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加工与展现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据考证,中国纪录电影的拍摄始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中国的第一部纪录片是1905年的《定军山》。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逐渐走进千家万户,自此纪录片与电视媒体结下了不解之缘。上个世纪90年代纪录片以"栏目"形式在电视台播出逐渐成为纪录片的主要生存模式。许多从业人员认为:中国纪录片经过多年的摔打、考验、探索和发展,纪录片走栏目化道路已经成为生存和发展的主要途径。与国外纪录片先进的栏目化相比,中国纪录片市场化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这是由于许多纪录片长期在体制内运作,缺乏真正的栏目化意识。本文从我国当代纪录片发展现状、纪录片栏目化的发展现状和思考、以及纪录片栏目化与观众的关系角度入手,对纪录片栏目化做一些探索与思考,希望对我国纪录片未来的发展做一点微薄贡献。  相似文献   

2.
赫丛年 《记者摇篮》2005,(12):58-58
大家知道.目前中国的电视纪录片没有多少观众.很多纪录片栏目被挤到了“垃圾时段”,有的甚至被请出了主频道。而有意思的是.近些年,中国电视纪录片创作队伍不断壮大.在国外获奖的纪录片也越来越多.可收看中国纪录片的观众却越来越少。这种创作的繁荣与观众的萎缩,不能不让人反思一下中国的电视纪录片。  相似文献   

3.
周林  朱振梅 《青年记者》2007,(14):123-124
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电视纪录片日益被观众疏远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一方面,轻松活泼的娱乐秀节目和引人人胜的电视剧夺取了大块的观众市场;另一方面,对收视率广告利润的日益重视,使得当前以栏目化的形式存在的电视纪录片面临商业利润的压力。同时,栏目化一方面使电视纪录片获得了生存地盘,又造成了与个人创作之间的矛盾。可以说,中国电视纪录片创作独立性正在受到市场化、制度化等因素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电视市场竞争的白热化,电视纪录片栏目这一产品形式以其品牌化、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及观众群体稳定、高端等优点,逐渐受到各个电视台青睐。但是,纪录片频道栏目的编排和播出,如何适应中国观众口味,符合市场需求,并且在一定成本下创造更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还有待电视工作者探索。本文以国家地理频道为例简要介绍国际纪录片频道及栏目的编播方式,供各位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5.
纪录片栏目在我国电视发展中始终占有着重要的地位。直到现在,纪录片水平仍然是衡量一个电视台综合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然而近些年来,电视新闻栏目和综艺娱乐栏目的迅速发展,使纪录片栏目逐渐陷入边缘化的危机之中。值得关注的是,最近两年,综艺娱乐开始走低,我们又看到了越来越多的纪录片栏目活跃于荧屏。  相似文献   

6.
以历史题材为主体内容的电视纪实栏目渐趋规模化,其中有诸多深层次的原因.栏目化历史题材纪录片在向观众展示历史背景的同时,注重深入细致的解读,呈现出越来越鲜明的新闻性和越来越浓郁的现实情怀,这类电视栏目的发展或许表明:将以历史题材纪录片为代表的电视纪录片纳入电视新闻传播整体架构予以重点关注,以寻求电视新闻节目类型的突破,适逢其时;将电视新闻置于当前以电视剧、综艺娱乐为主体的电视节目竞争格局中进行重点布局,以实现电视媒体社会责任的重建,适逢其时.  相似文献   

7.
李峰 《记者摇篮》2008,(4):42-43
当前栏目化纪录片的"媚俗化倾向"经过三十年的发展,中国电视纪录片的整体水平已经取得了很大飞跃,在电视荧屏上也涌现出一批纪录片栏目,其中不乏深受广大观众欢迎的优秀纪录片栏目,如中央电视台的《探索发现》等。  相似文献   

8.
随着媒体之间竞争态势的加剧,适时进行栏目转型实现节目创新成为各级电视媒体适应形势吸引观众赢得市场的必由之路。地方电视台必须及时抓住时机,重新定位,正确地实施栏目转型,并以创办、联办、改版、转型等为契机,全面加强队伍建设,健全管理机制,以促进长久发展。  相似文献   

9.
唐永勇 《新闻传播》2014,(2):191-192,194
当前,中国电视纪录片发展的一个突出特征是纪录片与电视栏目相结合,纪录片的栏目化已成为中国纪录片的主要生存方式之一。本文通过阐释《纪录重庆》栏目化的生存方式,从宏观的视角观照了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发展路径和整体生存现状。  相似文献   

