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优秀运动员大赛前的准备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秀运动员大赛前的准备活动李有观/文世界优秀游泳运动员一般在重大比赛前10-12天开始认真选择、反复试验,以便找出最有效果的赛前准备活动方式。这说明赛前的准备活动极为重要。现在大多数优秀游泳选手在赛前都按各自的计划独自进行训练,教练员只是协助他们记录...  相似文献   

2.
四、赛前训练与田径运动员比赛能力的培养 赛前训练是比赛的专门准备与训练阶段,其时间长短、目标设置、训练结构与具体安排,受多年与全年训练的制约。 (一)比赛期与赛前训练阶段 1.比赛期 比赛期分为两个阶段,即比赛准备阶段和赛前训练阶段。比赛准备阶段主要是通过模拟比赛和各种非正式的比赛(表演赛、测验赛等),对训练水平和比赛  相似文献   

3.
<正> 短跑运动员的专门力量高水平的100米和200米短跑运动员应该利用年度训练计划中的两个赛前身体训练阶段来发展专门力量。第一阶段在11—12月(最合适的是持续10至11周),第二阶段在3—4月(持续9至10周)。依据有用的信息,第一阶段合理的专门力量的发展计划由下述系列组成:  相似文献   

4.
一、赛前训练的各项准备工作。 1、思想、精神、心理的各项准备工作(1)做好进入赛前训练阶段的动员工作。在总结前阶段训练的基础上,完整、仔细地分析形势,明确提出任务、指标,提出训练指导思想(口号)和训练重点(个人的)及主要措施、要求,并通过与运动员广泛地座谈。加深运动员对赛前训练任务的明确认识,奠定牢固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5.
郭克军 《体育世界》2008,(8):110-111
赛前训练是比赛的专门准备与训练阶段,而比赛能力是指运动员在正规的比赛中,表现出的最高专项成绩或战胜对手的能力。赛前训练阶段是运动员在比赛期能够达到最佳竞技状态的重要阶段,对运动员比赛能力的提高有直接的关系。赛前训练的任务是要把运动员已获得和已具备的运动竞技能力,通过赛前训练更好地表现出来,形成最佳竞技状态和最高竞技能力,保证运动员在重大比赛中创造最高专项成绩。  相似文献   

6.
在运动竞赛中,赛前准备活动的适宜程度与否,同比赛成绩关系极大。这一点已被公认。但通过近几年来的观察和了解,在我国速滑界还未得到重视,正因为如此,很多运动员甚至从事多年训练的老运动员也常常因此而失利。所以,重视和改进赛前准备活动是提高比赛成绩的重要现实问题。下面将我国速滑500米赛前准备活动中有待解决的问题提出来与大家商榷。一、存在的问题 1、赛前准备活动内容千篇一律,方法单调。我们通过历次重大比赛的调查,了解到,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大多数是采用同一准备活动结构和内容,运动员无论参加哪种类型比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我国男子大学生中跑运动员赛前短期集训的科学化水平,本文利用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和比较法等,探讨组合训练法对我国男子大学生中跑运动员赛前准备阶段专项耐力的影响。结果显示:男子大学生中跑运动员赛前准备阶段,经组合训练后,最大摄氧量、400m和100m跑后血乳酸变化最大值、血液中血红蛋白的含量等都明显增加,而尿液中尿蛋白的含量明显减少,基础心率不变,这说明组合训练法能明显提高赛前准备阶段的男子大学生中跑运动员的专项耐力。  相似文献   

8.
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竞走比赛第4名王浩、刘虹为例,通过对教练员访谈、相关文献分析、训练计划及训练笔记整理,得出我国优秀男、女竞走运动员大赛备战年度训练安排特征。研究发现:年度不同数量的训练阶段按其内容属性仍遵循一般准备阶段、专门准备阶段、赛前阶段及比赛阶段规律。训练内容、训练量与训练强度规划与不同训练阶段性质、阶段任务、运动员现实状态密切相关,呈现阶段性特点,强度变化主要通过训练环境来调整。在年度训练的不同阶段,训练方法、手段较为稳定,所不同的只是实施时的强度或难度不同。  相似文献   

9.
在众多高水平十项全能运动员赛前准备阶段的训练安排中,以4周、6周或8周构成的小周期训练方案最为有效。十项全能包含十个不同的运动项目,由于其本身的复杂性,要制定一个赛前准备阶段的训练方案是相当困难的。对大多数十项运动员来说,尽管训练中几乎所有的项目上都承受了大量的训练负荷和显示了较高的运动水平,但是在重大的比赛中还随时可能出  相似文献   

