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也追星     
“哼哼哼……”考试得高分,老师表扬我,一路上哼着民歌,甭提多高兴了。可是,一曲未终,同学们像发现新大陆一样聚拢来,睁大眼瞪我,接着一阵哄堂大笑。吓得我马上拖来一个好友打听原因。原来现在大家都唱流行歌曲,偶像都是周杰伦、林俊杰之类的。唱民歌,我还是第一个,这就怪不得同学们对我另眼相看了。什么嘛!不就哼哼民歌吗?就惹来一阵笑,要是我带什么民族特产,不笑破人们肚皮才怪!竟然小看我?那我可要一鸣惊人。一回家,我就买回一大摞明星的名歌,一窜闪入书房,掏出随身听欣赏起来。不听不知道,一听吓一跳。那个林俊杰的声音还勉强可以,可那…  相似文献   

2.
练字纪事     
紧张的学习告一阶段,我们又迎来了多彩的寒假生活,可是,考试完的第二天,妈妈就给我安排了一项“重要任务”———练硬笔字。我想:哼!不就是练字吗?有什么难的!于是,找到笔、纸,便马马虎虎地写了起来。写完一看,呀,这根本不像自己写的字:横不平竖不直,每一个字都无精打采、歪七竖八地“躺”在方格里。我想:人们都说,字是人的第二张脸,我的第二张脸搞得这么难看,那多没面子呀!不行,我一定要练好字,我相信我一定能够练好它。之后,我认认真真地练了起来,只要一看见不满意的字,我便会立马喂它“后悔药”,让它赶快消失,…  相似文献   

3.
买豆腐     
今天,家里来了客人。妈妈准备买块豆腐做菜,我自告奋勇地对妈妈说:“妈妈,我去买豆腐吧。” 一会儿工夫,我便买好了豆腐。回家的路上,我一边哼着“小呀么小二郎”的歌。一边蹦蹦跳跳地往前走。  相似文献   

4.
【名家印象篇】●卡片①老舍的“舍”的读音及其含义老舍先生的夫人胡青对老舍的“舍”字读音及其含义解答如下:一、舒庆春(学名),字舍予,笔名老舍。二、老舍的“舍”读上声,不读去声。三、老舍之所以如此起笔名,是习惯于北方朋友晤面时亲热熟识的叫法,如老张、老王、老李之类的普通称呼。四、舍予系由姓“舒”字一拆为二;又有舍己为人的含义,并有奋发努力、“舍我其谁”、不依赖别人、自力更生的意思。●卡片②老舍先生的“瞎凑诗”有一次,当一些青年诗歌爱好者向老舍先生请教怎样才能写出好诗时,老舍先生风趣幽默地说:“作诗我不会,随便瞎…  相似文献   

5.
读中学时,见到一只受伤的小鸟,在路旁不停地挣扎,可怎么也飞不起来。我见它可怜,便把它带回家,为它疗伤。父亲见我把一只受伤的小鸟带回家,瞪眼责问:“把一只受伤的小鸟带回家,有什么用?”想起父亲平时一回家就逼着我读书、做作业的情景,便不满地顶了一句:“读书、做作业又有什么用呢?”父亲见我顶撞他,怒吼起来:“读书怎么没用?做作  相似文献   

6.
“——哼哼哼——”笑着。我一看就知道他肯定是个“傻子”! 街头的“傻子”,这对于我们来说,是太习以为常的呀!可是,这么多人围着他干吗?正当我纳闷时。一只大手从我眼前掠了过去,直刮那傻子的鼻子,傻子仍旧哼哼笑着,围观的人群  相似文献   

7.
律中夹钟     
风和日暖的一个星期六下午,我放假回家,照例上楼,走进爸爸的书房里。爸爸正在写信。我靠在窗沿上,对着檐下的铁马闲眺。和暖的春风吹在我脸上,好像一片薄纱,使我感觉非常舒适。这铁马的上端是帽口大的一个铜圈,铜圈上挂着许多钟形的小铜片,每片上镌着文字。它在春风中徐徐旋转的时候,把每个铜片上的文字轮流地显示给我看。我看见每片上镌着两个文字,意义都不解,但觉“钟”字特别多,有什么“仲钟”,“林钟”,“应钟”,“黄钟”,“夹钟”等。东风偶然着些力,这等“钟”便轻轻地敲响起来,其音清脆,余响不绝。  相似文献   

