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程资源是指课程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对于音乐课而言,开发具有地区、民族和学校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意义重大。《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  相似文献   

2.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全面实施“课程思政”的育人指导方针,对“课程思政”教学理念在音乐课中的融入进行多方面的探索。文章从课前准备、课程实施、课程反思三方面,挖掘日本音乐《樱花》、印度尼西亚音乐《星星索》中的中国传统音乐元素,以坚定学生的民族音乐自信和民族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3.
当前初中音乐课“音乐含量”比较低,突出表现为把音乐课当作一般知识课、唱歌课和音乐技能课,严重影响了学生音乐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因此,音乐教学必须在渗透必要的音乐知识、强化音乐情感体验、优化音乐的感受力和欣赏力等三个方面增加音乐课的“音乐含量”以真正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相似文献   

4.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在带来诸多益处的同时,也带来了文化一体化发展的负面影响.各国民族文化的生存发展面临极大挑战.新时期新形势下,“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课程的教学模式,需要重新思考.文章以后现代课程论的知识观为理论指导,提出了立足于“开放性”的“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教学思路和体现“多元化”的教学模式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我国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设置的音乐课程为普通音乐课,高中阶段将音乐课程设置为6个模块,其中“音乐鉴赏”为核心模块,而“合唱”、“声乐”等专门的音乐技能培训则被很多学校及音乐教师划为课外活动。针对这种课程设置,许多中小学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中面临着许多困惑。  相似文献   

6.
成功的音乐教育不是创造出一鸣惊人的物质财富,而是“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功用中国音乐有民歌、歌舞、说唱、戏曲、民族器乐五类分法和民间音乐、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宗教祭祀音乐的四类分法,前者属于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后者属于中国传统音乐大学非音乐专业开设民族音乐课,可以引导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民族民间音乐不同风格的音韵之美,了解和体会各地各民族的不同文化之魂,弘扬中国民族音乐。  相似文献   

7.
现代的中学生特别喜欢流行音乐,通过流行音乐的导入,使流行音乐与教材音乐结合,让学生更喜欢上音乐课,我主要从流行音乐中的戏曲元素,古典元素,民族元素,外国音乐元素等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8.
张倩 《小学生》2010,(7):57-58
兴趣是学习的基础。立足实践,我建立了一种以主体性、创新性等为特征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开放式音乐教学模式,使课堂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都具有开放性。变过去由教师指导下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和自主活动,让学生在经历音乐实践过程中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以满足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表现”和“自我发展”的需要。让学生成为学习音乐的主人,让音乐课真正地“活”起来,让音乐课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9.
音乐是情感的摇篮,音乐课更是一门传递美的课程。为充分体现音乐课特点,挖掘音乐课的内涵,本文从美的环境,让孩子向往音乐;美的教师,让孩子亲近音乐;美的教学,让学生体验音乐和美的欣赏四个方面进行阐述,真正把音乐之美带给学生。  相似文献   

10.
高校音乐教育是培养高水平音乐人才的重要手段,高校音乐专业是分化和深化音乐人才培养的教育根基,高校各类音乐课程是优化音乐人才培养质量、实现音乐教育目标的核心条件和必要路径。文章基于4953份“高校音乐教育现状调查问卷”,系统分析了高校音乐类课程思政建设“四重四轻”的现状特征和突出问题,以培养新时代“德艺双馨音乐人才”为根本任务,从双育共进、守正创新、文化浸润、师生共享四个核心维度,探寻协同推进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有效融合的支撑维度,立体构建音乐课程思政的建设目标。基于构建的音乐课程思政四个目标,分层分类设计五条具体实施策略,为推动新时代音乐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