10.
上海市青少年短跑运动训练前的准备活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何少华 《体育科研》2008,29(4):67-69
通过对上海市青少年短跑运动员日常训练期间和赛前准备活动的观察,结合访问调查和成功案例,分析上海青少年运动员运动训练前准备活动的现状,提出青少年运动员训练前的准备必须依据项目的技术特点、个人能力、生理和心理的个别差异进行练习,为最终提高专项竞技能力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对现代运动训练周期的再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目前世界优秀运动员的年训练计划,从周期训练的安排原则出发,分析现代运动训练周期变化的特点,以期为广大教练员和运动员在运动训练过程中提供一些新的思考和启示,制定出最佳的训练计划.  相似文献   

12.
关于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初期训练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多年来对体育专业学生中长跑教学与训练的经验和体会,总结出了训练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的具体训练方法、手段,在指导中长跑运动员进行全年、多年、准备期、竞赛期和休整期等各个时期的系统训练过程,有直观地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3.
范宏文 《冰雪运动》2011,33(2):8-10
血乳酸是评价训练负荷强度和专项训练要求最行之有效的指标,训练时测定乳酸值的变化,可以掌握运动强度和训练过程中代谢能力的变化。通过对黑龙江省优秀短道速滑运动员在冰期训练中血乳酸的监控,发现黑龙江省短道速滑运动员在冰期某些有氧耐力训练后的血乳酸偏低,未达到训练效果;在无氧耐力的训练手段中,某些手段处于混氧训练阶段,未能有效提高运动员的无氧能力。整体看短道速滑冰期训练的乳酸值趋势偏低,在今后训练中应进行严格的血乳酸监控,随时调整训练负荷,以使训练达到有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对大强度有氧训练的机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12名经过系统训练的中长跑运动员,参加大强度有氧训练的实验,并进行相关运动能力指标和生理生化指标的检测。研究表明:大强度有氧训练,对无氧能力和有氧能力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对机体有一定程度的破坏性生物学刺激;建议在制定大强度有氧训练计划时,应合理安排提高快速能力的训练手段,同时注重训练全过程中的运动营养补给。  相似文献   

15.
花样游泳运动员的月经与参加比赛和训练安排的相互关系问题,一直是现代花样游泳项目进行科学训练和运动竞赛中人们所关切的重要课题。通过对我国部分花样游泳运动员经期训练和比赛情况的分析研究,探讨花样游泳运动员的月经规律,从而使游泳运动员在经期参加比赛时掌握主动权。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别从训练、赛前准备两个阶段论述了中长跑运动员的心理训练问题,并介绍了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7.
训练周期是运动训练过程的基本单元,训练结构是训练安排的整体构架。通过对我国20km男子竞走项目年度训练周期结构进行研究发现:1)年度不同小周期围绕素质、技术、战术及心理训练展开;2)一般准备期旨在提高有氧水平,改进技术,提高战术能力;专门准备期旨在促进竞技能力提升;赛前期旨在发展专项能力;比赛期重点是调整并保持最近竞技状态。负荷量在一般准备期较高,专门准备期达到顶点,赛前期、比赛期及恢复期走低;一般准备期素质及技术训练安排较多,后在专门准备期、赛前期与比赛期逐渐下降;训练强度在一般准备期较低,后随专门准备期、赛前期、比赛期逐渐增强;3)相比平原运动员,高原运动员训练专项化程度较高;训练负荷量相对较大,但负荷强度相对略小;沿各同质小周期,其负荷内容类别逐渐集中,方法手段专项化程度渐强,负荷强度渐高。  相似文献   

18.
黄河 《体育科技》2002,23(1):12-14
对中长跑运动员身体训练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提出了中长跑运动员在进行身体训练时应遵循的原则、训练特点和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The aim of this work was to identify, synthesize and evaluate the result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examining the effects of resistance training on performance indicators in previously trained endurance runners. A database search was carried out in PubMed, Science Direct, OvidSPMedLine, Wiley, Web of Science, ProQuest and Google Scholar.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ISMA checklist, 18 published articles dated prior to May 2016 involving 321 endurance runners were reviewed using the PEDro scale. Resistance training led to general improvements in muscular strength, running economy, muscle power factors, and direct performance in distances between 1,500 and 10,000 m. Such improvements were not accompanied by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body mass or signs of overtraining. However, improvements did not occur in all cases, suggesting that they might depend on the 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sistance training applied. Although current evidence supports the effectiveness of resistance training to improve performance in already trained endurance runners, the methodological inconsistencies identified suggest that the results should be interpreted with caution. Future studies ought to investigate the benefits of resistance training in endurance runners while considering the existence of possible differentiated effects based on the 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sistance training carried out.  相似文献   

20.
高水平运动员年度周期时间结构的项群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个案法及调查法对体能主导类项群、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技能主导类表现准确性项群、技战能主导类个人对抗性项群和技战能主导类集体对抗性项群等5大类8个项群高水平运动员年度周期中的参赛次数、竞赛日程分布、周期划分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揭示了各项群高水平运动员(队)年度周期的时间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