8.
教室里更乱了些。 “笑什么?你?”我问水皮女,她居然笑得更甜,放肆又顽皮地露出小牙。看样子啦已经知道我的心思。“你是不是要我,把这个100分吹一个给仂即”说完就行动起来,眨眼的工夫,一个100分“嗖”一下就从试卷上飞起来。  相似文献   

9.
点点是条狗     
点点是条狗。初次见到它的时候,它刚刚来到这个世界,正在同事家的“京巴犬”妈妈周围练习“爬”行。它全身洁白如雪,独独眉心有一点黄色的绒毛,像颗美人痣,于是我给它取名点点。同事见我眼馋,慷慨地将它送给了我。那天,我像中了五百万大奖似的,乐颠颠地把点点抱回了家。小家伙乍离开妈妈,整整一个晚上,像害了牙痛病一样哼哼着,我只好小心翼翼地抱着它在家里转悠。它哼哼了一宿,我转悠了一宿。次日,顾不得满身的疲惫,还黑着眼圈向别人夸耀自己的宝贝;下了班,忙不迭地抱着宝贝到处去招摇。没几天,市里有几家宠物医院,我便了如指掌。狗屋、沐浴…  相似文献   

10.
会动的豌豆     
圆圆的豌豆躺在竹匾上,暖暖的太阳晒着,好舒服! 忽然,一粒豌豆动了动,同伴被它碰醒了,嘀咕起来:“别影响别人休息好不好!”“我就是要动,”会动的豌豆大叫起来,“你们会自己动吗?哼!”大家奇怪地瞪大了眼睛。“我不但要动,还要跳舞。”会动的豌豆左右摇摆起来,  相似文献   

11.
玩家 放晚学了,一缕余晖懒洋洋地落在红瓦白墙的校园中.这时候,白天被铃声、读书声渲染起来的紧张气息,已悄然淡了开去.逐渐适应寄宿生活的我,边哼着歌儿边向教室走去."啪嗒",咦,什么声音?我一闪身,贴着教室后门的玻璃窥望.啊,几个黑乎乎的脑袋凑在一起,"啪嗒",又是一声."哈,自习时间就快到了,你们还在下棋.哼,准得吓唬吓唬你们!"我心里边嘀咕边打定主意,便三步并作两步,"砰"地推开教室门:"夏老师来了,你们还在下棋!"  相似文献   

12.
以前我就知道有本书叫《谁动了我的奶酪》,听说它用了一个小故事让很多人明白了很多道理,但我当时并不相信。这个假期,我在书店里见到了它,发现它与其他众多装祯精美的书没多大区别,只是薄了些,约4万字,每页都配有主人翁滑稽且个性鲜明的漫画形象。可就是这本不起眼的书,在欧美创造了出版业的奇迹。难道它真的有那么神奇?我倒要看看它哪里有这么神。书中有4个“人物”——两只小老鼠“嗅嗅”“匆匆”和两个小矮人“哼哼”“唧唧”。他们生活在一个迷宫里,奶酪是他们要追寻的东西。有一天,他们同时发现了一个储量丰富的奶酪仓库,便在其周围构…  相似文献   

13.
其实我对“永远”两个字并无丝毫的敌意,相反,在很多情况还产生些敬畏心理,因为它太博大太深邃,完美得可怕。“永远”可说是我们赖以表达的词意中最具权威性的了,因而它最易被人利用,仿佛时下的各类名牌商品,表面上看不出什么,但其中就潜伏着假冒赝品,不由人不在崇拜之余,加倍地存些提防在心里头。  相似文献   

