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理论家布卢姆认为:“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当在课内创设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小学英语中的情境创设就是要在教学中把课堂设置成“一定的场合”(情境),让学生拥有“一定的身份”,来达到“一定的目的”(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创设情境引领小学生参与语言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这已成为一线小学英语教师的共识。  相似文献   

2.
勇赫 《母婴世界》2014,(7):20-21
“学好语言,要先营造一种语言环境”对于语言学我是一个门外汉,但是那次偶然看到了一个概念,全语言教育,顿时觉得非常感兴趣。全语言教育(Wholelanguageapproach)是一个从1990年代开始兴起的语言教学方法。全语言教育的教育目的在改进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3.
目前正在不少国家和地区流行的双语教学,是指在非语言学科教学中,教学语言除母语之外还另用一门语言作为课堂主要用语的教学。它源于双语现象(bilingualism)。双语现象指个人或某个语言社区使用两种语言的状况。双语教学牵涉学生所学习的第二语言(外语)以及他们的本旗语(母语)。在运用水平上,第二语言(外语)是学生的弱势语言,本族语(母语)是强势语言;双语教学关注的丰要是“保强扶弱”。“保强扶弱”反映了“双语教学”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4.
杨欣改 《新高考》2014,(5):21-24
一、语法填空的特点 1.“把‘题’设在有一定语境和语义确定了的文段中”是高考命题的宗旨。2014年高考全国卷样题中删除了“单句型语言知识题”,取而代之的是英语语言知识运用的“对话型语法填空题”。语法填空题是给出200字左右的一段短文或对话,段落中给出10个填空,其中4个填空是给出一个单词,填写它的正确词形;其余6个填空是结合上下文直接填词(不多于3个单词)。这要求考生既要熟练掌握语法知识,还要有一定的语言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5.
吴纪根 《考试周刊》2010,(52):65-65
新课标把学生对语言的积累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对各学段的背诵篇(段)数量都有明确的要求。注重学生的积累,老师的认识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微论点     
《今日教育》2014,(5):6-6
刑利 高中学生喜欢什么样的班主任评语 普通高中学生喜欢的班主任评语的语言风格多样。整体来看.由高到低依次为“幽默风趣”(45.6%)、“直截了当”(241%)、“委婉含蓄”(120%)、“生动形象”(95%)、“中规中矩”(89%),可以看出,学生更喜欢班主任以幽默风趣的方式与他们沟通并做出评价;  相似文献   

7.
汪力宏 《教学随笔》2014,(10):20003-20004,3
这篇论文从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教学缺失现象入手,从理论层面提出"语文教学要亲近语言"的教学理念,并结合教学实践和专家案例,从多个方面翔实地论述了"亲近语言"的教学实践。本文主要从技术操作层面来论述亲近语言的方法:有朗读和背诵;揣摩和品析;圈画批注;语言集美;读写结合等进而去引导学生亲近语言,从而感受语言的魅力,提升课堂的语文味。  相似文献   

8.
【考纲知识解读】 考纲规定的“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其中“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主要包括赏析诗中炼字(词)、炼句和语言风格三个方面。赏析炼字(词)就是品析诗中在表情达意上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  相似文献   

9.
骆婷婷 《新教师》2023,(9):33-34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多种情境,让学生在“读”中积累语言、“品”中发展语言、“写”中运用语言。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学习丰富多彩的语言,学习准确运用语言的方法,实现其语文工具性的作用,达到善交际和言谈的功能。作为一个教学语言的教师来说,准确、形象地运用语言,能够对学生的语言学习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且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很大程度上也是取决于教师语言的表达,(常有学生说:“听X老师上课简直是一种享受”之类的话即是如此),学生对语言的运用,  相似文献   

