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看过那么多科幻片、神话片、魔幻片的同学们,有没有"脑洞大开",希望自己能拥有"长生不老""瞬间移动"等特异功能,并为这些看似不可能实现的事情,苦苦思考过呢?在这里告诉同学们一个好消息,最近有科学家说,200年内人类可以通过生物科技和遗传工程学技术,将自己打造成半机器人,从而自己控制生死。现在,我们一起来见识一下那些关于人体的"黑科技",看看人类有望通过哪些手段成为超人吧!  相似文献   

2.
小雨 《宁夏教育》2005,(2):37-37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家预言:尽管地球难以养活快速增长的人类,但人类有可能成为不食烟火的“神仙”。  相似文献   

3.
阅读材料:2004年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授予有"气味专家"之称的美国科学家理查德·阿克塞尔和琳达·巴克,以表彰他们在气味受体和嗅觉系统组织方式研究中作出的贡献.他们揭示了人类嗅觉系统的奥秘,告诉世界"我们是如何能够辨别和记得1万种左右的气味"的.  相似文献   

4.
我们知道,人类通过对地震的了解,利用科技手段,可以预知地震的发生。动物并不了解地震,也不可能拥有像人类一样的科技手段。可是,许多动物却能躲避地震的发生,请问大博士,它们是如何预报地震的呢?——浙江省永康市人民小学李浩田大博士:的确有很多动物能预报地震,而且已得到很多人的认可。在一些地震频发的地区和国家,监测动物的日常表现也成为地震预报的一种手段。俄罗斯科学家经过长期观察后发现,爬行动物比如蜥蜴,就有神奇的“第三只眼”,能“看到”预兆地震发生的低频地磁场,因而可以预测到地震的发生。科学家告诉我们,爬行动物有一种所…  相似文献   

5.
编读往来     
在2008年看过的《课外阅读》中,我最喜欢的文章是《班吉的感恩》,因为这篇文章告诉我们要善待动物,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最喜欢的栏目是"科技万花筒",因为这里面有关科技知识的内容可  相似文献   

6.
根据一项新报告,科学家们认为未来将有可能记录下人类的梦境并加以解释。他们称已经发明了一套可以记录大脑高级活动的系统。莫兰·塞尔夫博士告诉《自然》杂志:"我们希望能解读人们的梦境。"此前,了解人类梦境的唯一途径就是在人们做梦之后,心理学家对他们进行询问,然后试图加以解释。塞尔夫博士希望,最终做到将人们对梦境  相似文献   

7.
生物钟     
每一种生物都有科学家称之为生物钟的东西来支配其行动。生物钟告诉植物何时形成花苞。何时开花;它告诉昆虫何时离开保护自己的茧子飞走:它告诉动物和人类何时吃,何时睡,何时醒来;它控制着我们的体温,某些荷尔蒙的释放,乃至于做梦。  相似文献   

8.
关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思考与探索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2004年在中国召开的世界工程师大会的主题是"工程师塑造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这个主题告诉我们"工程师"对于人类的未来是多么重要,它同时也告诉我们"工程教育"对于人类的未来是何等重要.伴随着近300年工业化进程发展起来的高等工程教育为当今社会的辉煌做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然而,发端于上世纪末期且正在深入发展的科技革命正推动着人类社会发生历史性的转折,即向"可持续发展"转轨、向"全球化"转型,因此,工程教育也必须进行改革和转型.今天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仪式正式吹响了工程教育改革的号角,下面我结合天津大学的实践谈谈四点认识.  相似文献   

9.
正提到美人鱼,我们的脑海里可能会立即浮现出安徒生童话中那个既善良又让人怜爱的海王的小女儿。然而,一部在国外热播的纪录片却告诉我们,美人鱼这一形象并不是虚构的,而是一个真实存在的物种,美人鱼不但和我们人类一起生活在这个星球上,而且她们还可能和人类有着血缘关系。其实,早在多年以前,科学家普利尼就在他的不朽名著《自然历史》中这样记述到:"美人鱼,也叫做尼厄丽德,这并非难以置信……她们是真实的,只不过身体粗糙,遍体有鳞。"  相似文献   