10.
随着媒体之间竞争态势的加剧,适时进行栏目转型实现节目创新成为各级电视媒体适应形势吸引观众赢得市场的必由之路。地方电视台必须及时抓住时机,重新定位,正确地实施栏目转型,并以创办、联办、改版、转型等为契机,全面加强队伍建设,健全管理机制,以促进长久发展。  相似文献   

11.
电视纪录片栏目化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年,纪录片与栏目“联姻”,栏目化纪录片逐渐成为电视纪录片的主流。那么纪录片为什么要栏目化,纪录片栏目化后的13年里,给记录片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龚莎 《出版广角》2016,(13):60-62
电视纪录片发展到今天,栏目化运营已经成为一种常态。《讲述》《中国记忆》《口述》作为在电视媒介中影响最大的三档口述体纪录片,其背后的媒介分别是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以及独立的影视传媒公司,媒介属性的不同也赋予了这三档栏目纪录片以不同的运营策略。  相似文献   

13.
中国电视纪录片栏目化的策略与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阅读提示:当今中国,电视节目丰富多彩。但是,在热播的节目中,却很少见到纪录片的身影。纪录片节目有没有市场?纪录片的出路在哪?栏目化能救纪录片吗?创作者与观众的契合点究竟在哪里?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电视纪录片在中国的命运。  相似文献   

14.
作为教育频道强档栏目的“科教新周刊”,要想吸引观众的眼球,获得稳定的收视率,除了继续运用好电视媒体的硬件外,最关键的就是必须开发好电视媒体的软件———传播者的思想,体现一定的策划思想。一、盯住“专业受众”,做足专业频道文章经济市场化,频道专业化,是当今电视媒体发展的主流特征。虽然频道分工分流和分化了观众群体,但同时也给电视工作者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创意空间。固然,电视传媒的对象是大众,但是,专业频道的观众除了具备一般观众的品性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收视需求、收视心理和收视习惯。我们将这部分观众称为“专业…  相似文献   

15.
一、电视纪录片传递正能量现状 1、娱乐环境下,纪录片处于边缘化 当今媒介环境下,消费主义和娱乐文化日益强劲,以娱乐为主要功能的柔性文化深受观众喜爱,而纪录片作为优秀文化作品长期处于边缘地带.著名纪录片学者和制作人张同道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采访时谈到,目前纪录片电视台栏目设置处于边缘化.电视纪录片是电视专栏节目中最基本,最常用的形式,然而,除了专门的纪录频道外,从央视到地方台,大多频道都没有设置专门的纪录片栏目,专门从事纪录片创作、研发的创作团队几乎没有,即便设置了纪录片栏目,栏目的策划、宣传、推广也未受到应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范星 《视听界》2011,(1):67-68
在经历了20世纪末的短暂繁荣之后,电视纪录片并没有按照节目化、栏目化和频道化的线性规律顺利发展,而是出现了一定的回退。目前,电视纪录片的栏目化已经难成气候,体育纪录片境况更加艰难,除了央视《体育人间》的坚挺,其他地面体育频道很难有常态纪录片栏目的存在。  相似文献   

17.
电视纪录片作为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部分,对其当前面临的困境进行研究非常必要,针对电视纪录片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促进其发展的相关建议。我国电视纪录片策划存在的问题1、题材单一造成了观众审美疲劳自古以来,我国人民都具有同情者的心理,众多电视纪录片创作者正抓住观众的这一心理,在选取纪录片材时比较倾向于社会弱势群体,目的吸引观众的眼球,获得较多的受众。如,近些年比较流行的农民工题材、管和小贩相互冲突题材、女性题材等以社会弱势群体为题材的电视纪录片  相似文献   

18.
电视栏目的创新能够改变电视栏目在观众心中的形象,给人们以视觉和思维上的冲击,引起观众的兴趣,进而提高栏目的竞争力和总体质量,有助于发展更深的观众基础。而电视栏目的创新离不开电视编导自身的基本素质,电视编导的基本素质直接影响着制作出来的栏目质量和影响力。本文主要针对电视编导素质基础下的栏目创新进行了详细地分析,为电视编导对电视栏目的制作提供了一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梁颐 《新闻知识》2006,(2):78-80
我国的电视纪录片曾经倍受关注。1993年上海台《纪录片编辑室》和中央台《东方时空》生活空间的正式开播,可以看成是中国电视纪录片栏目化确立的标志性事件。之后,类似的电视纪录片栏目在全国各个省市台遍地开花,蔚为壮观。  相似文献   

20.
当收视率成为栏目纪录片适应大众传播生存状况的风向标,栏目纪录片的传播技巧传播效果研究因而进入我们的视野。当前电视纪录片的题材选择和制作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