11.
徐俊 《江苏教育》2022,(65):17-19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构建了素养型语文课程目标体系。这决定着“生活情境”在语文课程中有重要的地位。遵循“生活情境”的贯通原则,注重学生在真实生活情境中语言运用的实际表现,引导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语文、用语文,则可以检视学生个体语言经验生长,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2.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任务,指明了提高“语言运用”素养的具体路径:以“汉字”为轴心,以“发现构字组词特点”为出发点,逐步“掌握语言文字运用规范”,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体验“语言实践活动”,积累“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识字是此路径的重要构成,是学生发展“语言运用”素养的有力依托。基于识字的重要性,新课标立足不同学段学生特点,提出了相应要求,指明了识字教学方向,助力教师培养学生“语言运用”素养。如在低学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喜欢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欲望;  相似文献   

13.
前不久我听了一堂语文课,一位教师在课堂中评价学生的语言大体有这么几种:“表扬表扬他(她)”“很好!”“你真棒!”“你真聪明!”“你读得真有感情!”“你听得真仔细!”如果学生第一次听到上课老师表扬他(她),他(她)会十分高兴,但次数多了,学生听了便会毫无感觉,还有可能失去激励的作用。所以在课堂中,教师评价学生的语言应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我觉得教师评价的语言应充满爱心、充满灵性、充满智慧、充满尊重、充满信任、充满着幽默与风趣。  相似文献   

14.
当前《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并用具体条款要求“注意积累语言材料”,明确规定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6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  相似文献   

15.
叶圣陶先生说:“文艺鉴赏还得从透彻地了解语言文字入手。”(《叶圣陶论创作》)指导学生品析语言是阅读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它是培养学生语感与驾驭语言文字能力的有效手段。怎样指导学生品析语言,培养他们对语言的感悟能力,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必须长期研究的课题。在这方面,许多优秀教师作了可贵的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一些可资借鉴的方法。以下是笔者根据一些名家的教学案例并结合自己教学实践归纳出的一些行之有效的语言品析方法,以供广大同仁参考并补充完善。  相似文献   

16.
任何语言都有歧义现象。英语也不例外。Kess和Hoppe在其专著《Ambiguity in Psycholinguistics》一书中甚至提出“语言无处不歧义”的观点。他说,“Upon careful consideration,one cannot but be amazed at the ubiquity of ambiguity in language.”在语言中的客观存在是不容忽视的。Kempson指出:“词和句子都可能含有一个以上的意义。”而英国Leech则将歧义定义为“一个语言项目具有一个以上的认知意义”。因此大部分语言工作者都普遍相信,当结构上遵循语法规则、语义上符合逻辑常理的语句,其深层可包含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释义,则会出现歧义(ambiguity)。在语言运用中,我们也会发现在大于句子的语段和语篇中存在歧义现象。因此,本文认为,不妨把歧义理解为“一个语言项目(包括词、句等)或一个语篇(一首诗,一段叙事,一则广告)具有两个或多于两个含义的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17.
语言教学     
语言教学,从阅读教学的角度讲,指的是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教学.即字、词、句、段、篇以及听、说、读、写、思训练中的语言感受、语言积累、语言学用、语言品析与鉴赏。  相似文献   

18.
在大学毕业生必须自我推荐自主择业的今天,笔者以为一个人的语言能力即说话的才能尤为重要。在高度社会化的今天,空有满腹经纶却言语木讷,无法准确表达观点思想的人们将寸步难行。因此,中学时代就应注重和加强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新课程背景下,思想政治课由于新教材内容包括了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哲学与生活等,涉及面广,为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创造了一个“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能说”的绝佳环境,因而在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方面担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要教会学生品味语言。语言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加强语言教学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语文教师要通过语文教学让学生能熟练地、有创造性地运用自己的语言感悟到作品中的心灵世界。要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就涉及语文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功,那就是“读”。“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重要条件。”(苏霍姆林斯基)  相似文献   

20.
如何突破诗歌教学的困惑与盲点,使诗歌教学真正落到实效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做了如下的尝试。 (一)揣摩语言,获得感悟。解读诗歌往往是从品析诗歌的语言开始的,诗歌的语言含蓄、凝炼,言简意骇,有极强的表现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区别诗歌语言与其它文学作品语言的异同,诗歌语言不同于Et常用语,也不同散文化的语言,还不受汉语语法规范、逻辑和结构的束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