14.
诗歌有“诗眼”。古人常常根据意境的需要,选择含义深刻、富有表现力的词做“诗眼”,这样的词对于意境的塑造及思想感情的表达至关重要。2000年高考题《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第四选项:“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了诗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这道题就是考诗眼“闲”,不过此为“无聊之闲”而非“闲适恬淡之闲”。“诗眼”一般指五言中之第三字,七言中之第五字,也有以第二字、第四字乃至末字为“眼”的。“诗眼”可以是实词,也可以是虚词。动词是表现事物的动作和情态的,常作为“诗眼”。例如:  相似文献   

15.
练字进行曲     
说起练字,真有点不好意思,要知道我曾为了这字大伤脑筋呢!唉,不说也罢!一“小?呀,我该怎么说你呢!”听,妈妈又在苦口婆心:“字,就好比人的外衣,衣服穿得体面,别人瞧着也觉着舒服。你看看你这字,还不赶快练练,否则,将来你会后悔的!”“哼!我要的可是内在美!”我嘴里没说什么,心里却一个劲嘀咕着。二试卷一发下来,我傻了眼!怎么搞的?古诗文默写明明是对的,却扣了我的分!我忍不住大声抗议道:“老师,你改错了!”同桌闻声凑过来看我的试卷,不由皱起眉头说:“哎哟哟,你这是什么字?别说老师了,就连我这个近邻也看不懂呢!”是吗?仔细瞧瞧,哎!由于字…  相似文献   

16.
大国小民     
不要问国家为你做了什么.先问你为国家做了什么!--肯尼迪如是说。 我爱咱们的祖国啊,可谁来爱我呢?--老舍如是写。 大国小民决不等同于大国民,我等小民,对于国家大事向来只有仰望;大国小民是指在必要时以国为重,以民为轻,在祖国需要时,让一些高尚的人自己站起来为国而牺牲。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也  相似文献   

17.
不知什么时候,我开始喜欢上了音乐,尤其是周杰伦的歌,一百首歌里我已会唱九十九首. 今天又是星期天,作业丢到一边,打开电视,唱着最爱的歌曲."快使用双节棍,"哼哼哈兮,如果我有轻功,飞檐走壁,是谁在练太极,风声水起哼!快使用双节棍哼……"哎?怎么停电了?一回身看见了蚂妈,原来是妈妈把电视关掉了.妈妈怎么可以这样?今天是星期天,我放松一下不行吗?我急了.  相似文献   

18.
每次读老舍的《我的母亲》一文,我都会被深深地感动,总禁不住潸然泪下。我一直在想,老舍笔下的母亲,不就是一位极为普通的农村妇女吗?是什么原因让我每读此文便如此动情?思来想去,惟有两个字——真情。《庄子·渔父》中说:“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正是老舍的真,深深地打动了我,想必也深深地打动了众多的读者。老舍是一位动人的“真者”。作为儿子,他在用真心深情地回忆自己的母亲。事不须大,惟需有真。多少年过去了,他还那么分明地想着在那艰难的岁月里,母亲是如何为自己筹备上学的资金。那时,母亲是“作了半个月的难,含泪…  相似文献   

19.
窗外一直都在下着雨。说真的,在老师的办公室里看雨真是太不浪漫了,何况此刻,我面前的白纸上还写着三个特煞风景的字——“检讨书”,这已是第四份了我悄悄回头看了看张老师,哺,他正在研究我的前三份检讨呢!他微皱着双眉,手指间的香烟冉冉升起缕缕青烟。我不由想起了电影里那些侦探们的特写镜头,难怪班上那群调皮鬼叫他“神探亨特”呢!面对这第四份检讨书,我已黔驴技穷啦。所有深刻的认识,“痛改前非”之类的话全用尽了,想不到我这个文学社社长也有紧咬笔头、腹内空空的一天。哼,其实认识什么?痛改什么?我也不知道。这个新来…  相似文献   

20.
许多文学爱好者的创作都是从写诗开始的。我也如此,最早的“创作”是诗,新诗。其实,对旧诗并不讨厌。因为父亲常要我背《唐诗三百首》,我厌烦,反而对旧诗疏远了。最早是从解放前出版的《中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