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周祥 《新闻世界》2011,(9):233-234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  相似文献   

2.
王新玉 《大观周刊》2012,(52):55-55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建设马克恩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础工程。“如何建,怎么建;如何学,怎么学”成为广大基层党务工作者思考的课题,作为企业基层党支部书记更要先行一步。党的十八大为我们指明了方向。重.董围绕突出班子作用,提高领导团队的整体理论水平和素质。动员广大党员积极参与学习,打宰建设学习型基层党支部的群众基础,坚持“学以致用”的基本原则,增强建设学习型基层党支部的针对性。作为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的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如何发挥?这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和谐社会”视角下的信访困局与基层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挽霞 《新闻传播》2009,(12):24-25
信访作为一种制度安排,既反映出社会的不和谐程度,又可以促进社会的进一步和谐。当前的信访困局暴露了一系列社会问题。这是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但是.信访困局的出现不仅仅缘于信访制度的缺陷.而有着更深刻的体制根源。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政治体制的整体改革。这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当前的一个突破口在于基层治理.通过强化基层治理.可以从源头遏制“信访洪峰”,为打破信访困局、构建和谐社会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4.
“全党办报,群众办报”是我党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广大通讯员是地市党报不可缺少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地市党报实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基础。广大通讯员长期生活在基层,工作在基层,他们熟悉基层,了解基层,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和反馈基层发生的情况,是地市党报长期活跃在基层的生力军,事实上,我们报纸以前发表的许多精彩报道,不少源自广大通讯员。  相似文献   

5.
许崴 《新闻传播》2009,(8):44-44
如何能够在新闻宣传中更贴近百姓,一直是基层媒体探讨的课题。本文通过大量事例,阐述了县级电视媒体如何坚持“三贴近”原则,做好民生新闻,更好地发挥基层媒体在促进和谐社会中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王辉腾 《东南传播》2013,(8):130-131
深入一线,接地气、近群众,从老百姓日常生活中寻找亮点、采写新闻,反映芸芸众生共享改革开放成果的喜悦之情,这是基层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的特有资源。而如何忠于职守,变"走基层"为"在基层"、"转文风"为"正文风"、"改作风"为"严作风"?则是新形势下基层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的新课题。本文从发挥区域、资源和本地优势"走基层"三个方面,浅析这些优势为"走基层"带来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鲜明地提出“能力不足”是全党面临的“四种危险”之一。这一深刻论述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也是一针见血,切中时弊。振聋发聩,发人深省。因此.在世情、国情、党情、军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广大新闻工作者只有顺应时代发展潮流。  相似文献   

8.
做好新时期的政治思想工作,是摆在基层政治指导员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探讨了基层政治指导员的角色定位,概述了基层政治指导员应具备的素质,在此基础上,提出基层政治指导员的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9.
吴小兵 《新闻世界》2013,(11):241-242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全党必须牢记,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居安思危、勇于进取,党才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联系《芜湖日报》编辑部的工作实际,不断提高地方党报管理科学化水平,克服采编人员的职业倦怠,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以人为本,是巩固地方党报主流媒体地位、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提高抗风险能力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0.
孙静  孙晓霞  王健 《档案与建设》2020,(4):50-51,70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近年来,张家港市城乡一体化快速推进,群众利益诉求更加多样,基层社会治理发生深刻变化,档案工作也面临全新挑战。市档案馆紧紧围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积极探索档案服务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新机制,不断满足基层治理和群众需求,形成了具有张家港模式的档案服务基层治理新格局。  相似文献   

11.
许湘波  常庆星 《传媒》2024,(6):99-100
<正>在信息化时代,充分发挥“互联网+党建”的作用,对于健全党的组织生活、提升党的凝聚力和领导力具有重要意义。这不仅已经成为全党的共识,而且在行动上也为基层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在理论与实践需求的推动下,由张丽梅、钟世虎撰写的《“互联网+时代的基层党建”——新时代的互联网基层党建应该怎么干》一书,全面贯彻落实“四个意识”以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互联网+”时代党的建设进行了全面分析,对于提高党建工作的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全书共包括九章内容:首先对“互联网+”党建工作的内涵、意义、机遇与挑战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2.
喻华刚 《军事记者》2010,(12):60-60
基层是新闻的富矿,许多基层报道员在这个富矿里开采出了不少好新闻。但是,也有一些基层报道员却抱怨,基层新闻太少。其实不然,基层不是没有新闻,而是一些报道员缺少发现新闻的眼光。这“眼光”除了要储备相应的知识、有基本的采访技巧外,还要勤练“浮上来”、“沉下去”和“稳得住”的基本功。  相似文献   

