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佳 《采.写.编》2021,(4):188-189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是中国首个展示故宫珍贵历史文物修护工作以及纪念故宫博物院成立90周年的新媒体纪录片。本文以《我在故宫修文物》为例,运用经典传播学理论,从我国纪录片的新发展、《我在故宫修文物》的推陈出新、新媒体纪录片的问题和时代启示等几个方面,分析正面临着新媒体带来前所未有发展机遇的国产纪录片,该如何抓住这次机遇。这正是本文将要研究的课题:在新媒体环境下,国产纪录片如何在新媒体传播时代突破重围,收获良好口碑和爆炸式增长的点击量,实现快速健康发展,并为中国纪录片的创作和传播提供了一些时代启示。  相似文献   

2.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以无法预期的速度发展成为全球传播的新平台。新媒体传播环境下,中国纪录片在探求自身市场化过程中也将面对新的契机与挑战,品牌策略将成为纪录片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本文旨在从传播学角度分析新传播环境下纪录片品牌建设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以探求如何利用新媒体,在融合传播的时代中进行纪录片的品牌建设,发展纪录片产业。  相似文献   

3.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以无法预期的速度发展成为全球传播的新平台。新媒体传播环境下,中国纪录片在探求自身市场化过程中也将面对新的契机与挑战,品牌策略将成为纪录片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本文旨在从传播学角度分析新传播环境下纪录片品牌建设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以探求如何利用新媒体,在融合传播的时代中进行纪录片的品牌建设,发展纪录片产业。  相似文献   

4.
新的传播环境与中国纪录片的品牌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以无法预期的速度发展成为全球传播的新平台.新媒体传播环境下,中国纪录片在探求自身市场化过程中也将面对新的契机与挑战,品牌策略将成为纪录片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本文旨在从传播学角度分析新传播环境下纪录片品牌建设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以探求如何利用新媒体,在融合传播的时代中进行纪录片的品牌建设,发展纪录片产业.  相似文献   

5.
刘丹丹 《今传媒》2015,(1):121-122
新媒体语境下,纪录片的产业化发展在强势推进。市场化进程中,新媒体如何影响纪录片的产业化发展,是摆在业界和学界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将以《舌尖上的中国Ⅱ》为例,试从新的机遇、传播平台、生产形态和营销思路四个方面来进行分析,探究新媒体对纪录片产业化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新媒体对纪录片产业化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新媒体给纪录片带来了新的机遇;新媒体丰富了纪录片的传播平台;新媒体创新了纪录片的生产形态;新媒体拓宽了纪录片的营销思路。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社会发展进入到了新媒体时代。网络数字媒体的不断发展给传统媒体带来变革的同时,也造成了巨大的生存挑战。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让纪录片创作形式以及手法等都发生了一定的变革与创新,为了能够让纪录片可以在新媒体时代长远地发展,便需要深入研究在新媒体时代下的纪录片创作。  相似文献   

7.
《新闻界》2016,(18):32-35
随着新媒体时代受众需求的变化,纪录片也应当及时调整自身的发展策略去面对新的形势。《客从何处来》第二季将"明星效应"与新媒体的特点相结合,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而"明星纪录片"在历史上也曾有过很多成功的案例。借助"明星纪录片"吸引新媒体时代受众的关注,进而开拓纪录片的发展空间,这对中国纪录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钟夏泉 《视听》2016,(12):7-8
新媒体环境具有开放、自由、互动的特征,中国纪录片在新媒体环境下接受着挑战与机遇。中国纪录片要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战略,必须建立自身的独特品牌,并广泛传播。本文从新媒体环境下中国纪录片发展的挑战、中国纪录片品牌建设的必要性、如何进行中国纪录片的品牌建设等方面,对中国纪录片的品牌建设进行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9.
赵庆年 《视听》2016,(11):72-73
《舌尖上的中国》从第一季开始,就稳居收视冠军的宝座,风靡荧屏并成为网络热门话题。它的成功为中国电视纪录片打开了一扇窗,从该节目中人们看到了中国电视纪录片的新发展。同样,《舌尖上的中国》也正是因为融入了新媒体时代,利用新媒体的特点不断发展创新,才有了今天的成功,它的成功值得人们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我国电视纪录片的制作和传播方式需要进行改变,在当前新媒体发展环境下结合区域的发展特征来制定出新内容,通过互联网和新媒体环境的推动,塑造良好的区域形象,有助于区域环境的传播。本文主要结合晋东南的区域形象塑造,对新媒体时代下区域形象塑造与传播方式进行了详细研究和探讨,提出了品牌战略化发展观点,有助于我国新媒体时代纪录片的制作,结合传播区域的主体化特点,通过多样化的传播渠道优化纪录片内容,提高纪录片的整体制作质量。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纪录片作品已不局限于在电视和电影媒介播出,新媒体平台成为重要的纪录片播出阵地.本文以新媒体时代为背景,从这一崭新的媒介下受众的欣赏习惯与媒介传播规律出发,来探讨纪录片的发展现状,同时以优秀新媒体纪录片《遇见你》为例,来分析新媒体纪录片的特征,并指出新媒体纪录片与互联网思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网络媒体异军突起的时代对电视纪录片的制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把握新媒体语境的特点,使创作适应网络传播,是电视纪录片制作过程中始终需要关注的核心问题。近3年《博鳌亚洲论坛》官方纪录片的拍摄,从故事设计与制作语气、拍摄的基本调性与技术表现、节奏与受众的观看"焦距"等方面,不断探索和实践新媒体时代官方纪录片创作之创新可能性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刘彦玲 《视听》2021,(1):67-68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信息视频化程度的提高,短视频创作成为一种流行风潮.微纪录片作为新媒体时代的一种艺术形式,短小凝练,融合了短视频创作的特点,以小见大地再现真实生活.在短视频盛行的时代,微纪录片也要坚持推陈出新,迎合时代发展潮流.本文结合短视频与微纪录片的关系以及相互影响,探究短视频时代微纪录片的创作如何找到更...  相似文献   

