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魏晋时代,可以说是中国古代酒风最具规模的时期,饮酒的名士层出不穷."竹林七贤"中的刘伶,嗜酒如命,堪称"饮坛北斗",而且写就了著名的酒文<酒德颂>而扬名至今.<酒德颂>虽是一篇短文,但其中却有深刻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2.
从人类文明的高度来看,近一百多年来的中国历史无疑是世界历史上一个风云激荡的伟大时代,是四分之一的人类走向现代化的伟大历程.有历史学家将这一伟大的历史进程形象地称为"历史三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百多年的中国历史浓缩了西方自地理大发现之后几个世纪的历史进程.无论是历史的亲历者还是后人,都有义务记录下这一悲壮甚至惨烈的历史大变局,为历史留下宝贵的见证.但是,长期以来,国人用影像记录历史的意识并不强烈.在中国电视史上,纪录片长期以来与历史学并没有多大关系.直到进入上世纪90年代,纪录片创作者开始将历史题材纳入创作的视野,<毛泽东>、<邓小平>、<百年中国>等一批文献纪录片都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一些电视人开始考虑用影像表现历史的可能和途径.这样,历史学家们早已提出的"影视史学"开始引起他们的注意.  相似文献   

3.
中国纪录片路在何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嘉  海燕 《传媒》2005,(1):34-35
纪录片在中国人的心中并不陌生,它以其纪实本性所固有的穿透力、震撼力,日渐赢得越来越多观众的心.然而,随着上个世纪<丝绸之路>、<话说长江>、<龙脊>等一批优秀纪录片创下的收视狂潮,随着中国越来越多纪录片栏目的昙花一现和前仆后继,中国的纪录片成长之路也越来越迷茫.在中国纪录片不断普及不断获奖的时候,中国电视纪录片收视率的低下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本文就以探讨中国纪录片的发展之路为线索,结合中国市场化实际对中国纪录片走出困境、走向市场、走向世界做以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纪录片“真实再现”之理性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真实再现"最初是历史文献纪录片中偶尔采用的一种表现方法.随着纪录片栏目化的发展,使得"真实再现"开始在不少电视栏目中得到运用,据不完全统计,仅中央电视台几乎所有的纪实类栏目,如<科技博览>、<探索·发现>、<人与自然>、<走近科学>、<科学历程>、<见证>、<讲述>等,都不同程度地运用过"真实再现"的表现手法.那么,"真实再现"真的是无所不能的表现手法吗?还是突破纪录片最后一道防线的洪水猛兽?  相似文献   

5.
纪念"澳门回归祖国十周年",中央电视台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联合摄制了8集大型电视纪录片<澳门十年>,在中央电视台、澳门电视台以大覆盖、高频率、多语种向全球强势推出后,在全社会及海外观众中产生了热烈的反响.2010年1月,<澳门十年>即在云南腾冲举办的"人文中国"纪录片论坛暨中国电视纪录片盛典上荣获"系列片十佳"称号.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故事化叙事和学术视野两个方面,对大型自然生态类纪录片<森林之歌>进行个案分析,认为该作品的成功之处在于上述两方面的有机融合与紧密互动.作为一次"试验",本文认为<森林之歌>在纪录片价值的三个层面,即艺术价值、文献价值和社会价值,均能给面临发展困惑的中国纪录片提供丰厚的智性启示.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在我国新闻传播事业中,电视纪录片作为一种真实反映现实社会生活的报道手段,正日益受到观众的喜爱和欢迎,出现了一大批反映时代和社会变革的佳作.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开始,笔者有幸加入到电视纪录片的创作队伍中,先后拍摄了<求职半年间>,<乡村戏班>和<大厂>等一系列片子,把镜头对准普通人,通过记录生活中的故事来折射出变化中的中国.这些纪录片播出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获得了国家级和省级的各类政府奖.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社总编办在做好其他本职工作的同时,将图书宣传作为工作重点,与50余家报刊建立了工作关系,建立了一支比较稳定的作者队伍.三年来,每年发表书评、书讯、书摘等宣传文章皆在三百篇以上,2000年达四百余篇,其中有一半以上是书评.着力推出了"海外中国研究丛书"、"汉译大众精品文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丛书"、"邓小平理论研究丛书"、"科学与人文的对话丛书"、"大众文化批评丛书"、"女性新视野丛书"及<拉贝日记>、<回到马克思>、<中国诗性文化>等重点书;<好女孩上天堂、坏女孩走四方>、<收购中国>、<知识分子>、<妖魔化与媒体轰炸>、<中国表情>等畅销书.  相似文献   

9.
2007年11月12日,英国广播公司以<大历史写作的新人文纪录片>为题发表专栏文章,对近年来我国的电视纪录片创作与发展作了评价.文中谈到:"<大国崛起>是中国电视人首次用影像梳理500年世界现代历史,也是中国人首次透过大众传媒观看500年世界大国风云变幻.电视人用12集电视片构建一个窗口,透过它发现世界的坐标."  相似文献   

