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沙伟 《湖南档案》2013,(7):16-20
毛泽东主席和著名国画大师齐白石老人既是同乡,又是忘年之交。主席出生于1893年12月26日,今年是他老人家诞辰120周年。白石老人诞辰于1864年1月1日,主席比他小29岁。两位都出生在湖南湘潭,一位出生在湘潭的白石铺,一位出生在湘潭的韶山冲,两地仅相距45公里。两位都叫“石头”,主席乳名石三,老人名为白石。两位都为“阿芝”,主席原名毛润芝,老人原名齐纯芝。两位都是湖湘巨子,一位是一代伟人、共和国缔造者,一位是世界文化名人、画坛巨匠。两人互相尊敬、互相关心,结下了深厚情谊,并留下来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  相似文献   

2.
今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主席诞辰llO周年纪念日。毛主席与重庆,毛主席与重庆普通百姓水乳交融的感情,在记者的采访中又一次得到印证。以至整整45年过去了,只要提起3月28日这一天,毛盛群老人仍在埋怨过世的老伴:“他头天就晓得毛主席要来,但一直瞒着不说,不然的话,我也见到毛主席了。”毛盛群是重钢集团耐火材料有限责任公司的退休职工,她丈夫眭清曾任该厂厂长。  相似文献   

3.
刚进90年代,新闻媒介相继报道了著名作家魏巍笔下的一位“烈士”仍然健在的消息。这位活着的“烈士”,就是《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记述的战斗英雄李玉安。 1991年秋,湖北省竹溪县税务局一位干部向我们提供了魏巍笔下另一名“烈士”仍健在的重要新闻线索。这位干部告诉我们:他在竹溪县兵营乡搞社教时,碰到了一位老人,是抗美援朝时的志愿军战士。在交谈中,这位干部问老人知不知道李玉安,老人回答说:“怎么不知道?李玉安是我同班的战友。”接着,老人向他讲述了同李玉安一起参加松骨峰战斗的经过。这位老人现年63岁,现名张德礼,原名张贵生,与《谁是最可爱的人》文中记述的烈士张贵生同名同姓,一字不差。在向我们提供上述情况时,热心的税务干部还带来了老人的复员军人证,证件上姓名与所讲的情况完全相符。好一条新闻“大鱼”!县委宣传部新闻科、县电台、电视台几位同志都准备前去采访。这一情况立即  相似文献   

4.
<正>近日,一位耄耋之年的老人带着一脸的愤怒来到达州市达川区档案馆,工作人员立即对老人进行安慰,安排坐下后,送上一杯热开水,让他消消气。从他的讲述中得知,该老人是达川区洛车乡张家坪村人,今年84岁,因房屋买卖和享受老年补贴待遇,如今才发现自己身份证上的年龄比实际年龄少了10岁,原本是1930年4月12日出生,而身份证上却变成了1940年3月12日。他说,现在办什么都需要身份证,生活极不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梦·兰台情”读书活动中,我拜读了红色读物《熊国炳传》。《熊国炳传》是一本爱国主义教育的珍贵资料,它真实地记录了熊国炳从出生到从军、从川陕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到纯朴农民的传奇人生。熊国炳原名叫熊廷南,1899年出生在四川省万源县竹峪乡熊家湾。他从小受家乡抗捐斗争和李家俊革命思想的影响,积极投身革命,在建立川陕苏区革命根据地以及红军反“六路围攻”战斗中屡建奇功,被誉为“巴山勇士”。  相似文献   

6.
“我一生始终坚持这样一个信念:生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与(予),而不在于接受,也不是在于争取。”(巴金语)巴金(1904—),原名李尧棠,字带,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现年98岁,一位世纪老人。他出生在一个封建官僚主的大家庭,“巴金”是他1928年写完一部中篇小说《灭亡》时开始用的笔名(李的同学好友巴恩波投江自杀,为永远念他用“巴”作名,加上克鲁泡特金的金”,合成巴金)。巴金的童年是在父母的抚爱与教育度过的,尤其是他的母亲,巴金尊称“第一个先生”。在母亲的训导下,他每天背诵一首从《白香词谱》(舒…  相似文献   

7.
谭嗣同是浏阳历史上的伟大人物之一.湘潭诗人田翠竹先生有诗云:“中华亘古一浏阳.”这个“浏阳”,就是指谭嗣同. 谭嗣同出生在北京,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多数时间都在外地生活和求学,但是家乡浏阳对他的影响是巨大的.他的父亲谭继洵、母亲徐五缘,都是土生土长的浏阳人.父母亲不仅给了谭嗣同浏阳的血液,而且给了他最早的启蒙教育.浏阳因素深深地影响了他的成长.对谭嗣同影响最大的三位老师——欧阳中鹄、刘人熙和涂启先都是浏阳名儒.他的几位至交好友也多是浏阳人,如唐才常、刘淞芙(即刘善涵)等.  相似文献   

