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0 毫秒
1.
人民性是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鲜明特征,主要表现为“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和“引领人民”三重逻辑的内在统一。其中,为了人民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旨归,依靠人民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内生动力,引领人民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导向。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守人民立场,葆有人民情怀,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坚持群众路线,创新引领方式,努力实现人民美好生态愿景。  相似文献   

2.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将生态关怀融入治国理政全过程,致力于建设生态文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包括丰富的意涵,含有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生态战略观、环境就是生产力的生态动力观、生态与文明共兴的文明观、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民本观、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的法治观、全球共建生态命运共同体的共建观,真正实现了"顺天时、因地宜、和其人",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类文明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明是一种先进的价值观,我国当前的社会经济建设必须严格按照生态文明观的要求贯彻和执行,才能发挥积极作用。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强调“知”与“行”相结合,思想和行动的结合是当今生态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只有将生态文明的真谛落实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中,才能实现生态和谐、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的重要发展战略之一,如何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健康有序地进行是政府面临的主要问题。生态县是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生态文明融入和贯穿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体现。十八大对生态文明的地位以及含义的明确阐述清晰展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结合生态省、生态市等的生态文明建设经验提出县级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具体思路及有效策略,希望能够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而生态文明则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文明形态,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建设生态文明,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它应该成为地方政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为此,必须立足于实际,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从推进经济生态化、政治生态化、文化生态化和社会生态化等方面,共同创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四位一体的文明体系。  相似文献   

6.
中国式现代化是注重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现代化。体育融入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是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理念作为文化基因,顺应生态文明发展的历史必然趋势,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体育现代化发展过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体育融入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念指导,研究以美丽中国建设为落脚点,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建设美丽中国实践路径,最终构建体育融入生态文明建设的五大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执政理念,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形态和必然趋势.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因此,必须立足于中国基本国情,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从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态化等方面,共同创建物质、精神、政治和生态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体系.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到了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中。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各项建设的先导,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培育生态化的思维方式,可以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树立绿色环保的资源观和消费观;建立健全生态文明教育机制等途径把文化建设融入生态文明建设中,更好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9.
绿色生态方式与生态文明建设是以"生态为基础、以生产为手段、以生活为目标,全面朝生态化方向发展。"它是结合当前兴起的绿色全球化运动和高涨的绿色思潮,反对环境恶化和生态危机,从而构筑起来的理想化生态文明建设模式,它强调将发展与生态相结合,实现人、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所以,研究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选择路径,有助于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树立起人与自然协同进化的科学发展理念,这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导地位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由于生态文明发展状况不容乐观,生态文明建设势在必行。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我们有必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制定建设生态文明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从一定意义上讲,全社会的生态文明教育可以塑造未来的生态社会,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点。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应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容,这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要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形势、新实践的客观要求,是时代的要求。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生态文明观也就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以人为本"是唯物史观的核心命题,它研究现实人及其历史发展规律,揭示人的生活世界及其社会存在的客观实在性,探讨人与现实世界的关系及其社会实践的直接现实性,追逐人类文明及其社会意识的主观能动性;它以全新的视角揭示了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它并不是像主体哲学家所批评的那样,不重视探讨主体的人和人的思想活动规律,而是以"自觉的能动性"为重要内容,时刻关注着人的解放创造与思想活动。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明是整个社会文明的最高形式,良好的法治环境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根本保障。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支撑存在很多缺陷,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必须完善生态法律制度,加强生态建设执法力度,健全司法机制,增强民众的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14.
走生态文明之路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马克思主义的生态社会主义包含着丰富的生态文明思想,是生态文明的理论溯源之一,它立足于“人类尺度”,着重分析生态危机与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倡导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致力于生态原则与社会主义的结合。学习生态社会主义成果能为我们寻求一条有别于西方工业化的生态发展之路提供良好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5.
对林城贵阳主要绿化植物进行调查,在市区有109种绿化植物。结合林城贵阳实情,分析绿化植物在林城贵阳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及其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农村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其理论和实践依据。新时期我们正全面贯彻和落实新农村建设战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于推动新农村的民主政治、农业现代化、精神文明和民生建设有重要意义;新农村建设中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有具体的途径或手段。  相似文献   

17.
民生思想是以关注普通民众的生活、生计为理想追求的一种政治主张,或者说是以此为基础的一种大众情怀。东西方贤哲对此有不同的阐释,在西方先哲那里表现为“人本主义”思想,而在东方的圣贤那里则表现为民本主义思想。文章从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角度,探讨民生思想是如何采取“中国式的现代化”方式,由理想走向现实,从而切实融人中国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并为普通民众所知、所用。  相似文献   

18.
生态危机的发生呼唤着生态文明建设,生态危机产生的深刻原因正是两个极端的发展观所导致,一是宿命观导致的非发展的发展观。另一个是极端利己主义支配的“反发展的发展观”。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有科学发展观的指导,首先是要在其指导下安排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理论,阐明了人与自然的统一及实现形式和途径。深刻揭示了人与自然关系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和作用,对于启发当代人类解决生态危机的思路,发展当代生态文明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