14.
纪录片《风味人间》在全周期运营、为品牌增加更多营销触点和国际传播等方面都作出了大胆尝试随着互联网发展和受众需求的变化,纪录片作为一种高价值的文化产品也进入了新媒体时代,在内容创作、传播形式、运营模式等方面出现了许多新变化。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近年来全力推进纪录片的新媒体价值,还提出了"将纪录片和企业品牌结合,以纪录片为载体提升品牌美誉度和影响力,更好地发挥纪录片的历史价值"的概念。  相似文献   

15.
张静波 《出版广角》2016,(17):70-72
伴随着网络传播和新媒体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纪录片也得到迅速发展。一方面,纪录片市场变得多元化,一系列新的纪录片类型相继出现,纪录片出版、影视和周边的衍生产业也大大拓宽了纪录片的产业链;另一方面,社会化媒体的发展也让纪录片发展呈现了新的传播态势,同时,视频网站也为纪录片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本文分析了新媒体时代的纪录片产业发展策略,并介绍了一系列成功的纪录片案例。  相似文献   

16.
随着20世纪90年代数字技术的兴起,世界进入了数字时代。数字新媒体技术的运用在影视产业中也悄然兴起,然而数字新媒体技术在纪录片中的运用则触动了纪录片的敏感神经——真实性。对此,本文试图对数字新媒体技术运用环境下纪录片的真实性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7.
在这个新媒体的时代,用户的注意力被纷繁的内容、快速的节奏打乱,传统的电视平台与电视节目,面对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和影响力的扩大,必须要寻求创新发展,融合新媒体以提升自身的品质。随着时代的变迁,传播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内容从单向传播变为双向传播。那么纪录片这样一个传统的电视节目类型,如何转型成新媒体纪录片?内容与互动两手抓很重要,利用有效的互动抓住用户的眼球、抓住用户的内心,重新吸引流失的观众用户,更有效地让节目内容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8.
刘震  余索 《新闻界》2013,(11):37-40
数字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纪录片创作的生态环境。除了传统的胶片及摄像机拍摄外,照相机等设备被越来越多地使用于纪录片制作之中。纪录片进入易拍、易编、易传的时代,但我们必须理性思考当下中国纪录片的发展现状以及逐步探索纪录片未来的发展道路。本文认为拍摄媒介的易获得性、大众参与的多元化以及传播渠道的多样化是纪录片实现易拍的重要条件,未来中国纪录片与新媒体的结合将更加紧密,纪录片的市场机制也将会逐步建成。  相似文献   

19.
以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为例,借鉴传播学理论,从传播内容、受众和传播渠道三个方面,分析关注传统文化的纪录片如何在互联网时代收获好口碑和高点击量、在青少年群体中受到欢迎,以及新媒体纪录片对传统文化的推广作用。  相似文献   

20.
电视媒体、电影院线和网络新媒体已构成中国纪录片传播的三大主流渠道。与传统媒体不同,网络新媒体传播形态与方式更多样,且网络纪录片频道的受众规模以及一些网络纪录片频道的异军突起有理由让我们相信互联网正在造就一个更开放、更包容的纪录片2.0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