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接受暗示是人类共有的心理特征 ,暗示的本质是自我暗示。消极的或者积极的自我暗示 ,对人的心理、生理机制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因此 ,教师要自觉应用暗示规律 ,引导学生排除消极暗示的影响 ,注意掌握暗示法的基本原则 ,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  相似文献   

2.
开发心动力     
[活动目标] 1.通过互动游戏,初步体验心理暗示对人的影响. 2.通过阅读故事,认识消极心理暗示的危害和积极心理暗示的作用. 3.通过动手游戏,亲身体验消极心理暗示与积极心理暗示对人产生的不同影响. 4.通过心理咒语,澄清消极自我暗示,尝试运用积极自我暗示.  相似文献   

3.
正不知不觉,高三第一学期已经进入尾声,莘莘学子面对纷至沓来的学习任务和不久之后的高考,压力不言而喻,能以良好的心态应对高三学习压力是每个学生内心都深深渴望的状态。面对压力,积极的心理暗示作用不可忽视且简单易行。有人问我,是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利用积极的心理暗示将自己的状态向积极的方向引导呢?我给了他肯定的回答——暗示。是一种心理影响,能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在心理上朝着暗示的方向转变。如果懂得利用言语、环境、动作等等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在学习中、考场上就能发挥出正常水平甚而可以超常发挥,给自己带来事半功倍的收效。  相似文献   

4.
汪波 《学周刊C版》2010,(6):205-205
美国教育家罗森塔尔通过大量实验证明,良性心理暗示能够对学生的心理、行为、情绪等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尤其在教学中起着巨大的作用。我也结合自己多年的实际教学从良性心理自我暗示、微笑暗示、评价语暗示、欣赏暗示这四个方面谈谈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心理暗示分为消极暗示和积极暗示。消极的心理暗示负面影响巨大,能造成恶果;积极的心理暗示有促进作用,可以给人生的希望。要用积极的自我暗示,改掉消极的思想模式,维护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6.
心理暗示是指人接受外界或者他人的愿望、观念、情绪、判断、态度影响的心理特点,拥有积极心理有助于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合作意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养成良好习惯等。通过文献法、经验总结法等对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积极心理学的运用策略进行了梳理与剖析,研究认为可以通过语言暗示、榜样暗示、环境暗示以及自我暗示等策略加以实施。  相似文献   

7.
本文详细阐述了运用"心理暗示"教学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的直接暗示;发挥同伴互动作用,积极的间接暗示;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地自我暗示等三个策略。用教学成效说明通过"心理暗示"教学法能激发学生内在潜能,潜移默化,使教学收到"教育无痕"之效。  相似文献   

8.
暗示对足球比赛中队员之间形成默契,实施各种技战术配合有重要作用,不同的他人暗示可以对场上队员产生不同的影响,运动员自身要运用自我暗示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克服干扰,稳定情绪,减轻疲劳,发挥出最佳的竞技水平。  相似文献   

9.
正班会背景:中学生正处于自信心的形成和发展阶段,很多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因屡屡受挫陷入消极的自我认知中,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本次活动主题是“自信,迈向成功的第一步”,旨在通过体验、感受、分享,帮助学生找出不自信的主要原因,并采用积极暗示的方法,有效激发学生的自信心。班会目的: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学会积极地自我暗示,培养自信心。班会过程:11.热身活动,引出主题活动1:大西瓜、小西瓜  相似文献   

10.
对于儿童来说,认识自我需要一个过程。正确认识自我,对孩子的行为有着很重要的调节作用。处于成长期的孩子,对自己的认识不够稳定,别人的评价,会对他们产生强烈的暗示作用,甚至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那么,怎样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自我呢?本刊邀请了张梅玲研究员为读者朋友作指导。记者问(以下简称问):在青少年中,我们经常可以发现这样两种类型的人:一种是太自信,好像自己什么都行,完全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另一种是太自卑,好像自己什么都不如人,不论干什么都没有信心。他们为什么会这样?您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张梅玲答(以下简称答):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  相似文献   

11.
走进考场坐到座位上,调整心态,可以采用深呼吸法,呼出焦虑,吸入自信,并同时采用暗示法,自我暗示自己一定能成功,做到有动力无压力。尽可能把心态调整到适度紧张的平和状态。  相似文献   

12.
自我暗示指通过主观想象某种特殊的人与事物的存在来进行自我刺激,达到改变行为和主观经验的目的,也就是利用自己的心理语言来暗示自己的方法。它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心理现象,人的潜意识就是暗示的积累和沉淀。弗洛伊德把心理分为意识和潜意识两大部分。  相似文献   

13.
陈俩勤 《教育现代化》2005,(10):118-118
自信是指个体对自己的一种肯定性评价和自我暗示,对个体行为起着积极的心理导向作用。它作为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在当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显得尤为重要。范德比尔特曾说过:“一个充满自信的人,事业总是一帆风顺的,而没有信心的人,可能永远不会踏进事业的门槛”。  相似文献   

14.
罗森塔尔效应是一种期望效应,只要对一个人产生积极的心理期望,那么他就会发展得更好.这种积极的心理暗示在教学领域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小学英语教学中,如果教师擅长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将会对学生的英语学习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5.
浅谈心理暗示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暗示对每个人的情绪和行为影响都很大,了解积极的心理暗示和消极的心理暗示会产生哪些行为影响,尤其是掌握消极的心理暗示有哪些特点和表现,并学会对心理暗示的积极干预,会在不同程度上提升生活和生命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心理暗示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它在高职学生合唱团的训练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合唱训练中应重视用优秀的合唱作品激发学生情感体验,创设充满艺术氛围的外部教学环境,充分运用语言暗示、体态暗示、人格暗示和自我暗示等各种心理暗示方法,调动一切积极的因素,激发学生的热情,以期达到事半功倍的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17.
龙璇 《文教资料》2010,(13):144-146
在实际教学中,暗示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可以被积极地引入思想品德教学中并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案例分析.阐述了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应恰当运用环境暗示、语言暗示、行为态暗示、活动暗示和自我暗示.从而激活新课程背景下的思想品德课堂,实现有效学习。  相似文献   

18.
闫涛 《中华家教》2012,(4):34-35
每个人在生活中总会接受这样或那样的心理暗示,这些暗示有的是积极的,有的则是消极的。如果是长期的消极和不良的心理暗示,就会对人的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使人情绪受到波动,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健康。  相似文献   

19.
"暗示就是把一种思想强加给另一个人的大脑的行为。"暗示,在生活和工作中非常重要,对于医生、法官、律师、教师来说,尤其重要。但是,暗示产生作用,必须转化为对象的自我暗示,自我暗示就是"一个人对自身进行的思想灌输"。在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中,弗洛伊德和荣格都非常强调无意识的作用,他们甚至认为无意识比意识在人的生活中更重要。同样,"自我暗示之父"埃米尔·库埃也认为无意识非常重要,只不过他把意识说成"意志",把无意识说成"想象"。埃米尔·库埃认为,"我们所骄傲地声称的意志常屈服于想象,这是一个毫无例外的绝对规则"。  相似文献   

20.
心理暗示是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暗示作用往往会使别人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动,或者不加批判地接受一定的意见或信念.积极的心理暗示在教育学生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尤其是对进入青春期的学生,用好暗示教育意义非凡.本文着重论述积极的心理暗示对学生教育潜移默化的作用以及如何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