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到最后一刻我也会撒手而去,可能还有不少套话、大话、废话、空话、佳话……把我送上西天,但是我留下的每张稿纸上都有这样三个字:讲真话”——巴金101岁的巴金走了。“巴老走得很平静。”这是上海作协副主席赵丽宏于10月17日晚告诉记者的第一句话。下午3点钟,巴金的亲友们接到电话, 开始陆续赶到上海华东医院高危特护病房。上海作协副主席赵长天是最早赶到病房的人之一,他到时巴金的心跳还很正常,每分  相似文献   

2.
1988年2月9日上午8时24分,叶圣陶先生在北京医院辞世。上午9时许叶老家人从医院打来电话告诉了我这个巨大的不幸消息。至善、至诚他们上午在医院,中午我去了叶家。我想尽快将这个噩耗告诉远在上海的巴老和同在一个城市里的冰心老人。我熟知他们三人之间的纯真而深厚的友谊。我几次拿  相似文献   

3.
黄裳谈巴金     
一九五六年我到四川去旅行.过成都时曾去访问李家(巴金老家)的旧宅。不记得那地方已经改为一个什么机关了.只在大门口张望了一下.远远地看了可能曾经是巴金的卧室和书房的屋子.就走开了。我没有走进去.没有去看花园.没有去凭吊鸣凤自沉的湖边“遗址”。这就证明我的“历史癖”并不太深.头脑也还比较清醒。不过我当时确是有着一种小小的计划。我想.  相似文献   

4.
忙巴金百岁华诞的那一两年,与李舒接触比较多。尤其是为了给百万字的十六开巨著《巴金的一个世纪》配插图,我经常去向李舒商借甚至讨要他手中珍藏和李舒亲自拍摄的巴金照片。巴金去世那一天起到巴金第一个冥诞的不足一个月的时间里,我同几位同好合力赶制《浓浓乡情忆巴金》时,也得到李舒的大力支持。可以说,是文学大师巴金把我们联系到了一起。李舒的这本关于巴金的书名叫《老巴金》,本来早就该出版以献给巴金百岁华诞的。拖到2006年1月才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李舒说的“出版社和我一直没能联系上”,当然是一句幽默了。因为,我就是巴金故乡…  相似文献   

5.
31岁的王洪艳女士受电视广告吸引,到上海某医院去做检查,没想到经历了一次难忘的医疗洗劫。“我就是觉得去那看病检查速度快,而且电话里他们对速度和  相似文献   

6.
李妍 《新闻天地》2011,(7):20-21
5月17日上午9点.在北京一家广告公司上班的小沈.刚到公司就接到了房东陈芳(化名)的电话。“给你半天时间把地下室的租户都清走.中午我去拆床,下午就有人来检查了,罚款你们平摊!”小沈还没来得及说一声“喂”,电话就挂断了。  相似文献   

7.
今年春节过后,我打电话给温济泽同志:“前几天全国记协的老新闻工作者团聚,你为什么不去呢?我四处找不到你。”他说:“不是我不去,是不让我去,不邀请我,我怎么去呢?”我以为他开玩笑:“谁不让你去开会,你真是。”他在电话上简单说了几句经过,原来不久前他参加了一次周扬纪念会,他在会上指名道姓地批评了胡乔木,还点了什么人的名,他说他对乔木同志从来尊重,“但是人总有缺点,就批评不得,这个风气怎么得了。所以记协的会就不通知我了。既然不请我,我也不好去了。”我放下电话,沉默很久。像温济泽这样一个素以“温、良、恭、俭、让”著称的老同志,居然因说了几句真话就被另眼相看,这是何苦!每年春节全国记协的老新闻工作者联欢会,温济泽每次必到,有时候他还讲几句话,今年却是少见的一次缺席。  相似文献   

8.
北京寒风凛冽的季节,我在机场打电话给好友,说我就要去瓦努阿图了。电话那头一阵嘈杂:“啥,什么地方,又去非洲干啥?”我愤愤地挂了电话。哼,这次明明是去大洋洲!出发的前天傍晚,突然接到友人从瓦努阿图打来的电话,央求我务必带三个便携收音机去。我连夜转了好多家商店都没有找到,后来想起大学校园里面的小商店,果然买到。  相似文献   

9.
一位资深记者的困惑现在谈记者到一个厂、一个乡去蹲点调查,好像是很遥远的事了,即便是那些仍然习惯于这种活动方式的记者,有时自己也不免怀疑起来:这样做是不是值得?抑或是太守旧,跟不上新闻发展的潮流? 一次,新华社一位资深记者在电话里就和我讨论起这个问题。她为了上海一家大型企业改股份制的事,已经到这家远离市区的工厂去了三次,前后为时半个  相似文献   

10.
正赵兰英是新华社的高级记者。她从上海复旦大学毕业,就走上了新闻写作之路。在上海分社工作的三十余年时间中,采访了上海文艺界无数人士,出版过《访问上海文化名人》等专著。而采访最多的人物,则是文学泰斗巴金先生。虽然,从20世纪50年代起,与巴金接触的新闻记者不少,而写得最多、在读者中影响最大的,当数赵兰英了。难怪有同行会发出这样的疑问:赵兰英怎么能采访到巴金的那么多内容。巴金家属  相似文献   