10.
2009年1月10日,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和电视新闻学院的众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就纪录片<我们的奥林匹克>进行专题学术研讨.<我们的奥林匹克>由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中央电视台联合摄制,是一部全景式展现中国奥林匹克运动的大型纪录片,该片以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的百年历程为参照,以人物故事命运的变迁为依托.体现了"奥林匹克影响中国,中国丰富奥林匹克"的主题.该片于2008年11月在意大利获得米兰国际电影电视节奥林匹克精神价值单元最高奖--荣誉花环奖,这是我国首次获得该项中国体育电视领域的最高奖项.  相似文献   

11.
2007年12月,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播出了一部反映我国森林版图的大型纪录片<森林之歌>,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这部由国家林业局投资1000万人民币拍摄的11集纪录片,首开中国自然类商业纪录片之先河.<森林之歌>共11集,每集50分钟.除了前两集"政论篇"外,后面9集"自然篇"为我们讲述了9个有主线、有伏笔、有剧情、有冲突、有主演、有背景,具备一切商业大片元素的故事."让动物和植物自己讲故事"是这部纪录片的主题,通过叙事,纪录片向我们展示了中国特有的野生保护动物,如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朱鹮、东北虎及长臂猿等.其中, <家园·云横秦岭>以秦岭深处的森林为背景,以金丝猴家族权力争夺的故事为主线,以其它动物的四季生存、繁衍为辅线向观众展现了秦岭自然风貌和秦岭野生动物原貌.  相似文献   

12.
2010年5月12日,由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张同道教授和中国传媒大学胡智锋教授担纲主持的<2009年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大学艺术楼会议室举行.来自国家广电总局、中央电视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电影学院、中国教育电视台、上海纪实频道、大陆桥文化传媒等业界学界的领导,以及中国视协纪录片学术委员会、中国广电学会纪录片研究委员会的专家、纪录片人等参加了发布会并对<报告>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13.
中国纪录片构建的"想象的现实"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往往体现在某些重要历史/现实的消失中,因此在某些重大、特殊、敏感、边缘化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上,大陆纪录片往往呈现一种"失语",而处在香港身份特殊的凤凰卫视恰恰在这一方面突破了主导意识形态的规制,开辟了新的话语空间.以<凤凰大视野>、<冷暖人生>等历史题材纪录片再度书写、建构人物/民族的历史,从而弥合了两岸三地华语观众之间历史意识的分歧,凝聚族群/国家的集体共识,强化了"现实从历史中来,并不断进入历史"的历史观,暗含了新世纪中国"和"与"同"的现实诉求.  相似文献   

14.
我于2002年至2003年在西藏拍摄了<中国本教孜珠寺>、<盐井>、<嘎玛.唐卡>.这三部片子先后获得了各种奖项,其中<盐井>获得了2008年中国青海首届国际山地纪录片节的最佳摄影奖和纪录片大奖的提名奖.<嘎玛.唐卡>获得了中国电视金帆奖的二等奖,金帆奖是国家设立的电视节目的录制技术质量的奖项.我想就拍摄中如何保证录制的技术指标谈谈自己的做法.  相似文献   

15.
<大国崛起>、<复兴之路>总导演任学安率原班人马于近日推出了纪录片新作<公司的力量>,这样一个由媒体人组成的团队用6年的时间锻造出了3部大型纪录片,由此也引发了我们对中国纪录片传播的不断思索.  相似文献   

16.
故事是文艺作品中用来表现主题的情节,它具备连贯性,富吸引力,能感染人.从纪录片诞生以来,它就注重"讲故事".纪录片的开山之作<北方的纳努克>自1922年诞生近百年来仍被放映,这部影片质朴的叙事手法是它至今仍能够吸引观众的原因之一.探索频道的神秘悬疑系列和历史人物系列纪录片在故事性上尤为见长.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则以"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开创了国内电视专栏的纪录片"讲故事"的先河.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知识分子似乎都有追问的传统,自屈原的<天问>开始,问历史、问社会、问现实.作为我国第一部全面真实反映国内水资源整体状况的电视纪录片,<水问>问的不是水,而是问我们这群有智慧生灵的人:危机何时到来?饮水能否安全?生灵是否安宁?江河如何安澜?水究竟属于谁?大国水网有多远?节水难在何处?水的答案在哪里?……在这一系列的追问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具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现代人对于人类未来、民族前途的隐忧.而电视纪录片<水问>以"反求诸己"的理念追问现实,其本身也是对纪录片创作范式的一次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8.
<今风细雨江湖·德建>(以下简称<德建>)是央视五套体育纪录片栏目<体育人间>推出的一部体育人物纪录片,曾获得第21届米兰国际体育电影电视节目体育纪录片评委会大奖.该片呈现的是一名普通少林寺僧人释德建为人免费看病、习武、授徒的僧侣生活以及回家探望病重父亲的生活画面.本文从叙事学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探讨其叙事特色.  相似文献   

19.
<筑梦2008>是我国首部纪录北京奥运会筹办过程的大型纪录片.影片运用了多线交叉、宏观与微观兼顾以及对比的叙述手法,以"鸟巢"的建造为核心,通过四个故事,以丰富、鲜活的人物和细节描绘出一幅中国人民共筑奥运梦想的动人图景.  相似文献   

20.
<又见梅兰芳>是中央电视台2004年推出的10集大型电视纪录片,它全景式地呈现了关于梅兰芳的历史记忆,从影像修辞和精神实质上做到了对"美"和"幻想"的共同诠释,为文献纪录片提供一种有价值的创作范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