的问题不断凸显,很难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也不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高职院校在体育教学中,不仅要教授学生专业的体育知识,也要将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职业技能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针对学生的专业制定体育项目,促进学生体育能力的多方面发展,为未来的社会工作作铺垫。目前高职院校在体育教学中,忽视学生体育素养和职业能力的培养,需要及时改进,制定合理的措施,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和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我院的体育教学现状,提出在我院开设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的教学构想,旨在为医学院校体育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研究运用了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等方法,以高校体育教育要强化体育意识,树立健康第一思想为引线,着重探讨了五邑大学学校体育的发展思路:要科学引进新人,合理配置人才结构;强调以育人为本,优化体育教学模式,扩大体育必修课的宽度,技能、体能类课程全面发展;增加体育公选课的选课范围,施行请出去引进来政策。同时,要积极发展特色课程,尝试引入新课程等。  相似文献   

13.
体育课程思政资源是高校全面推进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深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保障。构建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共创共享模式,目的在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强化体育思政的育人效果保驾护航。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系统探讨了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发掘过程凸显的核心问题及模式构建路径。认为: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发掘配置过程存在发掘方式单一、资源配置不协调、共享路径不通及共创能力不足等问题。在构建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共创共享模式时,需要立足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目标与要求,聚焦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内容与特点,深入发掘体育课程教学中蕴含的内涵要素,持续创新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共创共享机制,对机制运行质量、育人实效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督测评估,同时探索有效的支撑保障方式,进而提升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资源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14.
依托学校体育构建社区体育体系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终身教育与终身体育的实施过程中,学校体育应当发挥更大的作用,不仅仅是面向在校学生,而且要将学校体育的功能扩大化,去影响社会。立足这一观念,文章分别从当前社会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学校体育在服务社区体育建设上的优势以及依托共建的双赢局面等角度出发,分析了当前依托学校体育构建新型社区体育体系的原因,希望能够对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的发展有所贡献,使二者在相互依存、相互扶助中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文献检索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认为课外体育锻炼是体育课的有机构成。体育俱乐部是理想的课外体育锻炼管理模式。提出应把课外体育锻炼融入体育课程,构建课内外一体化高校体育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6.
高校学生的健康教育与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王慧丽 《体育学刊》2003,10(1):95-97
高校体育课的性质随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社会的不断发展,发生了重大变化,终身体育的思想将成为主流。实施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高校体育课程的模式、课程的类型结构都要适应这些变化,使“终结体育”向“终身体育”转变,使体育教学的竞技化向健身化、娱乐化、兴趣化方面发展,使学生从总体上了解体育的本质、体育锻炼对身体和心理的良好影响,使学生获得终身锻炼及终身受益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2002年世界卫生日主题给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世界卫生日的主题是体育锻炼,结合我国的体育教育现状,我们可得到如下启示:①关注学生健康和体质状况;②树立“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体育教育指导思想;③以人为本,进行学校体育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18.
随着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持续推行,核心素养理念日渐深入校园,新的体育教学模式既要传授体育知识、技能,又要培养高素质人才。作为体育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情感需求,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更好地增强体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这就要求实施深度教学。因此,本文首先介绍深度思维课堂教学的特征,然后讨论研究体育深度思维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要求,以及体育教学中深度思维课堂教学模型的设计,最后以微视频资源为例,深入探究体育深度思维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双师型”职教人才培养模式中体育课程教学目标、特色与主要内容,认为应将职技高师的职业技能、师范教育和体育教学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体现职技高师公共体育教学的特色,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双师型”职教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20.
东锋 《体育科技》2011,32(2):118-121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及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江苏省独立学院的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现状进行研究,提出独立学院体育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应从人本的意义上去构建合理的体育课程结构体系、整合优化设计新型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并以学生发展需求特点为导向,拓展新型教学内容、优化独立学院体育师资队伍结构、构建并完善多途径、多模式的考核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