11.
刘荣庆 《今传媒》2006,(5):50-52
1998年6月中旬的西安,仲夏已临,骄阳似火,酷热难耐。18日上午骑自行车到《香港商报》西北联络处,一落座,就接到报馆中国部副主任卢少光的电话:“克林顿访华,西安的报道,以你为主,我配合。北京、桂林、上海、香港的报道,由我全程跟踪采访。”我听了感到有点儿突然。美国白宫先遣  相似文献   

12.
跳来跳去的传媒人给媒体带来了什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持:赵金嘉宾:敏瑞(笔名) 山东电视台国际部制片人培宇:济南某报记者赵:最近,接到一位在圈内供职的师弟的电话,告诉我他又另谋高就了。挂上电话我细想了想,这位师弟从毕业到现在两年多的时间,已经换了5次工作了,有3家报社、1家杂志社,现在又到了电视台。他在电话里自嘲说:“我已经跳槽跳得找不到北了!”  相似文献   

13.
4月11日上午,我刚到报社上班,便接到罗泾卫生院一位医生的来电,说潘桥村何家宅有一村民清早突然“自燃”身亡。我曾在罗泾中学任教8年,学校与卫生院近在咫尺,这位医生和我很熟悉。因此,他的来电按理不致虚假。他很详细地讲述了事情发生的经过后,又说:“罗泾中学的徐老师就住在这个宅上,他刚来医院看病,也知道这件事。”我立即挂电话给徐老师,他的回答也十分肯定。  相似文献   

14.
赵金 《青年记者》2003,(1):53-55
主持:赵金 嘉宾:敏瑞(笔名) 山东电视台国际部制片人 培宇:济南某报记者 赵:最近,接到一位在圈内供职的师弟的电话,告诉我他又另谋高就了.挂上电话我细想了想,这位师弟从毕业到现在两年多的时间,已经换了5次工作了,有3家报社、1家杂志社,现在又到了电视台.他在电话里自嘲说:"我已经跳槽跳得找不到北了!"  相似文献   

15.
胡敏华 《中国广播》2009,(12):56-57
我在上海电台当体育记者时,经常有机会出国采访国际比赛。2001年,当台领导决定让我去莫斯科采访北京第二次申奥时,我既兴奋又紧张。记得1993年北京第一次申奥,我的一位同事曾去蒙特卡洛采访。在我们做完投票大直播后的第一时间,我接到了那位同事的电话,他哽咽着告诉我,  相似文献   

16.
板材史之二     
刘青年在电话里号淘大哭,五分钟里没说出一句完整的话。挂电话前最后一句我听明白了:我就想像他们一样,自由地在路上跑啊。  相似文献   

17.
今年4月4日上午10时许,接 完一个电话,我的手机又一次响起,刚刚说了声“你好,大河报新闻热线”,就听到有个男子的声音在电话那头急促地述说:“赶快到我们汝阳县来看看吧,我们这儿有条怪街,六七年来,这条街上家家户户的大小牲畜和家禽几乎没有养活的。而且,不断有人突然犯病,口吐白沫,浑身抽搐,已有14人犯病,4个小孩死亡,……现在还有2个男孩在乡卫生院抢救……” 我刚要询问事发具体地点,电话却突然掉线,了无声响。这个让我又恨又爱的破手机,机身便宜,而且被叫免费。别看它平日响个不停,话费不高,主要的不足就…  相似文献   

18.
范军 《现代出版》2002,(2):59-61,64
一作为文学家的巴金尽人皆知,其实,巴金还是中国现代编辑出版史上著名的编辑家。巴金自己就曾说过:“我一直被认为是作家,但我也搞过较长时期的编辑工作,自以为两方面的甘苦都懂得一点。”犤1犦他作为编辑家的活动、思想和贡献,近几年开始受到编辑学界的关注。此处不打算就巴金的编辑实践与思想作全面的论述,只是从图书广告这个角度加以探索。二翻检《巴金全集》(18)“集外编”(上),我们发现巴金从上个世界20年代末到40年代末,在从事编辑工作时发表了不少图书广告文章,共计26篇。犤2犦其中,1929年6篇;193…  相似文献   

19.
秋天的怀念     
中秋节那天,南宁的雨下得很大,到了晚上才停歇.接到丁老师病危的电话,我半天没有说出话来,怎么会是这样呢?和丁老师的小儿之向通了电话后,我决定第二天飞去上海.也许那真的就是最后一面,也许我们的心可以打动上苍,有奇迹出现…… 到上海的时候,天色已晚,上海的夜已有了秋天的寒意.怎么这么快就寒起来了呢!  相似文献   

20.
陈村 《网络传播》2005,(11):86-87
巴金先生于10月17日下午七点零六分去世,享年101岁。我在二十几分接到朋友打来的电话,要我核实。打宗福先的手机,他在病房,告诉我巴老刚才去世了,我听到电话中传来的哭声。我在当版主的“小众菜园”发了个帖子《巴金先生去世》,并将它在99书城论坛总固顶。独自坐了一会,想想老人家的一生过得真是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