13.
“有困难,找《战友报》!”这是时下流传在北京军区基层官兵中的一句口头禅。当好基层的“寻呼台”、当好官兵的“代言人”,这是近年来《战友报》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体现党中央对新闻宣传工作提出的“三贴近”要求,进行改革创新的一个切入点和着力点。为了把“基层至上、士兵第一”落实在宣传工作中,从1999年10月开始,《战友报》开办了《基层之友》专版,至今已出版136期。本着不断强化报纸服务功能的编辑思想,这个专版坚持不懈地为基层服务,千方百计为官兵排忧解难,形成了鲜明的舆论监督特色专版,不仅受到了广大基层…  相似文献   

14.
速读     
《中国新闻周刊》2012,(42):10+12+14
焦点十八大首次将"纯洁性建设"列入党建主线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报告首提党的"纯洁性建设",指出要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对每一个党员从思想理论、党性原则、道德建设等方面提出更高标准。此外,报告还提出:"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四大危险"是胡锦涛继2011年"七一"讲话之后再次向全党发  相似文献   

15.
王辉腾 《东南传播》2014,(10):128-129
当前,全党正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做为新闻媒体要做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必然要多报道与群众生活密不可分的时政新闻。把时政新闻办成"老百姓的新闻",这是基层电视台所要追求的目标,也是当今"走转改"活动的必然要求。本文从时政新闻民生化、纵深化、评论化、连线化等方面入手,探索基层台办好新闻节目之路。  相似文献   

16.
最近两周,我在家轮休,有大量时间同空军新闻骨干和基层部队官兵进行电话交流。在交流中,他们都不同程度地谈到了军报三版的“基层新闻专递”栏目。大家认为:“基层新闻专递”栏目推出以来,报道基层新人新事,宣传基层新鲜经验,扶持基层新闻骨干,真正做到了“从基层中来,到基层中去”,备受基层官兵和基层新闻骨干的欢迎,堪称军报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现将他们的具体反映和一些建议汇总如下:1、“多报道基层”不是难有作为,而是大有可为。大家谈到,“多报道基层”是军报强调多年一个宣传方向,但版面上真正出自基层单位的“新闻”仍然较少,使基层…  相似文献   

17.
毛更伟 《中国广播》2011,(10):22-24,8,11
在传媒产业迅猛发展的时代,新闻报道当中的人文关怀缺失成为媒体人必须面对的一个课题。中央新闻单位“新春走基层”报道成为通过媒俸采访报道彰显人文关怀的典范。本文结合“新眷走基层”的成功案例,再度探索广播报道当中人文关怀的重要性。论述了如何把人文关怀融入到报道当中。  相似文献   

18.
时政新闻历来是主流媒体的重要报道领域,也是媒体之间展开新闻竞争的制高点.中央电视台近期播出的“走基层·我这十年”、“喜迎十八大走基层·行进中国”系列报道丰富了电视媒介对重大时政新闻预热报道的形态,在报道形式上以“走基层”报道为采访路径,开启了电视重大时政报道的多维视角.  相似文献   

19.
朝东 《新闻采编》2003,(6):34-34
在 基层 ,经常听一些通讯员抱怨 :“我所在的单位小 ,单位成绩又平平 ,老感觉没什么新闻可写”。通讯员中有这种“基层天地小 ,没新闻可写”想法的人占了很大比例。其实 ,这是一种误解。基层通讯员因所在的单位小、信息相对闭塞 ,不像在大机关那样获取各方面的信息快捷 ,是客观存在的。但主要还是通讯员对党当前的各项方针政策了解得还不够 ,通讯员本身对新闻理论掌握得还不够透彻 ,自己缺乏新闻敏感而造成对基层所发生的新闻“熟视无睹” ,导致觉得基层小单位“没有新闻可写”的错误认识。只要解决上述几点 ,同样 ,在基层小天地里也是可以…  相似文献   

20.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近来从中央媒体到地方媒体纷纷在显著位置开辟专栏,刊发记者走基层采写的报道,这较之于往日的版面是一个显著的变化,仔细品味这些变化,读者对“记者走基层”的内涵会有更多的感受.此次记者走基层活动是从8月9日中宣部等5部门联合召开“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动员会全面开始的.会后,“走基层”成为各地传媒的重要工作,从中央媒体到各地方媒体都作出动员部暑,以此次“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为契机,解决采编队伍,尤其是年轻编辑记者在贯彻群众路线中存在的问题,回答好、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而报纸版面上新设的栏目及相关鲜活报道,就是具体的行动与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