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凌军 《湖南档案》2013,(9):26-27
一、第一个提出“中国共产党”名称 蔡和森是最早提出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的人。1920年7月,他在法国蒙达尼会议上阐明了关于组织共产党的主张,同年8月、9月给毛泽东的两封信和1921年2月给陈独秀的信中,对此做了全面系统的阐述。他分析了中国当时的国情,并根据列宁的建党思想和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经验,总结各国建党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2.
朱明辉 《北京档案》2021,(12):52-54
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征程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革命先辈,蕴含着一系列重要的历史形象,其中就有蔡和森这一光辉人物.他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创始人,是第一个明确提出成立中国共产党的人.他提出,"共产党是'无产阶级运动的神经中枢'""我以为先要组织党——共产党,因为他是革命运动的发动者、宣传者、先锋队、作战部".[1]他既是中国共产党名称的首倡者,也对建党的原则步骤提出了具体谋划,深入学习蔡和森的革命事迹有利于我们切实领悟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相似文献   

3.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这给正在艰难寻找救国救民真理的湖南先进分子以鼓舞和向往.1918年7月,蔡和森在给毛泽东的信中提出要“仿效列宁”.同年8月,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的毛泽东,在李大钊的推荐下,阅读了《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史》《阶级斗争》等大量有关十月革命的文字,深受启发.毛泽东回到长沙后,向新民学会会员介绍了俄国十月革命和李大钊的有关著作.五四运动期间,各种社会主义学说在湖南都有介绍,其中不乏鱼龙混杂、真伪难辨的情况.  相似文献   

4.
1920年8月,《新青年》杂志成为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成立伊始的机关刊物。同年11月,作为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理论性刊物的《共产党》月刊问世,李达同志任主编。《新青年》和《共产党》月刊基本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的思想认识和管理水平,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报刊的直接前身。不久,作为中共中央时事政治机关刊物的《向导》周刊,于1922年9月13日在上海创刊,蔡和森等同志主编;由于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疯狂迫害共产党人,1927年7月18日,《向导》周刊被迫在武汉停刊。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8月至1928年7月,中国共产党创办了《中央通讯》和《中央政治通讯》。为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关心出版工作的一件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5年9月3日,中华书局编辑周妙中给邓小平写信,对出版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邓小平看了这封信后十分重视,9月11日,他将周妙中的来信送给毛泽东看,并在信前做了如下批注:  相似文献   

6.
三 写亲情、爱情是毛泽东早期诗词创作中的又一个重要部分。毛泽东在长沙一师读书期间,受到恩师杨昌济先生的特别器重,杨先生在给章士钊的信中,特别推荐毛泽东与蔡和森二人:“吾郑重语君,二子海内人才,前程远大,君不言救国则已,救国,必重二子。”  相似文献   

7.
新书摘     
《毛泽东选集》第四卷1960年出版以后,毛泽东特地给我写了一封信,要求阅读这一卷的英译本。他的信是这样写的:“林克同志:选集第四卷英译本,请即询问是否已经译好如已译好,请即索取两本,一本给你,另一本交我,为盼”1960年的“莫斯科会议声明”发表以后,12月17日,他又写了一信,说:“莫斯科声明英文译本出版了没有请你找两本来,我准备和你对读一遍。”此外,毛泽东还读过一些马列主义经典著作的英译本,如《共产党宣言》、《哥达纲领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以及一些讨论形式逻辑文章的英译本。在学习马列…  相似文献   

8.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从1952年开馆以来,就征集到一批中国共产党建党前后的有关历史照片。这些征集到的珍贵照片,有的已多次陈列展出,有的尚未被人知晓。然而,无论是面熟的还是陌生的,其征集经过和长期细致的考证内情,却是无人了解、鲜为人知。1961年6月,在中共建党40周年之际,上海社会科学院教授周伯棣将一帧1921年4月3日外国语学社学生罗亦农、柯庆施、周伯棣3人的合影原照由中共上海市委办公厅转交给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外国语学社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建立的一个培养革命干部的学校,是在1920年9月由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创办的…  相似文献   

9.
《新闻界》2016,(7):75-76
<正>《共产党》月刊于1920年11月7日在上海创刊,这一天也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3周年纪念日。该刊由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创办,主编李达。这是中国共产党筹建时期的理论机关刊物。它主要介绍俄国共产党的经验和马克思主义学说,阐明中国共产党人的主张,刊载第三国际的重要文件,报道共产主义运动在各国的发展,同时批判了修正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思想。它对促进国内工人运动的发展,统一中国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党思想,以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1960年,毛泽东给他办公室的秘书林克寄过一封信。信中说: 冯契著《怎样认识世界》一书,中国青年出版社印行,1957年出版,我想找四、五、六、七本送给同我接近的青年同志阅读。请你找一找。如找不到此书,则找别的青年人能够阅读的哲学书,要薄本小册子,不要大部头。 (《毛泽东书信选集》573页。原信无落款时间) 1964年9月9日,毛泽东给康生寄过一封信,也是嘱其找书的。信中说:  相似文献   

