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七年"文学创作受特殊社会政治环境影响和政治意识形态规约,有人说中国文学现代性追求在此是断裂的。《青春之歌》是其中的经典之一,重读文本,发现作品中依然有新文学现代性追求的因子,由于战争、革命和改造等主题的深入使其呈现出"本土化"现代性特质。尤其是林道静形象,在文学创作空间逼仄的时代,依然放射着人性的光辉,而对人性的书写一直是新文学现代性的追求。  相似文献   

2.
电影《致青春》是一部以青春爱情与青春群体为主要叙事对象的青春题材电影。影片通过爱情故事的艺术化再现,为观众再造了一个乌托邦的青春美梦,以感性缅怀青春;通过青春群体的成人化观照,让现世中的人类群体深省自身生存状态,以理性审视青春,从而辩证阐释出青春的残酷特质,以此实现导演"致青春"即是"告别青春、走出青春"的意识形态书写。  相似文献   

3.
青春文学以青少年的成长历程为主题,谱写一代代青春之歌,在网络文化和网络语境中成长起来的"80后"作家的"残酷青春"叙事现今已不再符合读者的审美趣味。日益加剧的狂欢化、游戏化的网络消费文化,泛娱乐化的碎片阅读,在后现代语境文学逐步走向产业化的浪潮中,"微笑青春"小说以轻松幽默的笔调书写青春,为深陷现实和媒介焦虑中的读者大众解压,成为青春叙事的新转向。青春网络作家缺乏生活经验,大都只困于个体经验的"小我"创作之中,缺乏"大我"精神,其叙事或过于残酷,或过于美好,作品的真实性有待推敲。  相似文献   

4.
春树,1983年生,北京女孩。 2000年从北京某中学退学后开始 自由写作,被"诗江湖"论坛称为 "最年轻的优秀诗人"。自费编撰 诗集《80后诗选》,并已出版小说 《北京娃蛙》、《长达半天的欢 乐》,后者被译成十几种语言。春树 凭借书写"残酷青春"成为80后 写作的代表。 2004年2月成为《时代周 刊》亚洲版封面人物,被称为中国 80年后生人的代表,广受关注。  相似文献   

5.
《哦,香雪》是当代文学史经典作品之一.新版统编高中教材再次收录,并冠之以"青春的价值".以时代语境与铁凝的特定经历为触发点,深入解读小说中最具青春色彩的人物群像,最具质感的青春品质,和指向未来的青春情怀;尤以香雪的青春个性深描为样本,品味青春的诗意表达.《哦,香雪》是铁凝的成名作,附着了她对文学的审美诉求、文学理想,是...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青春王国"有现实可能性,基于康乾盛世和贾家三代为官的时代条件、贾家三代富贵的物质条件、贾家以贾母为代表的恩宠条件、贾家具有文化底蕴的精神文明条件等等。虽然"青春王国"稍纵即逝,但对比当下新时代,青少年有能力珍惜自由自在的青春、礼教不再杀人、人们向往的"一方静土"并非只有大观园里才有、诗词歌赋已"飞入寻常百姓家"……"青春王国"已"从无到有",需要当代青少年努力让其"从有到优"。  相似文献   

7.
辛夷坞创作了一系列"暖伤青春"小说,以描写青春为主题,引起了读者的强烈情感共鸣,受到了广大青年们的关注和喜爱,本文以《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和《我在回忆里等你》为例,探讨了辛夷坞小说产生的共鸣效应带来的文学作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在国产影片日渐繁荣的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国产青春电影涌现出来。在以《匆匆那年》《左耳》《致青春·原来你还在这里》等为代表的国产青春电影中,观众在了解青年男女的成长历程与美好爱情故事的同时,也被众多性格鲜明的青年形象深深打动,他们或有着为爱牺牲的执着精神,或带有个性张扬的特征。几部影片在时而清新时而低沉的氛围中,将拜金情结自然地融入故事结构中,展现了80后、90后一代人对现实的惶惑,对梦想的憧憬。  相似文献   

9.
余永泽是《青春之歌》中的代表人物,其在小说中虚伪、自私、落后的形象与现实生活原型有很大差异,这种偏离反映着十七年文学环境的影响以及在此条件制约下人们世界观的僵化。政治标准第一的年代影响着文学自身的繁荣与自觉,即使是其中一些优秀的作品也不得不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  相似文献   

10.
在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愚人"是一类特殊的形象,以其独特的、鲜明的文学人物在文学长廊中占有一席之地。"愚人"小说的出现是在特定的历史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小说中"愚人"形象的嬗变也暗示着时代和观念的变迁。文章以《尘埃落定》《雾月牛栏》中"愚人"形象为研究中心,通过剖析"愚人"在社会中所遭遇的现实困境,关注社会中的"边缘人",重新思考理性与人性。  相似文献   

