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莎士比亚喜剧代表作《第十二夜》中成功运用两相对照,层层铺垫的手法来构筑形象体系的分析,阐释了莎士比亚喜剧的精到之处,并试图提供一个解读莎翁喜剧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2.
李瑞雪 《教育教学论坛》2014,(46):262-263,151
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第十二夜》是其最著名的浪漫喜剧之一。文艺复兴运动充分地肯定了人的价值,重视人性,促使人们对旧的价值观念进行重审,冲破中世纪的层层枷锁,创造新的人际关系和新的世界。《第十二夜》正是处在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是一部沉浸在浓厚的狂欢氛围中的喜剧。  相似文献   

3.
《第十二夜》:奥丽维娅 对薇奥拉一见钟情的心理解读 在莎士比亚的著名喜剧《第十二夜》第一幕中,生动地描写了奥丽维娅对薇奥拉一见钟情的恋爱故事。文学作品里描写男女青年一见钟情的爱情故事,恐怕已成司空见惯的题材了,但莎士比亚笔下的这个故事,却写得声情并茂,神采飞扬,具有很大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4.
莎士比亚的五幕抒情浪漫喜剧《第十二夜》以诙谐幽默的笔调描绘了一幅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生活图画,表现了作家关于爱情和友谊的人文主义理想。试从抒情对比、木偶化、语言的滑稽和幽默等三个方面探讨和阐释作家营建喜剧场面、制造笑料的精湛技艺。  相似文献   

5.
<正>我应北京师范大学“北国剧社”之邀,为剧社导演了莎士比亚的著名喜剧《第十二夜》,以期在中国首届莎士比亚戏剧节上演出,奉献给首都的观众。  相似文献   

6.
莎士比亚创作的早期,写了大量的喜剧。从一五九三年起到一六○○年止,他写有《错误的喜剧》、《维洛那二绅士》、《爱的徒劳》、《驯悍记》、《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温莎的风流娘儿们》、《无事生非》、《皆大欢喜》、《第十二夜》等十个喜剧。这些喜剧的基本主题,既不同于古代的喜剧家阿里斯托芬讽刺、夸张  相似文献   

7.
本文试图从莎士比亚的最具代表性的浪漫主义喜剧《第十二夜》中的角色入手,具体研究喜剧中角色的产生、特别是小丑这一人物在角色凸显中的复活及其背后暗含的深层寓意。  相似文献   

8.
刘晓飞 《文教资料》2009,(26):20-21
<第十二夜>是莎士比亚早期比较成熟的喜剧作品,也是莎士比亚最著名的浪漫喜剧之一.巴赫金认为文艺复兴是世界观和文学的直接狂欢化,而莎士比亚是这一时期狂欢化文学的典范之一.<第十二夜>是一部充满狂欢化特征的喜剧.本文探讨了<第十二夜>具有的内在和外在狂欢化特征,以及该剧狂欢化的语言,从而指出了该剧对旧的价值观念进行重审,颠覆了既有秩序,创造了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描绘了一个乌托邦的狂欢世界.  相似文献   

9.
谌利华 《文教资料》2006,(33):62-63
莎士比亚的浪漫喜剧通常指作者在十六世纪末和十七世纪初创作的喜剧作品,包括《错误的喜剧》、《维洛那绅士》、《爱的徒劳》、《无事生非》、《温莎的风流娘儿们》、《驯悍记》、《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皆大欢喜》、及《第十二夜》。巴赫金认为文艺复兴是世界观和文学的直接狂欢化,而莎士比亚是这一时期狂欢化文学的典范之一。的确,莎士比亚作品不仅具有很多外在的狂欢化特征,更重要的是其中蕴含着狂欢式的世界感受,即莎士比亚相信人们可以从现有秩序中解脱出来,这种思想体现了一种新的,进步的认识世界和人类的方法。本文将探讨莎士比亚浪漫喜剧具有的狂欢化特征,指出莎士比亚的浪漫喜剧是对旧的价值观念的重审,对既有秩序的颠覆,它们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乌托邦般的狂欢世界,展示了一种全新的人类关系。  相似文献   

10.
《第十二夜》是莎士比亚早期戏剧创作的终点,人文主义思想的总结,又是集莎士比亚喜剧艺术之大成的一部杰作。同时将其曾惯用的喜剧手法加以综合利用,如误会法,巧合法,女扮男装,明知故问,诱人上钩等。由此莎评家们几乎众口一词地用“最高级”的形容词来描绘它。赫士列特说:“全剧充满了甜蜜可爱和插科打诨。作为喜剧,它也许太善良了些。  相似文献   

11.
“来吧,来吧,死神”是英国作曲家Gerald finzi根据莎士比亚四大喜剧作品之一《第十二夜》第二幕中的一段台词所创作的歌曲。歌曲唱段饱含着诗般的抒情因素,旋律跌宕起伏,极富戏剧性,深受歌唱家的喜爱,“来吧,来吧,死神”因而成为了一首独立成篇的优秀艺术歌曲。  相似文献   