8.
他是一位革命老人,参加过南昌起义,加入过“左联”,历经“皖南事变”的艰险,以及“大跃进”和“文革”的磨难。他是一位文化老人,从74岁编1979年版《辞海》,编到94岁的1999年版《辞海》,98岁又担任《大辞海》主编,成为世界上最年长的辞书主编。他还是一位养生有道的百岁老人。不嗜烟酒,不进补品,菜谱上“四瓜当家”,打扑克一个人算四方的牌,闲时诗作不断。近日,笔者在上海华东医院的病房对夏征农老人进行了采访。阳光透过玻璃照射到沙发上,两位老人围坐在圆形茶几旁,静静的……夏征农这样守护着住院的妻子方尼,已经好几个星期。瘦小的身材、…  相似文献   

9.
“这些东西是我多年的珍藏,我要把它们都捐给市档案馆,作为对毛主席诞辰的纪念!”近日,一位老人手捧一摞资料,走进南京档案局征集利用处,神情庄严。  相似文献   

10.
周世康 《新闻通讯》2011,(10):13-14
一位74岁的老人。给中国新闻代表团的7位成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6月28日至7月6日代表团访问墨西哥期间,他几乎天天陪伴。他就是墨西哥记者协会联合会终身主席、现任副主席、拉丁美洲记者协会副主席特奥多罗先生。  相似文献   

11.
佚名  王炜 《出版参考》2009,(3):21-21
老舍先生和齐白石老人是好朋友。建国初期,国画作品价格十分低廉,齐白石的作品每平方尺不过10元,老舍为了资助他,常多付酬金请他作画。老舍喜欢用名人诗句为题请齐白石作画,而白石老人对这种“为难”也颇感兴趣,觉得“正合余意,余亦喜爱”。  相似文献   

12.
2007年5月28日,笔者应邀到苏州出席“纪念柳亚子先生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到了苏州,来接站的苏州市政协文史委员会一位工作人员一见面就对我说:“你是金建陵吧?你写的汪家兄弟的文章在苏州反响很大。”他提到的拙文便是《档案与建设》2006年12期刊载的《汪氏两兄弟的生命足迹》。  相似文献   

13.
沈从文原名沈岳焕,1902年12月28日出生在湖南省凤凰县城,这是一座被新西兰诗人路·艾黎誉为“中国两座最美丽小城”之一,翠峰如簇,一水绕城。既有众多的古迹名胜,又有着悠久的传统文化积淀。凤凰小城,名人辈出,中国第一任内阁总理熊希龄、世界著名画家黄永玉就诞生在这里。1915年,沈从文进凤凰县立第二初级小学读书,半年后转入文昌阁小学。因沈从文常常逃学去街上看木偶戏,把书包藏到土地庙里,曾被一位姓毛的老师带至校园里罚跪在楠木树下,并开导他说:“树木是往上长的,你却要往下跪。人必须要求进取,不能自轻自贱而要自尊自贵。”从此,沈从…  相似文献   

14.
为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OO周年,《中国广播电视学刊》和湘潭广播电视学会于今年9月15—16日联合召开了“毛泽东新闻思想与广播电视改革”研讨会。20多位同志联系自己的认识实际与改革实际发了言。这里选登部分发言的摘要。  相似文献   

15.
为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OO周年,《中国广播电视学刊》和湘潭广播电视学会于今年9月15—16日联合召开了“毛泽东新闻思想与广播电视改革”研讨会。20多位同志联系自己的认识实际与改革实际发了言。这里选登部分发言的摘要。  相似文献   

16.
为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OO周年,《中国广播电视学刊》和湘潭广播电视学会于今年9月15—16日联合召开了“毛泽东新闻思想与广播电视改革”研讨会。20多位同志联系自己的认识实际与改革实际发了言。这里选登部分发言的摘要。  相似文献   

17.
为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OO周年,《中国广播电视学刊》和湘潭广播电视学会于今年9月15—16日联合召开了“毛泽东新闻思想与广播电视改革”研讨会。20多位同志联系自己的认识实际与改革实际发了言。这里选登部分发言的摘要。  相似文献   

18.
为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OO周年,《中国广播电视学刊》和湘潭广播电视学会于今年9月15—16日联合召开了“毛泽东新闻思想与广播电视改革”研讨会。20多位同志联系自己的认识实际与改革实际发了言。这里选登部分发言的摘要。  相似文献   

19.
为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OO周年,《中国广播电视学刊》和湘潭广播电视学会于今年9月15—16日联合召开了“毛泽东新闻思想与广播电视改革”研讨会。20多位同志联系自己的认识实际与改革实际发了言。这里选登部分发言的摘要。  相似文献   

20.
为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OO周年,《中国广播电视学刊》和湘潭广播电视学会于今年9月15—16日联合召开了“毛泽东新闻思想与广播电视改革”研讨会。20多位同志联系自己的认识实际与改革实际发了言。这里选登部分发言的摘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