11.
建党前,毛泽东报名参加了北京大学新闻研究会,半年内系统地学习了新闻学理论和知识,掌握了新闻采写编评和经营管理等方法,成为中国新闻教育开端的历史参与者、见证者;在建党过程中,他通过创办报刊、通讯社发动舆论干预政治,成为新闻工作的行家里手,并创办文化书社推销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教学研究成果《新闻学》,成为中国新闻教育开端成果的积极展示者、推广者;建党后,他在长沙成立共产党支部,创办湖南自修大学培训党的干部,开设新闻学课程,成为中国共产党新闻教育的拓荒者。正是他学新闻干新闻开展新闻教育,使他成为一位“学以致用”的中国早期新闻教育实践的尝试者。  相似文献   

12.
党的第一个宣言1920年11月,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起草的《中国共产党宣言》,是中共第一个宣言。《宣言》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指出了共产主义者的理想和任务,对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党的作用等作了具体论述,明确指出共产党是“革命军的总司令部”,“目的乃在于实现共产主义。”《宣言》在中国树起了共产主义的旗帜,为后来起草“一大”党纲奠定了基础。最早在中国介绍与传  相似文献   

13.
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蔡和森,对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作出了突出贡献。对蔡和森建党思想的梳理,是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视角,也是评价其历史地位的基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写的信大都是经过秘书室登记后发出的。为了保存毛泽东的手稿,毛泽东的秘书田家英指定办信的同志将毛泽东写的信全文抄录一份以后,再发出支。有一次办信的同志将毛动东亲自封口的一封信也拆开来抄录了。止巧毛泽东把这封信拿回去修改,拆信的事被他发现了,他很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年谱》(1975~1997年)上册载:1975年9月19日会见胡乔木,“谈话中还从《化石》杂志谈到学部办刊物的问题,指出:《化石》这样的刊物主席还这样关心,学部办的综合性理论刊物主席还会不关心?在谈到毛泽东对张锋信的批示时说,这表示主席对基础理论科学的重视。”(第100页)脚注:《化石》由于毛泽东的关注,1975年改为季刊。原来,《化石》的编辑人员张锋在1975年9月5日给毛泽东的一封信中反映了《化石》增加刊期和增加人员遇到的挫折。9月16日毛泽东将此信加上标题“一封诉苦的信”,批示“将此信印发在京各中央同志”。于是《化石》峰回路转,…  相似文献   

16.
信仰的力量     
张学良在口述历史,谈到当年国民党为什么打不过共产党时说到,国民党缺乏信仰,共产党甚至每个兵都是一个思想——共产主义;国民党没有"中心思想",缺乏统一信仰(摘自《中国组织人事报》2011年4月13日第7版).这是已被历史证明了的真理.建党初期,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李大钊,面对反动派的绞刑架,大义凛然,"不能因为你们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我深信,共产主义在中国、在世界,必然要得到光荣的胜利",时刻给我们以震撼!  相似文献   

17.
张渝 《兰台世界》2013,(22):138-139
<正>一、把马克思主义引入中国1.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先驱者。蔡和森具有留法经历,在法国期间他阅读、翻译了大量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蔡和森潜心研读了《国家与革命》、《共产党宣言》、《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以及《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等,数量超过百余部。他悉心研读、翻译了列宁、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中的精彩片断与关键性章节。  相似文献   

18.
90年前的1921年,中华大地,开天辟地,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昭示着中国革命的蓬勃生机和光辉前景。从她诞生起,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创办多种党刊,中共中央主办的党刊就达18种之多。在党的创建时期,曾高举科学和民主大旗的《新青年》改组成为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的机关刊物,并于1921年7月正式成为党中央的理论刊物。而早在1920年11月,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正式创办了第一份党刊——《共产党》月刊。是党在创建时期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进行党的知识教育的一个重要理论刊物。它的出现对建党第一个有重大意义的实际步骤,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理论上正式的准备,它指导全国各地的建党工作,成为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必读刊物之一。  相似文献   

19.
《全国新书目》2022,(12):6-7
<正>本书紧扣中央关于革命文物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为时间纵轴,从中国发展变化的视角,选取反映中华民族命运走向的文物,讲述其背后的细节故事,展现一个又一个具体而鲜活的历史横切面。相信每一位共产党员对《共产党宣言》都不会陌生。毛泽东说,正是《共产党宣言》这部马克思主义著作使他树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邓小平讲,“我的入门老师是《共产党宣言》和《共产主义ABC》”。正因为这本书的巨大号召力,革命战争年代的反动政府视其为洪水猛兽,不断进行封禁和销毁。然而,依然有一批革命志士在白色恐怖中用生命守护这本信仰之书,  相似文献   

20.
正整理者言:回顾中国共产党九十五载路,可谓栉风沐雨,薪火相传;筚路蓝缕,玉汝于成。在点燃最初星星之火的人当中,我对于陈望道先生总抱有更多的敬慕和好奇:作为同乡校友的望老是如何走上革命道路的?他为何要将《共产党宣言》翻译介绍到中国?除了翻译宣言外,他在建党前后为共产主义事业曾做过怎样的贡献?……最重要的是:望道先生究竟凭借何种信仰一生为党的事业而奋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