12.
《第十二夜》写于《威尼斯商人》之后的三部戏剧《无事生非》(Much Ado About No-thing,1598)、《皆大欢喜》(As Υou Like It,1599)和《第十二夜》(TwelfthNight,1600)在莎翁的戏剧创作中常被称为“快乐的喜剧”。它们表现青年的世界和年轻的爱情,描绘青年男女在经历种种曲折、克服重重困难之后赢得了爱情和章福。《第十二夜》使用孪生兄妹身份错位所引起的纠葛、误  相似文献   

13.
足球尤物     
少女维奥拉非常热爱足球,当学校的女子足球队被取消后,她伪装成自己的哥哥塞巴斯蒂安,代替他到伊利里亚高中上课——她这样做是为了可以参加他学校的足球队,打败自己原来学校的足球队。然而,维奥拉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竟然在不知不觉中爱上了英俊的室友杜克,而杜克的梦中情人奥利维亚又爱上了自己。另外,她的哥哥提前回到家,让事情变得更加复杂……大家觉不觉得剧情很熟悉呢?没错,这部电影就是莎士比亚的喜剧《第十二夜》(Twelfth Night)的现代版,主要角色的名字也和原著相同。如果大家喜欢《足球尤物》,也不妨读读《第十二夜》。  相似文献   

14.
《第十二夜》是莎士比亚早期浪漫喜剧的巅峰之作,但作为剧中男主角的奥西诺公爵的形象显得有些黯然失色。作为一个理想人物,奥西诺还有许多的弱点和缺陷,并带有男权话语的浓重痕迹。本文主要通过对奥西诺形象的解读,分析这一理想人物的局限性,并以此探讨莎剧中的女性主义批评:他虽在剧中弱化了男性魅力,但又反过来巩固了男权意识。  相似文献   

15.
《孪生兄弟》是古罗马剧作家普劳图斯的传世之作,而《错误的喜剧》是莎士比亚喜剧的尝试之作。《错误的喜剧》对《孪生兄弟》有明显的模仿痕迹,但模仿中有继承,也有发展。我们可以从两部喜剧情节的设置,喜剧人物的性格,喜剧手法及语言方面探讨莎士比亚《错误的喜剧》对普劳图斯《孪生兄弟》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莎士比亚的戏剧中常常出现女扮男装的现象。本文以《威尼斯商人》、《皆大欢喜》和《第十二夜》为主要分析对象,运用朱迪斯·巴特勒的性别角色扮演理论和弗吉尼亚·吴尔夫的双性同体思想,阐释了女扮男装显示出性别的表演性质,以及从一定程度上释放了女性潜在的男性气质,使两种性别气质在同一个人身上融合,具有超越单一性别气质的优越性。结语部分阐明女扮男装是一种增强喜剧性的表现手段,但同时也拓展了人们对女性的认识,为性别研究提供了无限可能。  相似文献   

17.
《威尼斯商人》是中国戏曲本土化改编最多的莎士比亚戏剧之一,其影响甚至超过了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文章从继承喜剧性和移转悲剧性两个方面,探讨豫剧《约束》对《威尼斯商人》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世界大舞台”是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盛行的文学主题,展开就是人生如戏,每个人都是舞台上的演员,这个主题可以有多角度的阐释方式。文章选择了阿拉伯民间故事《一千零一夜》中《睡着的人和醒着的人》,英国莎士比亚的喜剧《驯悍记》,意大利薄伽丘的《十日谈》中第三天第八个故事,试图分析“世界大舞台”主题的喜剧展开方式。  相似文献   

19.
莎士比亚的喜剧创作有一个发展过程,它经历了从模仿到成熟以至显示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等阶段。《无事生非》是莎士比亚喜剧创作高峰时期的重要作品之一,是莎士比亚最生动的一出喜剧。莎士比亚的喜剧都歌颂爱情和友谊,宣扬个性解放和婚姻自主,表现资产阶级人文主义原则在私人生活与个人生活上的胜利。莎士比亚喜剧在艺术上的最大特点是:情节的丰富性和生动性;注意人物性格的刻画;运用乔装法、误会法和以毒攻毒等艺术技巧来造成喜剧气氛、增强喜剧效果。  相似文献   

20.
喜剧之所以受人喜爱,除了动作表情能引人发笑之外,更重要的是其语言的幽默风趣、富有哲理、表达到位等。莎士比亚除了悲剧写得蜚声世界之外,其喜剧也是独领风骚。《仲夏夜之梦》就是其具有代表性的喜剧作品之一。文章将以《仲夏夜之梦》为例,解读莎士比亚的喜剧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