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竞争早已不是新鲜的话题。华西都市报新闻竞争中创造的立体策划,在全国新闻界产生了一些震动。 有资料表明,进入90年代以来,全国报纸数量增加,而总印量却没有大的增加。一张新办的报纸,要参与竞争,要站稳脚跟,要发展壮大,唯一的出路是挤占他人空间,重新划分市场。竞争近乎惨烈。 1994年11月,华西都市报开始试刊的时候,当地邮局预测该报1995年的发行量为8000份;1995年元旦创刊时,华西都市报发到1万份左右;1995年夏天,发行量增加到5万;1996年秋天,发行量扩大了2倍,达到15万份;1997年  相似文献   

2.
1995年元旦,《华西都市报》正式创刊,两年多后的1997年8月,该报的发行量就突破了40万份,成为我国西部地区发行量最大的日报;报纸的广告收入也一路直线飙升,目前已经达到了上亿元;与此同时,该报在广大读者和各级党委领导中均获得良好的口碑,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目前,全国许多省会城市创办了以市民为主要对象的都市报。都市报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它的本质特征就是面向市场,走向市场,追求市场,抓住市民关注的新闻,并适时地引导百姓的生活。“当好市民生活参谋、关注社会公共事物、了解市…  相似文献   

3.
《新闻界》1997,(5)
今年1月23日,中宣部、广电部、新闻出版署和中国记协等联合召开全国新闻系统电视电话会议,(扬子晚报)是这次会议确定的全国新闻界41家“精神文明示范单位”之一。扬子晚报创办十多年来,1996年日发行量突破106万份,广告年营业额超过1.d乙元,1997年5月日发行量已达111万份。回顾走过的路程,我们深深感到,良好的职业道德是事业发展之魂。一、报社的职业道自建设,首先要敬业爱岗,集中精力办报。“以报纸的质量带动手B纸发行量的增加,以大发行量吸引广告客户,增加经济效益,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增长。”这是扬子晚报…  相似文献   

4.
余婷 《青年记者》2007,(11):70-71
据美国发行量稽核局统计,截至2006年9月30日,全美星期天报纸发行量与上年同期相比下跌了3.4个百分点。①据(《编辑与发行人》2006年度报告,美国星期天报纸总发行量从1995年的61229296份下降至2005年的55270381份,共下跌9.7个百分点。②通过比较,日报总发行量从1995年的58193397份下降至2005年的53345043份,下跌8.3个百分点。星期天报纸发行量的下降比日报发行量下降高出1.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5.
余婷 《传媒观察》2007,(6):58-60
据美国发行量稽核局统计,截至2006年9月30日,全美星期天报纸发行量与上年同期相比下跌了3.4个百分点。据《主编与发行人》2006年度报告,美国星期天报纸总发行量从1995年的6122,9296份下降至2005年的5527,0381份,共下跌9.7个百分点。通过比较,日报总发行量从1995年的5819,3397份下降至2005年的5334,5043份,下跌8.3个百分点。星期天报纸发行量的下降比日报发行量下降高出1.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6.
策划竞争: 压缩时间超常规发展 华西都市报总编辑席文举说:“策划是都市报的精魂和制胜法宝”。都市报一诞生就面临竞争。 1995年华西都市报创刊,面临成都晚报的巨大压力,当时的晚报发行量大,企业做广告得提前3个月排队。夹缝中求生存的严峻现实,逼得华西都市报只有采取与自然竞争相反的策划竞争。他们把策划作为报纸发展的助推器。策划贯穿于报纸发展的始终,贯穿于新闻改革和经营管理的各个领域。与自然竞争的“顺其自然”不同,策划竞争需要远见卓识、深思熟虑、实施过程也经过缜密的推演。其专注与投入,目的就是要“压缩时…  相似文献   

