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差生“心理治疗”的三个环节敖志凌,娜莎转化后进生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必须针对差生的心理“症状”,耐心地进行“心理治疗”,使差生摆脱困境,收到预期的效果。一、满足差生自尊的心理需要。心理学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尊心理。多数差生原本就有学习欲望和热情,...  相似文献   

2.
在教学中,转变差生,提高差生的学习成绩,不仅要正面教育,直接引导,而且还要采取一些间接的措施,从侧面入手。给差生一些“甜头”就是措施之一。给差生一些“甜头”,就是教师在教学中要设法让差生也能获得学习的成功,从而尝到学习的“甜头”,得到愉快的心理体验。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心理体验对其心理和行为有重大影响。对于学生;一般来说,他们在学习中尝到的“甜头”越  相似文献   

3.
技工学校生源素质下降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出现了相当比例的“差生”,因而必须对他们的教育管理方法进行完善和改革。本文从分析“差生”现状出发,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原理探讨了一些关于“差生”转化的可行性措施。  相似文献   

4.
“差生”不是天生的,是后天的造化。如何教育方法以心理学知识为基础,可以改变“差生”的命运,使“差生”的未来更加光明。  相似文献   

5.
现代教育心理学意义上的“差生”.是指学习成绩与其认知水平有一定差距的学生。作为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正确认识教育心理学意义上的“差生”的形成过程,以便制定措施,促其转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教学中,转变差生,提高差生的学习成绩,不仅要正面教育、直接引导,而且还要采取一些间接的措施,从侧面入手,因势利导。给差生一些“甜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就是方法之一。给差生一些“甜头”,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让差生也能取得好成绩,使他们尝到学习的“甜头”,即获得学习的成功、愉快的心理体验。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心理体验对其心理和行为有重大影响。对于学生来说,如果他在学习中尝到的“甜头”越多,即在学习中成功、愉快的心理体验越多,就能起到正强化作用,从而越能促进其学习;反之如果他吃够了“苦头”,即失败的心理体验越  相似文献   

7.
就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来说,差生一般有三种类型:一是“思维”尚未觉醒的学生;二是“天赋”面纱尚未揭开的学生;三是理解力差和头脑迟钝的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按照教育学、心理学原理和新课改的教育思想来重新审视,前两类“差生”并不能归属为“差生”,只不过他们的潜力和天赋暂时还没有被发现,可以称之为“假性差生”。  相似文献   

8.
多年来我们喜欢把学业不良的学生称之为 “差生”。如今, 出于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差生”一词被列为教师忌语,取而代之的是后进生。虽然大家尽可能地回避一些消极的字眼,但是却不能回避在教学过程中客观存在的“差生问题”。尤其毕业班面临着中考的选拔考试,不做好这些学生的转化工作,就无法建设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就无法使更多的同学( 包括这些“差生”)顺利进入高一级学校继续学习。笔者试从心理学角度和教育学角度分析毕业班“差生”的病因,研究毕业班“差生”的转化方法,以求抛砖引玉。 一、寻找病因 毕业班“差生”,有别于其他年级的…  相似文献   

9.
班级管理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从心理学方面讲,应注意克服以下几种不良的“心理效应”。1.马太效应《新约·马太福音》中有这样一段话:“凡是少的,就连他仅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这就是有名的“马太效应”。班级管理又何尝不存在“马太效应”呢。编排坐位,优生坐前排,居中间,差生靠两边,往后挤;组织活动,优生唱“主角”,出头露面机会多,差生当“陪客”,活动时间少;课外辅导,优生开“小灶”,吃“偏食”,差生靠边站,无人理;评优表现,更是优生的“专利”,与差生“绝缘”。长此以往,导…  相似文献   

10.
从心理学、教育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体育差生”的心理特点类型及形成原因,提出了培养“体育差生”的学习兴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改革教学方法、内容和手段是转化“体育差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角度重新审视,目前许多教师和家长所说的“差生”的概念是不确切的.由于某些不正确的观念的影响,很多学校产生了一批又一批“差生”.为此我提出了“假性差生”这一概念,试图廓清有关问题,做好“差生”工作.  相似文献   