11.
"80后文学"是在市场经济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复杂语境下成长起来的一种文学.它以书写少男少女青春奇幻体验、孤独迷惘体验和伤感叛逆体验为主要内容,充分展示了这一代人成长过程中特有的情感方式、心理状态和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2.
《怀念声名狼藉的日子》是池莉反映知青生活的一部力作,它以对个体生命的高度尊重,对成长的青春记忆的无限激情,完成了对新市民小说的一些超越、对知青小说的新的开拓与探索。通过文本细读和横向比较,试图从另类知青文学书写、特殊时代的青春记忆这两个方面对小说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3.
<正>1919年5月4日,以学生为代表的中国新青年们振臂高呼,向世界宣告彻底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决心,让“五四精神”成为青年的代名词。百年后的今天,时代在变,但青春的责任不变。青年代表着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你用何种方式致敬五四青年节,书写你的青春呢?  相似文献   

14.
将青春投射     
每个人的青春都是自卑的,不管你是多么骄傲的人,这是由青春的性质所决定的,因为青春是迷惘,青春是恍惚,青春是无尽的忧伤。然而青春又是飞扬的。青春是无限旺盛的精力。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岁,阅读便成了青春的不二选择。我工作的第一站是来安县的半塔镇,在那个镇上我度过了二十岁的生日,正是在那个日子,我不知怎么遇到了冰心的作品。那时能拥有的是冰心的《寄小读者》。我并不小了,不是读《寄小读者》的年龄,可是作为文学爱好者,《寄小读者》给了我文学的启蒙。我几乎是怀着虔诚的心,将里面的"通讯一"至"通讯二十九"仔仔细细看个遍。我读书还是非常细的,尤  相似文献   

15.
王金霞 《天中学刊》2012,27(6):93-96
《青春之歌》在叙事策略上与众多文本发生了互文性关系:首先,它承继了"五四"叙事、"革命加恋爱"小说的叙事模式;其次,它遵从了1950年代社会历史文本对文学叙事的规约;再次,后启蒙叙事文本对《青春之歌》进行了叙事方面的修正。因此,在互文性视阈下解读《青春之歌》的叙事策略,可获取一种新的艺术视野和发现,显示出文学与文化交汇通融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6.
越战文学是美国文学中的一个重要文学流派。西方视角下的越战文学更多地展现美国人记忆中的越战,反映越战对美国各方面产生的影响。美国越裔作家阮清越在2016年凭借其处女作越战小说《同情者》拿下第100届普利策小说奖,它与其他越战小说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在讲述越战中越南难民生活状态的同时,多次提及以中国人为代表的"中国形象"。本文详细解读小说中的"中国形象"特征及其内涵的变化,以加深中国读者对越战文学中"中国形象"书写的审视与理解,引起中国读者对其背后社会历史与文化形态的深刻关注。  相似文献   

17.
以女性主义研究方法解读《圣经》中的贤妻形象,笔者发现,由于男性掌握话语权,《圣经》中描述的"贤妻"形象与圣经时代的女性并非完全一致。为建构"贤妻"形象,圣经作者采取了男性叙事视角、次情节结构和妻子形象的扁形化等多种叙事策略,借此影响现实中的女性,强化男权意识。从圣经文学的影响来看,圣经中所刻画的"贤妻"形象对西方文学具有原型意义,圣经中的贤妻标准与女性独立人格意识的矛盾成为西方文学经久不衰的主题。  相似文献   

18.
上世纪50、60年代"政治第一,文艺第二"的社会观、文艺观造成的政治话语/革命话语主导了一切,政治意识形态规范了文学秩序。"十七年"文学都打上了"红色"的烙痕,《青春之歌》的显文本也笼罩着这层革命红色光环。从文本当时的阅读实际效果来看,《青春之歌》真正打动一代青年读者的不是林道静成长中的革命故事,而是它的潜文本中所隐蔽的林道静与三个男人的爱情故事,这也正是《青春之歌》具有长久艺术生命力的内在奥秘。上世纪90年代到现在流行的"红色经典"热潮也为我们重新解读《青春之歌》提供了有利的契机。抛开革命故事的外壳,本文试图从叙事学角度出发,来探究《青春之歌》的爱情模式。  相似文献   

19.
一代青年的灿烂青春——评杨沫的“青春三部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文学史上,不乏才华卓具的女性作家,但没有一位女作家象杨沫这样,毕三十余年之心血,以一百三十万字的宏篇巨著,细腻而生动地描写一代知识分子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挺身而出、共赴国难的人生征途和心灵历程,完成了她为之奉献了半生精力、心血和热情的“青春三部曲”——《青春之歌》、《芳菲之歌》与《英华之歌》。这是杨沫对中国文学、特别是对中国女性文学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20.
《青春万岁》自面世以来,因作品独特的文学性、深刻的时代性、丰富的艺术性得以不断再版,对当代青年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将针对《青春万岁》中的理想主义精神,从形成原因、具体表现、实际意义三方面,剖析其理想主义精神的内核,从而加深读者对作品时代价值的理解,为文学教育研究提供思路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