7.
肖敏 《新闻窗》2006,(5):78-79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政治新闻很大程度上也是经济新闻,公众也越来越多地感觉到社会生活和新闻工作的“经济化”趋势。世界上权威的经济类日报《华尔街日报》在最近的几年跃升为美国发行量最高的报纸之一(200万份);世界主要综合性报纸中,除了要闻版外,都有经济版;我国经济新闻类传媒的种数和发行量的增长,以及同行之间竞争的激烈等等也说明,经济报道已发展成为各新闻媒体的重点报道内容。  相似文献   

8.
解密日本报纸的高发行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明革 《新闻记者》2006,(11):82-84
2006年6月世界报业协会发表((2005年世界报业趋势报告》指出,全球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有70%在亚洲,中国每天发行9660万份,日本则有6970万份。在全球发行量最大的10份报纸中,有7份在日本,日本的《读卖新闻》、《朝日新闻》、《每日新闻》、《日本经济新闻》和《中日新闻》排在前五名,《产经新闻》、《东京体育报》也分别位列第七和第十位。(参见《新闻记者))2006年第7期)在不足38万平方公里(其中76%为山地)的土地上容纳着1.26亿人口的日本.每1000名成年人中就有634人每天都购买报纸,日本报纸发行量的庞大由此可见。日本报纸庞大发行量的背后隐藏着哪些秘密呢?哪些因素支撑起日本报纸庞大的发行量呢?  相似文献   

9.
竞争的强大推动力谢烽1980年2月15日(农历正月初一)羊城晚报复刊后,广州日报发行量立即下降。第二年降得更惨,日平均只有18.7万份,比1979年下降38.89%。竞争失利,在广州日报社内犹如发生了强烈地震。人们对新闻改革的紧迫感随着报纸发行量的不...  相似文献   

10.
现代人文精神的导引与追求──《华西都市报》社会新闻版及其头条月赛综述赵坚,杨中《华西都市报》以下简称《华报》)创办迄今满两岁,短短两年时间,其影响渐大,发行量从1995年元月的两三千份到今天的20多万份,广告额从1995年2月的4万元到1996年10...  相似文献   

11.
以版面论,《宁波日报》正常刊出的仅为12至16个整版;以广告占版率论,《宁波日报》全年平均占版率不到30%;以发行量论,《宁波晚报》已远远超过《宁波日报》;以同城媒体竞争态势论,宁波这样一个中等城市已经有5份日均发行量超过10万份的报纸参与竞争;以横向比较论,全国地市级中等偏大城市(含省会城市)的党报大都处在广告的维持或衰退期(除个别发行量在同城媒体依然居领先地位的报纸外)  相似文献   

12.
《黄冈日报》创刊于1958年7月,具有47年的报业发展史。1995年前为四开四版日报,1996年改为对开四版周七刊,报纸发行一直以邮发为主。原为四开四版小报时.最高年份发行量曾达到6万份。改为对开大报后,发行量一般保持在3.3万份左右,但最少年份只有2.8万份。近年来,由于采取行政手段与市场机制双向运作办法,报纸年发行量一直稳定在4万份左右,高峰期达到了5万份。透视《黄冈日报》发行的“高峰期——低谷期——稳定期”这样一条运行轨迹,既让我们感到了地市报发行的压力,也看到了一定的潜力。  相似文献   

13.
日本的每家报社都有强大的销售网络,每个网络上的发报点仅销售一家报纸,发报点靠发行这一家报纸来维持生计,因此他们能竭尽全力扩大发行量,在日本各报的激烈竞争中,专卖制是维持庞大的报纸发行量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专卖体制下的发行系统 30多年前,《朝日新闻》、《读卖新闻》、《每日新闻》的发行量都是400万份左右,但到1997年,《朝日新闻》为837万份、《读卖新闻》1017万份,《每日新闻》则仍维持在394万份上下。《朝日新闻》及《读卖新闻》的发行量能迅速增长的一个  相似文献   