10.
竹花村土家族"神仙娘娘"文化与传统"巫"、"道"、"佛"文化具有较强的内在相关性,它吸纳了三者的文化有机成分,并通过相关的仪式实践来促成"心理疗法"形成,进而达到精神慰藉和心理平衡。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巫"、"道"、"佛"文化为"神仙娘娘"文化提供了存在的基础和发展空间。事实上,深究"神仙娘娘"文化也是在追寻人类意识形态演进及其表现形式,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人类进一步完善"自我"提供了意识基础和改造方向。  相似文献   

11.
信不信由你     
月球正在缩小 李白所看到的月亮和我们现在看到的月亮一样大吗?美国航天局、史密森航空航天博物馆等处的科学家告诉我们:月球在近处的科学家告诉我们:月球在近10亿年间,“缩水”了近100米。  相似文献   

12.
【小引】20世纪,是科学家大展宏图的世纪,从曼哈顿工程到阿波罗计划,从核电站到信息高速公路,我们对科学家充满了敬慕之情。但同时我们也不能不看到,从原子弹事件到两伊战争,从美国对南斯拉夫的轰炸到克隆羊的诞生,从温室效应到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无不与科技的发展紧密相关。这就引出了一个严肃而宏大的话题:在科技发展中,如何弘扬科技的正面效应,扼制其负面影响,更好地为人类造福。正因如此,人们形象地把科技比喻为一把悬在人类头上的双刃剑。  相似文献   

13.
寓言四则     
1、一个农夫与三位神仙一日,一个农夫碰到了三位神仙。农夫问道":你们是什么人?"有一位神仙指着另外两位神仙回答道:"我们都不是一般的人,我们  相似文献   

14.
《小火炬》2007,(10)
地球的主宰者是谁?当然是人类了!可是,当科学家、发明家们在绞尽脑汁从事发明创造时,却发现有些动物所拥有的本领超级强,连人类也只有望"动物"兴叹的分儿。科学家们感叹:"假如有一天,人类学会了这些动物的本领,那我们的生活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红领巾》2013,(Z1):45-49
大自然可以带给人类阳光雨露,也可以带来地动山摇,这是我们无法抗拒的。我们所能做的就是让自己强大起来,在灾难到来的时候不再那么无力和无助。能让我们变得强大的东西,就是科技。以下在地震救援中大显身手的高科技装备,无一不在告诉我们:科技就是生命!  相似文献   

16.
<正>"我命由我不由天!"暑期档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借哪吒发出这样的呐喊。不过,在灼眼的火色哪吒背后,憨态可掬的太乙真人正抿着小酒,捧着《神仙的自我修养》,操着一口纯正的川普,告诉我们什么是四川的生活特征。传说中,太乙真人正是在乾元山金光洞修炼的。这位被重新定义的神仙,浑圆可爱,向大家颇有喜感地道出生活的真谛,那便是两个字——"巴适"。成都,便是这"巴适"最合适的代言人。文人墨客们纷纷来此,哒哒马蹄响了又响,雪白宣纸铺了又铺。在文坛大家的字里行间,我们依稀得见成都在那些蒙尘岁月中的清朗模样。  相似文献   

17.
好奇心     
朋友一天告诉我:"好奇心害死人!"我先笑了笑,随即便默然了。好奇心,的确"害死"了不少人呢!纵观人类科学史,几乎每一个飞跃都伴随着杀戮。有的是残害天真而好奇的科学家,不让他们吐露人人都  相似文献   

18.
仰望蓝天,我们常常会想:这天有多高?这"天"是什么东西?科学家告诉我们,这"天"就是包裹着地球的一层厚厚的大气层。那么大气层有多厚呢?我们先来看看"天"有几层。  相似文献   

19.
佚名 《科技文萃》2004,(11):55-57
人类会不会为自己开发出的高科技反噬?这一命题不是好莱坞的独创,略有科幻作品观赏经历的人都知道,这是"疯狂的科学家和他造出的科学怪人"的故事的最新文本,但这一命题却比一切时候都逼近了我们: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类进入了新一轮经济与科技高速发展的螺旋,科技对于生活的改变也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生物技术与化学技术的结合使人类合成和移植自身的能力一路走强.  相似文献   

20.
美国科学家罗伯特·朱布林是"火星协会"的创办人,他为我们描绘了人类定居火星的蓝图。他认为,只要再过一千年,人类就能够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