12.
差生是在教育过程中呈现偏态的学生,亦称“困难学生”。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差生的出现是难以避免的,但长期的成绩不佳,会使学生产生一些不利于学习的心理特征,甚至畸形变化,从而可能厌弃学习,不思进取,荒芜学业,恶性循环。教育上出现暂时差生到最终出现差生,实际上是一失误,会给教育带来很大的浪费。我们教育者的责任在于减少这种失误浪费,这就必须认真研究差生的成因,最终转化差生。这里,仅从心理学和生理学的角度对“差生”出现的原因进行探析,以利找出防治的措施,对症下  相似文献   

13.
有一个惨痛的悲剧是让人难以忘记的。 2005年7月10日宁夏银川市13岁的小学毕业生秀秀(化名)在给父母的遗书中写道:“我是个差生戒死了可以帮您节约10万元”。在给班主任老师的的信中,秀秀写道,班里的一个同学在跟她闹矛盾时总会不屑地说:“考六七十分的差生。”“差生”让秀秀背负着沉重的心理压力,使她最终选择自杀。  相似文献   

14.
“差生”,这个富有中国特色的词汇,教育者、受教育者、家长都耳熟能详。一般地,我们将考试分数低的学生命名为“差生”,将成绩差又不“听话”的学生称为“双差生”。其实,这些“差生”并非天生的,而是被我们制造出来的。传统的智力观传统的心理学将智力定义为“以语言能力和逻辑———数理能力为核心的整合能力”。在该理论的指引下,我们将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称为“差生”,并且经常用“冷眼、讥讽、挖苦、嘲笑、体罚”等方式强化这种认识,不时向“差生”伤口上洒盐,使他们终日觉得低人一等,矮人一头,没有做人的尊严,从内心深处厌恶学校,逃避…  相似文献   

15.
转化差生,是提高中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把握差生心理,给差生“面子”,给差生机会,给差生掌声,给差生以信心和希望,是做好差生转化工作,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在转变差生的工作中,常常可以见到这种“反差”现象:有些差生品德行为差,但他们却差得颇有“才能”,比如,他们在恶作剧、故意违反纪律、无礼貌、撒谎、考试作弊、损坏公物时显得“聪明”,有“水平”,常常弄得老师啼笑皆非,下不了台。一些老师感叹:要是他们把这些心计用在学习上就好了!是什么原因造成体现在差生身上的这种高低“反差”现象呢?这当然可以从各个方面去解释。我认为:从心理学的角度说,它涉及到差生的心理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不知从何时起,不准称“差生”,而要称“后进生”,理由是“差生”的称呼给学生定了性,“一棍子打死”,“后进生”则是“暂时”的,“动态”的,还可以赶上去。然而仔细一想,“后进生”与“差生”有什么区别?“差生”就不“动态”了吗?暂时差就代表永远差吗?要说“差生”的称呼给未成年人留下心理阴影,难道“后进生”就使人听着舒服?为使这一称呼更加“科学”,人们还作了各种探讨。比如,有人主张称“问题生”。不说学生差,也不讲某某后进,只是暂时遇到了问题。但是大家琢磨过没有,这“问题生”给人什么感受!你们没问题,就我有问题。我不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8.
给差生松绑     
给差生松绑大理市七里桥乡太和完小杨登龙差生是客观存在的。任何一所学校,任何一个班级里,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差生。本文仅从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以达到逐步转化差生谈谈一孔之见。造成学生学习成绩差的原因比较多:有接受能力弱.分析能力差.又不“笨鸟先飞的”:有不认真...  相似文献   

19.
2005年7月10日,当同学们兴高采烈地参加结业典礼时,宁夏银川市13岁的小学毕业生秀秀(化名)却永远地离开了人世。在给父母的遗书中,秀秀的话令人震撼:“我是个差生”“我死了可以帮您们节约10万元”。在给班主任老师的一封未发出的信中,秀秀写道,班里的一个同学在跟她闹矛盾时总会不屑地说“考六七十分的差生”。“差生”让秀秀背负着沉重的心理压力。因为觉得自己成绩不好,是个差生,感觉难以面对父母,可能是秀秀自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李绍飞 《考试周刊》2013,(77):134-135
人的差异性决定学校中“差生”普遍存在,于是转化“差生”教师责无旁贷.所谓“差生”,就是指某方面表现差,学业成绩低下的学生.对于这部分学生,做教师的决不能弃之不理,而应满腔热情地帮助他们,给他们加倍的关心与爱护,耐心教育诱导,促使他们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