14.
彭剑 《新闻实践》2002,(5):23-24
去年10月,《华西都市报》荣获中国报业协会评选的首届“中国报业创新奖”今年前四个月,《华西都市报》发行量增加近10万份,广告量增加30%。这些成果表明,经营模式创新是报纸持续超常发展的根本动力。那么《华西都市报》是如何进行经营模式创新的呢?一、“整合型媒介”理论《华西都市报》的每一次经营创新都与其理论的开拓紧密地联系在一起。2002年1月,《华西都市报》总编辑席文举在传媒发展的新形势下,从媒介与社会  相似文献   

15.
今 年6月 ,我参加由全国记协主席邵华泽为团长的中国新闻代表团访问瑞士 ,与瑞士报界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一、瑞士的报刊瑞士有报纸213家 ,其中84家是日报 ,每天总发行量不足270万份。按瑞士720万人口计算 ,平均约每1000人买350份报 ,约3个人买一份报。在84家日报中 ,有10家报纸发行在5万份以上 ,其中4家达到10万份 ,三分之二的日报发行低于1万份。瑞士影响较大的3家德文报纸是 :1.《一瞥报》 ,1959年创刊 ,社址在苏黎世 ,发行量32万多份 ,是瑞士发行量最大的报纸。2.《每日导报》 ,1893年创刊 …  相似文献   

16.
1995年,《华西都市报》以新型都市报的定位和大量贴近百姓的新闻策划,别具一格的“敲门发行”迅速走红。《华西都市报》的成功,带动了成都地区其他报纸的超常规发展,也使成都这个内陆省会城市成为国内报业竞争的焦点。现在成都报界比较流行的“天花板理论”认为:成都报业已经  相似文献   

17.
成都报纸真正意义上的竞争是从1995年元旦华西都市报正式创刊时开始的,到2000年底,刚好历经6年。其间,有两个明显的阶段。一是1995年——1997年,主要是华西都市报的市场办报意识与成都晚报的计划办报意识的竞争,这种竞争在1997年以华西都市报的傲视群雄而告一段落。二是从1998年至今,成都商报迅速崛起,与华西都市报形成楚汉相争、其他报纸紧随其后的局面。由于面对不同的竞争环境和不同的发展阶段,华西都市报  相似文献   

18.
《新闻知识》2003,(4):56-56
扬子晚报发行量突破200万份,它是如何取得快速发展的呢? 一、南京报业市场现状扬子晚报创办于1986年,到1995年,即只用了10年时间,发行量就达到100万份。从100万份到200万份则只花了7年时间,年增长超过10万份。 目前,经过激烈竞争站稳脚跟的报纸,除了扬子晚报以市区发行50万份外,处在第二平台的现代快报、南京晨报和金陵晚报(均在早晨出版)发行各约30万份,总发行量约100万份。处在第三平台的是江南时报、服务导报和江苏商报。  相似文献   

19.
3年来,河南农村报一年前进一大步:1998年发行量增长为6.5万份,1999年增长为8.5万份,2000年突破了12万份;1998年扭亏为盈,1999年盈利达到200万元,2000年盈利突破了210万元。1998年至2000年,河南农村报连续两届被评为河南省一级报纸。2000年10月,河南农村报被中华全国农民报协会评为“全国农民报系统先进单位”。河南农村报的成功,关键在于编委会搞清楚了农民喜欢什么样的报纸,并把这些认识实实在在体现到了编辑、记者队伍的作风建设和报纸文风的改进等各个方面。1997年…  相似文献   

20.
1995年,《华西都市报》以新型都市报的定位和大量贴近百姓的新闻策划、别具一格的“敲门发行”迅速走红。《华西都市报》的成功,带动了成都地区其他报纸的超常规发展,也使成都这个内陆省会城市成为国内报业竞争的焦点。现在,《华西都市报》与《成都商报》两家零售额在成都报业市场所占的份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